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相信不少國人打從娘胎出來,就帶有一種執念。“感冒不是病,喝點水就好了。”“發燒不是病,喝點水就好了。”“胃炎不是病,喝點水就好了。”“結石不是病,喝點水就好了。”就說前陣子,有一鄰居因為長期牙疼,然后也不知哪里聽來的偏方,說是多喝點超濃的鹽
相信不少國人打從娘胎出來,就帶有一種執念。
“感冒不是病,喝點水就好了。”
“發燒不是病,喝點水就好了。”
“胃炎不是病,喝點水就好了。”
“結石不是病,喝點水就好了。”
就說前陣子,有一鄰居因為長期牙疼,然后也不知哪里聽來的偏方,說是多喝點超濃的鹽水就不痛了。
結果牙疼沒治了,倒是喝出了腦血栓。
事后,又被大家津津樂道的說是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然后受人廣為傳頌,流芳一世。
朋友,都2019年了,是時候放下執念了,多活幾年,多領幾年退休金,為子孫造點福利吧。
咳咳咳……
其實,很多拒絕就醫的小伙伴,大致可以用兩個字概括。
一個是“疼”
相信不少讀者都看過《憨豆先生》。
里面有個橋段講的是憨豆先生去診所拔牙,在手術室外頭就聽到里面殺豬般的吼聲。而后不久,憨豆自己也感受到拔牙的快感。
其實雖然經過了藝術加工,但諸如此類的記憶,無疑給不少小伙伴帶來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再一個是“貴”
為什么會存在“貴”這種病態觀念呢?
這里其實存在一種潛移默化遞進關系。
刷牙30元——“沒空,沒空,有空了再說。”
檢查50元——“有什么好檢查的,我沒病。”
洗牙150元——“洗個軟蛋,越洗越壞,牙縫都洗大了。”
補牙500元——“這個,還是頂一頂,相信世界有奇跡。”
鑲牙2500元——“黑心啊,你還是把它拔掉吧!”
種牙5000元以上——“兒子,你這是要了我的老命!”
從開始的30元到后面的5000以上,這唯美的落差確實讓人覺得貴的不要不要的。
但如果和她做比較,大家又覺得如何?
該圖片是一個年僅12歲的小姑娘,對日常的口腔疏于護理導致的下頜大面積囊腫,最后其父母花了16萬給做了下頜骨切除手術,還落得下頜右側的牙齒全線搬遷的慘狀。
為了及時杜絕此類癥狀,作為牙醫,我今天就是冒著失業的風險,也要幫大家省下這筆錢。
一.口腔護理第一期——30元的日常護理
牙刷、牙膏、牙線,日常護理三神器,一個都不能少。
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用牙線及時清理牙縫,做好每日的口腔護理,可以很有效的降低牙齒的發病率。
二.口腔護理第二期——100元的定時護理
在小孩剛長乳牙或者恒牙的時候,經過科學定期的涂氟,來幫助牙齒的礦化及抗齲能力。
三.口腔護理第三期——150元的針對護理
有種兒童護理的方法叫“窩溝封閉”,它是針對乳牙剛萌出的小朋友,以合成的有機樹脂涂抹在牙齒的窩溝上,經固化,形成保護膜,可以有效的防止細菌滋生。
四.口腔護理第四期
有朋友要說:“我早都是成人了,你說的那些護理我都沒做,那該怎么辦?”
沒關系!“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及早認清牙齒的狀況,做好修補,還是可以保持牙齒的健康。嵌體大略需要幾百至兩千不等,具體如何花費還是要看個人的經濟情況。
五.口腔護理最后一站
如果牙齒嚴重齲壞,至深度的牙神經,造成牙髓炎疼痛難忍。
這時候,就只有進行根管治療,以保存牙齒的最后一道戰線。
由于根管治療后牙神經的缺失,牙齒也變得很脆弱,需要一個牙冠對其進行保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烤瓷牙。烤瓷牙在價格上就高低不等了,少則幾百朵則上萬。
如果你錯過了以上的任意一個環節,病入膏肓了才屁顛屁顛的跑來問我怎么解決,那么我只好告訴你“是時候放棄治療了,拔了吧……”
綜合拔牙后的鑲牙,或是種植牙等費用就難以預測,而且非本體的牙齒需要精心護理,使用起來始終不如原來的牙。
(上圖為種植牙示圖)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與其像滾雪球一樣利滾利的翻上去,不如早些發現,早些治療,才是真正的省錢之道!
今天你賺到了嗎?
(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存在侵權請聯系我后刪除)
劉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