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相信有學過初中地理知識的人,對于蘇伊士運河肯定不會陌生,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兩條運河之一(另一條系位于南北美交界處的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目前承擔著全球約12%的海運貿易,而全球超過90%的國際貨物是通過輪船進行運輸的,所以蘇伊士運河也被稱為
相信有學過初中地理知識的人,對于蘇伊士運河肯定不會陌生,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兩條運河之一(另一條系位于南北美交界處的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目前承擔著全球約12%的海運貿易,而全球超過90%的國際貨物是通過輪船進行運輸的,所以蘇伊士運河也被稱為亞歐大陸的經濟大動脈!
根據媒體新聞報道:我國臺灣長榮海運的超大型貨柜輪“長賜”號(Ever Given)23日在從深圳市鹽田港駛向荷蘭鹿特丹的途中,卡在蘇伊士運河,導致這條全球數一數二繁忙的運河雙向交通大阻塞。對此,臺灣省交通部門“航港局”稱,該船因為遇到42節側風(相當于9級風)吹襲導致擱淺,雖然在擱淺時已經第一時間找到8艘拖船試圖拖回原航道,但沒有成功。
這艘長400米,寬59米,重22萬噸,是目前營運的最大型巨型船舶之一,顯然超高的重量的貨輪在這狹窄的運河上并不容易調轉,挖泥已經成為不得不選的抉擇。最近幾日來,負責清淤的蘇伊士運河挖掘機司機成為了網紅,正如其所說的“我一開始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后來老板說,全世界的衛星都在看著我們,我們得做些什么,他才知道,自己無意中手握了全球經濟命脈,成為了當下全球“壓力最大”的男人。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挖掘機司機SuezDiggerGuy”表示,自己在挖掘機旁連續工作了36個小時,幾乎要聾了。不過雖然SuezDiggerGuy”很努力,但顯然面對龐然大物,這小小的挖掘機似乎并無濟于事!雖然截止目前僅僅癱瘓4天,但這已經是這條運河除了戰爭之外,被迫停擺時間最長的一次(說句實在話看圖片,并非作業位置不夠,不知道為何只有一臺挖掘機在運作,這組織效率,我想如果在中國,派出一個山東藍翔可能就解決了)!
長榮損失多少?
在正常運營的情況下,蘇伊士運河每天的通行船只在50船左右(運河的寬度狹窄,船只大,通行能力有限),由于“長賜”號的擱淺,目前蘇伊士運河堵塞的船只已經高達數百船,更為關鍵的是幾天過去了,其救援進度仍然毫無進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蘇伊士運河堵塞的船只將會更多。
對于蘇伊士運河的堵塞來說,運河過路費的損失其實是最次要的,2020年蘇伊士運河總共有18829艘輪船通過,累計收入達到56.1億美元,平均到每天就是1537萬美元,截止到目前損失尚未達到1個億美元;損失最大的其實是船只上貨物的時間價值損失,根據航運數據和新聞公司勞埃德船級社(Lloyd’s)的清單,貨輪堵塞蘇伊士運河造成的損失約為每小時4億美元(為什么會這么高呢?其實很簡單,很多貨物的運輸都是有規定的時間,可能工廠就等著船上的原材料開工,商家就等著船上的貨物發貨,一旦船只延誤,工廠可能因此停工,商家可能因此停擺),摩根大通分析師在3月25日的研究報告中就明確表示到:“蘇伊士運河被堵塞將進一步擾亂全球供應鏈,鑒于目前需求反彈,這將推高全球的商品價格。
天價的損失后面,臺灣的長榮公司要賠付多少?其實在具體的堵塞期間出來前,很難預計,但毫無疑問,最終的賠償將是一筆天價巨款,甚至直接摧毀一個公司都完全有可能,摩根大通等分析機構已經指出貨運史上最高額索賠等著長賜號,保守預計在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不過所幸的是最終的賠償不一定是長榮公司一家負責,甚至可能只是承擔次要責任。
復雜的關系
這次運輸的船只其關系之復雜,可用一句話簡單概括:“印度船員擱淺了新加坡管理的中國臺灣貨船,但卻是日本人道歉”,根據路透社報道,此次開船堵住蘇伊士運河的長賜號上共有25名船員,全部為印度籍員工,但這并不是印度的企業,經營這艘船的是來自中國臺灣的長榮海運公司,長賜號船身上的Evergreen就是這家公司的英文名字。當然這艘船其實也不是長榮海運公司,長賜號的真實船主為日本愛媛縣的正榮汽船,也就是說長榮海運是向日本租賃的船只,不過租賃完后,船只并不是長榮在管理,而是委托了新加坡的BSM公司對船舶進行管理,航運要求,路線規劃以及船上的船員等等都是由這家新加坡公司負責的。
簡單的一句話就是臺灣的長榮公司租賃了日本的正榮汽船的船只,然后委托的新加坡的BSM公司管理,從這個層面上來看,似乎新加坡公司的責任會更大一些,所以最終賠償并不一定會是長榮負責,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大型遠洋貨物運輸肯定有投保,所以多了幾家有實力的企業以及保險公司共同負擔,也許咬咬牙就撐過去了,當然前提是運河早日通航,否則就算是三家企業以及保險保險共同承擔,也不一定能撐得住!
馬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