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關珺冉編輯/漆菲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家族舊照中,他在童年時總被外祖父、日本戰后右翼勢力的鼻祖岸信介抱在懷中。他在其所寫的《美麗的日本》一書中承認:“我的政治DNA更多繼承了岸信介的遺傳。”與此同時,安倍的“政治DNA”中也流淌著其家族
文/關珺冉 編輯/漆菲
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家族舊照中,他在童年時總被外祖父、日本戰后右翼勢力的鼻祖岸信介抱在懷中。他在其所寫的《美麗的日本》一書中承認:“我的政治DNA更多繼承了岸信介的遺傳。”
與此同時,安倍的“政治DNA”中也流淌著其家族頑固的“親臺”血液。從外祖父岸信介、外叔祖父佐藤榮作、母親安倍洋子再到胞弟岸信夫,安倍家族世世代代主張加強日美同盟關系,極力呼吁將臺灣納入“日美安保”范圍,可謂日本最有影響力的“親臺”家族。
如今,安倍的夙愿是盡快訪問臺灣。他不止一次表達過“參拜李登輝(臺灣地區前領導人)墓地”的念想,他甚至說:“對日本來說,他是非常重要的人,所以我一直在考慮有什么機會去給他掃墓。”
安倍胞弟吊唁李登輝,93歲母親為臺灣站臺
最近一段時間,安倍頻頻展示其“親臺”立場,引發中國大陸強烈不滿。
2021年12月1日,在臺灣“國策研究院”智庫舉行的一場論壇上,他進行了長達約16分鐘、題為“新時代的日臺關系”的演講。當說到“民主”“人權”等字眼時,他激動得握緊拳頭,做出加油的姿勢。他甚至叫囂稱:“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
12月14日,他通過預錄視頻出席了在臺北舉行的臺美日印太安全對話研討會。他以英語演講時強調“軟弱只會招致挑釁”,并呼吁日美臺應全方位提升軍力,包括加強“從海底、海面、空中、網絡到外太空”的能力。
他說,以中國大陸巨大的經濟體量而言,若采取軍事冒進行動,“至少可以說是自殺行為”。他認為大陸若擴張領土、挑釁和霸凌鄰居,只會傷害其自身利益。
與此同時,安倍的胞弟岸信夫(注:他由于被過繼給安倍舅舅岸信和做養子,因此改姓岸)在推特上轉載了至少八條關于兄長涉臺言論的報道。他還狡辯說:“圍繞臺灣的相關狀況,有必要讓中方理解,(日本)國內存在這樣的想法。”
在菅義偉政權期間,岸信夫迎來從政生涯的高光時刻——他不僅第一次入閣,還被任命為防衛大臣。當時的岸信夫多次說過與安倍近乎一致的言論。他在2021年9月16日接受專訪時說:“臺灣發生的事與日本直接相關。”而此前公布的《2021日本防衛白皮書》中,岸信夫更公然指出:“臺灣問題即是日本問題。”
岸信夫從不避諱與中國臺灣地區的友好關系。他被公認為日本政壇堅定的“親臺派”,與臺灣各黨派皆有私交,甚至在臺灣被稱作“安倍代言人”。他還以“不是朋友,是兄弟,是家人”來形容日本與臺灣地區的關系。
時至今日,岸信夫仍是日本跨黨派國會議員聯盟“日華(臺)議員懇談會”(下稱“懇談會”)干事長。該懇談會是1973年3月成立的跨黨派國會議員團體,每逢臺灣高官訪問日本,幾乎都由岸信夫親自接待。
2011年10月,準備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蔡英文訪問日本。岸信夫贈送給她一幅繪馬,圖案是戰國時代的戰神“奧州獨眼龍伊達政宗”,預祝其勝利。但當年的選舉,蔡英文并未獲勝。
2015年7月22日,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到訪日本,在國會眾議員會議廳對近300位國會議員做了演講。當時的主持人正是岸信夫。
同年10月,蔡英文“訪問”日本,來到安倍的故鄉山口縣,岸信夫親自去機場接機并全程陪同。他們參觀文物館“菜香亭”,還在兄長的親筆書法“寂然不動”前合影留念。
岸信夫也是臺灣的常客。早在2013年4月,岸信夫就率領日本臺灣經濟文化交流促進會赴臺訪問。2015年5月,作為眾議院議員的岸信夫以“首相特使”身份訪問臺灣。2020年7月30日李登輝病亡,岸信夫亦跟隨日本前首相森喜朗飛往臺灣吊唁。
2021年1月11日蔡英文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后,岸信夫于次日抵達臺灣,前往官邸表示祝賀。他還送上安倍老家山口縣的知名日本酒“獺祭”和當日頭版報道蔡英文連任消息的日本右翼媒體《產經新聞》。
安倍身邊另一位不得不提的“親臺”人物,是他的母親安倍洋子。她有著日本“政壇教母”的封號,平日喜歡佩戴無框眼鏡,配上珍珠項鏈和耳環。即使年歲已高,也能從她犀利的眼神中看出,這是一位不簡單的老太太。
安倍洋子最受關注的訪臺經歷發生在2016年夏天,當時恰逢日本放送協會(NHK)交響樂團時隔45年再度赴臺北演出。同年6月3日晚,身穿藍色套裝的安倍洋子出席了這場音樂會,并與蔡英文在臺北“國家”音樂廳比鄰而坐。
2019年1月,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在日本展出。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是一件保存至今且十分難得的唐代書法真跡,身為書法團體“雍容苑”會長的安倍洋子第一時間到場觀賞。
臺媒認為,這次出展是蔡英文政府對安倍政府以及安倍洋子的一次“獻媚”。“安倍洋子極愛書法,她年紀太大不可能出國看展,所以蔡英文政府就想辦法把這幅當世現存下來的書法送去日本。”有評論寫道,“臺北故宮十年來都未將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向世人展示,卻把它的第一次展覽用在對日本政府的諂媚上,令人痛心疾首。”
就在2021年10月8日,93歲的安倍洋子還為臺灣當局站臺。在東京帝國飯店,她不顧疫情風險,戴著口罩出現在臺灣“雙十節”的招待會上。這是安倍洋子第四次參加此招待會,據悉她在現場待了一個小時。
安倍家族從未斷過“親臺”香火
從歷史來看,安倍家族歷來親近臺灣,其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榮作均被視為日本“臺灣幫”的核心人物。
有日本學者指出,1957年2月岸信介政府上臺后,自民黨內就形成了“臺灣幫”。這批右翼勢力積極發展對臺關系,并利用臺灣問題牽制中國大陸的發展,
最初,臺灣游說日本的資本并不是金錢,而是香蕉。日本戰敗后,香蕉在日本猶如寶石一般受歡迎。吃了上頓愁下頓的日本人相信,臺灣香蕉不僅好吃還能治病。當時國庫空空如也的臺灣,也把香蕉作為“對日外交”工作的手段。
岸信介通過香蕉貿易獲取巨額利益,借此培養了一大批“臺灣幫”成員。裝載臺灣香蕉的船一抵達東京灣,包括岸信介秘書在內的一幫親信蜂擁來到停泊船只的港口。他的秘書事后回憶道:“我們以為香蕉是黃色的,可到了港口一看,真正的臺灣香蕉是綠色的,這令我們大吃一驚。”
1957年6月2日,岸信介正式訪臺,還沖著蔣介石說了一句:“如果能收復大陸,我認為是非常好的。”
1960年5月,執政的自民黨議員在眾議院強行通過《日美安保條約》,隨即引發民眾強烈不滿,安保斗爭因此爆發,導致岸信介內閣引咎辭職。該條約最后在未獲參議院批準的情況下,于6月自然生效。《日美安保條約》宣稱臺灣包括在該條約“遠東”地區適用范圍,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和侵犯中國領土主權。
如果說岸信介通過修訂《日美安保條約》維護臺灣利益,佐藤榮作則是在聯合國要驅逐臺灣時拼命力保。
1969年,時任日本首相佐藤榮作與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日美聯合聲明》,并在這一聲明中加入所謂“臺灣條款”,大肆宣揚“臺灣歸屬未定”“臺灣是日本安全的重要因素”。當中國于1971年提出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時候,佐藤榮作不僅提交反對票,還表示將支持蔣介石當局。
岸信介與佐藤榮作的執政期間,為日本“親臺”勢力的壯大提供了有利土壤。
“臺灣幫”在戰后日本的安保與防衛政策上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僅強化日美安保體制,催生出新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也讓自己人成為外務省和防衛省的核心官僚。包括福田赳夫、石井光次郎、椎名悅三郎、灘尾弘吉等一大批位高權重的右翼政治家,都有著“親臺”的政治傾向。
日本作家本澤二郎在其《日本政治的“臺灣幫”》一書中如此寫道:“鴿派政治家的后代未必會是鴿派,但鷹派政治家的下一代必定是比其父更強硬的鷹派。”安倍家族成為日本政壇的一個縮影——當今掌控日本政壇的右翼政治家,都是上世紀“臺灣幫”元老的后代,他們繼承了長輩們的“親臺”理念。
另有學者稱,日本政界的“臺灣幫”深受日本“家族制度”的影響,演變成一種具有很強延續性的意識形態,“家族制度”的延續對維系日本右翼勢力的生存起著決定作用。正因此,與之脫不了關系的安倍家族“親臺”香火得以延續至今。
安倍與岸田:一場“和而不破”的斗爭?
回到安倍最近的涉臺言論,有猜測認為,安倍想借此言論影響現任首相岸田文雄的執政,特別是擾亂其對華外交。
安倍發表涉臺言論的當晚,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緊急約見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就安倍發表涉華錯誤言論提出嚴正交涉。同一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安倍晉三公然在臺灣問題上胡言亂語,指手畫腳,妄議中國內政。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通過外交渠道提出嚴正交涉。”
然而,遭到中國點名批評的安倍竟然得意地在電視上炫耀稱:“一名國會議員的發言受到關注,不勝榮幸!”
“安倍已對岸田政權抱有不信任感。”來自自民黨的一位相關人士透露,雖然安倍和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是岸田政權誕生的功臣,但是岸田在自民黨和內閣人事等問題上似乎布下了“安倍包圍網”。
讓安倍尤為忌諱的是,岸田起用“親華派”林芳正擔任外務大臣。林芳正父子和安倍父子兩代關系緊張,先后在山口縣選區纏斗數十年,林芳正甚至被媒體視為安倍的“眼中釘”。
正當外界猜測兩人關系時,岸田卻與安倍一唱一和,表現出分外團結的姿態。
2021年12月6日晚,東京都內的一家酒店舉行了祝賀安倍接任清和政策研究會(即安倍派)會長的派對。除了首相岸田外,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自民黨干事長茂木敏充等政權中樞紛紛趕來,約2000名賓客讓會場座無虛席。
安倍在致辭中強調對岸田政權的支持:“擔負著日本政治脊梁的清和會將團結一致,堅定支持岸田政權,這是我們的責任。”岸田則回應道:“(安倍派)給予政權支持,這對日本政治的穩定具有重大意義。”
或許,岸田和安倍都有著自己的“算盤”。日本政治記者田崎史郎直言:“岸田打心底想靠自己的力量穩定政權,只可惜岸田派的人數只有安倍派的一半,所以他必須依靠安倍,來獲得保守派的支持。”
“安倍也有著自己的算計。”日本《每日新聞》編輯委員與良正男分析稱,“他的夙愿畢竟是修改憲法。如果讓被視為鷹派的安倍揮舞旗子,在野黨肯定不會跟隨;但如果讓宏池會(即岸田派)掌門人岸田揮舞旗子,在野黨是不是更容易上當?”
安倍通過涉臺言論,重塑反華政客形象,以此重出江湖。岸田內閣則按照一貫的套路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
岸田上臺后,第一時間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電話會談,雙方就進一步增強美日同盟達成一致,談話還涉及臺灣問題。另一邊,岸田又與中國領導人通電話,表示愿意同中方一道,構建穩定的中日關系。
不可否認的是,岸田作為首相的支持率正不斷上升——2021年12月6日的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升至62%;而率領自民黨最大派系的安倍則意氣風發地回歸政治舞臺。
有評論認為,兩人維持著一種“一面互相牽制,一面互相扶持”的微妙關系。而這種“里應外合”的政治取巧與平衡,也成為自民黨對于臺灣問題的一種試探。
據《產經新聞》報道,自民黨正考慮在“預算編制大綱”中首次提及臺灣,聲稱“中國在臺灣附近的軍事活動急劇活躍”,日本的安全保障環境“更加嚴峻”,要求增加防衛費強化所謂的“防衛力”。
此外,針對中國船只在釣魚島附近海域航行,報道聲稱,自民黨要求加強關于“日本領土和主權”的調查研究以及信息發布。針對所謂“在東海和南海加強活動的中國”,大綱還聲稱“將提升對國際訴訟的應對能力,以維持并擴大基于‘法治’的秩序”,提倡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推進有日本特色的人權外交”。
張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