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提到自行車,很多人并不陌生,如今社會中,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輛自行車,自行車不再是難以駕馭的“二八大杠自行車”、也不再是品種單一的老式自行車。自行車在如今社會中種類繁多、樣式新穎,它不僅成為眾人強身健體、鍛煉身體的最佳交通工具,也是時下環保綠
提到自行車,很多人并不陌生,如今社會中,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輛自行車,自行車不再是難以駕馭的“二八大杠自行車”、也不再是品種單一的老式自行車。自行車在如今社會中種類繁多、樣式新穎,它不僅成為眾人強身健體、鍛煉身體的最佳交通工具,也是時下環保綠色的最佳選擇。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任何一樣東西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會從有到無,自行車也毫不例外!
自行車的涌入是崇洋媚外,還是時代使然?
自行車在我國的歷史并不久遠,很多人喜歡把自行車稱為“洋車”,洋車不僅是洋人發明,它在中國一經出現就引發社會轟動。
權貴之人都想騎著“永久牌”自行車拉風,騎著它,似乎就是街上最靚的仔、最拉風的存在。以至于有人說:過分執著于洋車的青睞就是崇洋媚外,其實不然,它是眾人思想的解放、眼界的開拓、邁上時代征程的第一步,它的出現意味著新時代的進步!
封建末年的閉關鎖國、故步自封讓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新中國成立后的百廢待興、物質匱乏讓國家的科技史一片空白。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中,人力、馬力已在眾人心中根深蒂固,圓輪車雖歷史久遠,依靠機械行駛的圓輪車卻在科技落后的上世紀顯得彌足珍貴。上世紀八十年代,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價值180元,相當于今天的多少錢?
自行車可以成為“傳家寶”?是冷幽默還是多心酸?
結合當時的時代大背景來看,“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尚未有過開放的前人引導,對于剛剛經歷特殊時期的國家來說,這個政策不僅要走出去,還要引進來,具有極大的未知性、挑戰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多走彎路、前功盡棄,想要彎道超車不僅需要空前的勇氣,還需要偌大的創新性。自行車融合了眾人的憧憬,它乃是代步工具的最高存在,很多人好奇:不就是一輛自行車,至于如此夸大其詞?
一個村子若有一輛自行車,那種神氣可以“直沖九霄”。買一輛自行車幾乎要花費5個月的工資,對于底層百姓來說,自行車如同瑪莎拉蒂,是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存在,有的家庭把自行車當做“傳家寶”代代相傳,雖然做法過于夸張,但絲毫不少心酸成分。
不同時代下會有不同標準,封建時期的富有標準和新時代下的富有標準截然不同,想要體會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永久牌”自行車的地位,就要先行了解下自行車的價值。
三十年多前的“永久牌”自行車,在現代社會價值幾何?
我們先以豬肉為參考對象,豬肉是恒古不變的食用肉類,即使在物質匱乏的上世紀,豬肉都未曾褪去歷史舞臺。因同在時代背景下,用豬肉來衡量自行車價格更貼合實際。
上世紀八十年代,豬肉每斤為0.79元,隨著經濟的發展,豬肉當下為15元每斤,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在當時賣180元左右,用豬肉換算,一輛自行車大致為220斤的豬肉,兌換為現代社會人民幣是3300元,3300元可以買一輛省時省力的電動車。雖然電動車并不稀有,結合當時的生產力來看,自行車不僅是富有的體現,更是身份的象征。
有人說用豬肉衡量會不貼合實際,畢竟豬肉的價格受到外界環境各種影響。按照工資比對來看,“永久牌”自行車價值幾何?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國有員工工資為45元每月,物價飛漲較快,一元相當于現代社會的50元,時下國有員工的平均工資大約為5000元,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在當時要花費大約5個月的工資,在現代社會價值約兩萬五千元,其價值之高令人驚嘆。
兩萬多元可以買一輛普通面包車,也可以買多輛自行車,在不是文物、不具研究價值的基礎上,一輛自行車能夠價值眾多實屬不易。
自行車在時光流逝中早已褪去了原有色彩,對于某些人來說無異于廢銅爛鐵,但對于懷舊之人,這種自行車不僅具有時代烙印,也是八十年代人的眾多回憶。
有人想要按照自行車的價值對此做出估價,但這樣估價只是單純的把自行車看做了一個物件。
有人說一些揮金如土的收藏家不僅喜歡文物,也喜歡古物,他們心中的古物乃是歷史的縮影;也有人說:即使文物再貴重,也是中看不中用的物件,根本不值得購買收藏。
在新中國成立后,西方的一些發明逐漸擁入國內,我國民眾逐漸跟上時代潮流、不斷進步不斷發展,你覺得有必要去花重金收藏自行車嗎?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高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