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3年3月5日,北京懷柔區人民法院內,原告和被告席上兩家人正吵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言語之粗鄙,咒罵之惡毒,讓法官都聽不下去了,多次呵止雙方爭吵,在法官的威嚴之下雙方終于停了下來,但兩家人的臉上,無一不是怒不可遏。兩家人到底有什么深仇大
2013年3月5日,北京懷柔區人民法院內,原告和被告席上兩家人正吵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言語之粗鄙,咒罵之惡毒,讓法官都聽不下去了,多次呵止雙方爭吵,在法官的威嚴之下雙方終于停了下來,但兩家人的臉上,無一不是怒不可遏。兩家人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以至于鬧得如此兇狠?
其實,他們本身也沒有什么深仇大恨,甚至還是親戚,原告穆永海還曾給姐姐捐獻了兩次骨髓用來治姐姐的白血病,那又是因為什么,穆永海會將姐夫馮桂云告上法庭呢?
血濃于水:姐姐受難,弟弟義無反顧
穆永海出身農村,家中的條件并不富裕,而且自己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姐姐,小時候的穆永海體弱多病,村里面的人們都認為這孩子可能會夭折。
但在姐姐的悉心照料下,穆永海的童年過得還算安穩,并沒有出什么大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穆永海的身體也逐漸好了起來。家中還有兩個弟弟,姐姐也還未出嫁,穆永海決定外出打工,以此來補貼家用。
進入了城市,一沒本錢二沒學歷的穆永海只能進入工地,干一些苦力活維持生計,干了一段時間后,穆永海被工地的瓦工師傅看中,收他當了徒弟。穆永海也勤奮,沒多久就學會了瓦工的所有技能,成為了工地上最年輕的瓦工。
而這一干,就是十幾年,在工地上雖然辛苦勞累,但工資待遇還算不錯。有些積蓄的穆永海也成了家,并且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雖然穆永海一直在外打工,但他的心里一直掛念著自己的老家,掛念著悉心照料自己的姐姐和自己的兩個弟弟。
得知了姐姐出嫁之后生活還算富裕,并且兩個女兒也是乖順可愛,穆永海對姐姐也就放下了心,也對姐夫馮桂云放下了戒備,兩家人本就沒什么矛盾,在這之后也逐漸交好。
弟弟家庭偶爾會有些困難,姐姐也會毫不猶豫地幫助,姐夫也會出錢出力,姐姐家需要幫忙,弟弟也會全力以赴,本以為這種和睦的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但一場意外卻打破了所有的美好……
這天,穆永海剛剛回家,飯還沒吃進嘴里,自己的姐夫便一臉焦急的沖了進來,眼中噙淚的拉著穆永海,求他救救自己的姐姐穆榮英。
穆永海一時間沒能反應過來,但看到姐夫馮桂云的樣子,穆永海也感覺到了一些不對,趕緊給馮桂云端來一碗熱水,讓他不要著急,坐下來慢慢說。
原來,前段時間穆榮英的女兒給母親安排了一場非常全面的體檢,結果這一體檢,竟然發現穆榮英患有白血病。消息一出,馮家的天都塌了下來,雖然他們并不了解白血病的全貌,但也知道白血病的恐怖,馮桂云不敢怠慢,連忙帶著穆榮英去各個大醫院求醫。
最開始,醫院決定化療,但穆榮英的病情惡化得非常快,光是化療恐怕很難完全治愈,醫生給出建議說,最好的辦法還是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最好是親屬,親屬和患者之間的匹配度比較高,手術成功的幾率也比較大。聽到這個消息,馮桂云馬上聯系了兩個女兒,但二人聽說要移植骨髓,都顯得有些不太情愿,看女兒如此,馮桂云又氣又無奈,只能求助穆榮英的三個弟弟。于是,第一站,他就來到了穆永海的家里。
穆永海了解了事情的全貌之后,當即決定一定要幫助姐姐,于是通知了其他兩個弟弟,一起去醫院里做了配型。結果出來,穆永海與穆榮英的匹配程度最高,醫生自然是建議穆永海來進行移植,穆永海也毫不猶豫,決定捐獻骨髓。
病魔再襲:姐姐病危在床,弟弟卻有了一絲猶豫
第一次骨髓移植的時候,穆永海雖然愿意,但他的妻子并不同意,不過看到丈夫如此堅持,妻子也沒有過多的阻攔。
由于穆永海和穆榮英屬于直系親屬,穆永海需要從髖骨處抽取骨髓,并且抽取一部分造血干細胞進行備用,聽到確實要抽骨髓,沒上過學的穆永海產生了恐懼,但是想到姐姐這么多年對自己的照顧,穆永海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
手術前,醫生先抽了穆永海兩次血液,防止骨髓手術中穆永海出血過多,在那之后臨近移植手術前,醫生開始給穆永海注射升白針,對身體素質較差的穆永海而言,升白針的副作用相當之大,穆永海內心也愈來愈恐懼,但還是強撐了下來。
所幸,第一次骨髓手術非常成功,穆榮英的病情逐漸好轉,穆永海也沒有出現什么大的問題,只是感覺渾身乏力、使不上勁。姐夫馮桂云看到穆永海這樣,心里也十分愧疚,帶了大量的補品和現金來看望。
穆永海一家人本不想接收現金,但馮桂云執意要給,穆永海也接受了下來,自己因為骨髓移植一直都沒能去上班,這些錢正好可以用來救急。
看到丈夫整日臥床休息,穆永海的妻子楊立文除了心疼之外,也有一些憂慮,自己因為之前打工操作失誤左手被截肢,已經很久沒有參加工作了,如今穆永海也沒辦法繼續打工,全家的經濟來源就斷了。
由于穆永海一直覺得身體虛弱使不上勁,楊立文四處求醫想要幫穆永海恢復,但奈何各大醫院都無法救助穆永海,中醫院也只是開了一些養氣固本的中藥給穆永海喝。
長時間的求醫問藥已經將姐夫馮桂云給的錢花的所剩無幾,好在中醫院開的中藥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穆永海的身體逐漸恢復,時不時也會在村子里接一些小活,雖然錢不多,但也不會很累。
但在2011年3月份,馮桂云卻再次來到了穆永海的家,穆榮英病情突然惡化,需要再次進行骨髓移植,因為第一次用的是穆永海的骨髓,第二次的移植也只能讓他來。
此時距離上次抽骨髓還不到三個月,上次受的罪如今對穆永海而言還歷歷在目,心中多少有些抵觸,但想到姐姐的病情,穆永海還是不忍心,決定再次捐獻。
但這次,楊立文卻不管說什么都不愿意讓丈夫再次捐獻了。第一次捐獻,丈夫都遭受了如此大的苦難,再捐一次,不得把人給捐沒了?如今穆永海身體剛剛有所好轉,身為他的妻子,楊立文怎么可能再讓丈夫去鬼門關走一遭?
人命關天,穆永海執意要去,但楊立文卻堵在門口,死活不愿意讓他離開,同時,楊立文還提起了正在上大學,馬上就能去海外深造的女兒。想到自己的女兒,穆永海也動搖了,再捐一次的話,自己可能真的會成為一個廢人,但是,自己又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姐姐等死。
想到正在醫院等待救治的穆榮英,馮桂云表示自己愿意給錢,多少錢都可以。楊立文一口回絕,稱自己丈夫的健康,多少錢都是買不回來的。后來,在馮桂云和自己丈夫的雙重堅持下,楊立文只得答應了下來,但是有一個條件,要簽訂一份補償合同。
二次捐獻:姐弟親情,卻變成了金錢交易
一開始,楊立文說要20萬,但當馮桂云湊夠20萬之后,楊立文又改口稱,要40萬,再后來,又要90萬。馮桂云有些生氣,但為了妻子,自己也只能答應下來,但是馮桂云也表示,他現在拿不出90萬,但是他可以每年給穆永海6萬,十五年給完。
看馮桂云如此,自己的丈夫也一直催促,楊立文答應了下來,讓丈夫去了醫院。第二次捐獻骨髓,讓穆永海確確實實走了一遭鬼門關,回家之后身體也一直十分虛弱,幾乎整日只能臥床休息,稍稍受點涼,就會患上感冒。而自己的姐姐穆榮英,也在移植骨髓幾個月后,因病不治離開了人世。
在穆榮英去世之后,兩家人的關系就變得冷淡了下來,馮桂云從那之后再也沒有來找過穆永海,穆永海一家人也只能靠著村子里的低保維持生活。
丈夫身體一直不好,需要大量的資金買藥調養,實在沒有錢的楊立文拿出了那份協議,打算去找馮桂云要錢,她覺得,自己丈夫身體這么差,一定和兩次捐獻骨髓有著直接的關系,馮桂云必須要付錢,至少要把自己丈夫的身體養好。
但當楊立文和穆永海拿著協議找到馮桂云的時候,事情卻沒有按照楊立文的所想發展。馮桂云拒絕按照協議付款,他認為,若不是穆永海一家為了錢拖拖拉拉,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穆榮英就不會死。
當時穆榮英已經接受了骨髓移植前的化療,身體根本沒有一點抵抗能力,可穆永海卻沒有立刻到位,硬生生拖了那么長時間。如今,穆永海找到自己要錢,自己自然不可能拿出一分錢給他。
不只是馮桂云這樣想,馮桂云的兩個女兒也是這樣說,姐夫一家的態度讓讓穆永海寒透了心,自己五十多歲,身體一直不好,為了姐姐不顧自身捐贈了兩次骨髓,而姐姐的兩個女兒卻沒有一個愿意幫忙。
如今姐姐意外去世,他們還要將這一切歸結在自己的頭上,著實讓人氣憤,讓人寒心。自己如今家中困難,若是拿不到這筆錢,穆永海一家怕是再也無法翻身了。
被逼無奈的穆永海,只得將姐夫一家告上法庭,要求他們賠償這90萬。于是,也就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
在法官呵止了他們無休止的爭吵和謾罵之后,馮桂云首先表示,自己是被迫簽下合約的,當時為了就妻子,這份合約他不得不簽。所以,他是不會支付這90萬的。
同時,馮桂云的女婿也表示稱,穆永海愿意給穆榮英捐獻骨髓,他們非常感動,前前后后給了穆永海家10多萬元,但在穆榮英葬禮的時候,他們就拿著協議來要錢,著實讓馮桂云一家無法接受。而且,為了治病,馮家已經欠下了不少的債,90萬的賠償金他們根本支付不起。
法院審判:親情走到盡頭,只剩下碎銀幾兩
按照國家規定,骨髓捐獻應是自愿且無償的,所以,雙方簽署的協議并不受到法律保護,但是,穆永海兩次捐獻骨髓,雙方協定了穆永海身體出現問題后造成的經濟損失要由馮桂云承擔,所以馮桂云要補償穆永海10萬元。
法院裁定下來之后,雙方也都接受了這個結果,馮桂云一家答應了賠償,但也因此,徹底斷絕了兩家的來往。穆永海或許能通過這10萬塊錢撐到身體恢復正常,但也因此,失去了和姐姐最親近的親人。
人們都說親情血濃于水,但在利益之下,親情又會變得如何呢?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生活在這個世上,誰都有生活的不易,但也許,雙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體諒,多一些擔當,這種事就不會發生。
或許,在不久的未來,馮桂云一家會后悔自己的冷漠,穆永海一家也會反思自己的決絕,幾兩碎銀,或許真的十分重要,但真正的感情,無法以金錢衡量。
最后,向大家做個補充,一般情況下,骨髓捐獻對身體不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志愿者捐獻的主要是造血干細胞,并不是直接抽取骨髓,人體內的造血干細胞有再生能力,短時間的缺失會造成身體免疫力低下,但并不是不可逆的。
2021年13月31日,中國骨髓庫已經有了3035473名志愿者,捐獻造血干細胞例數共計12582例。這些偉大的志愿者,讓那些需要他們的病患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同時,也呼吁18-45歲、身體健康、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人們踴躍加入中國骨髓庫,借用網絡某位已經捐獻過一次“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的話:“比起可以愈合的傷害而言,救一個人要劃算的多。”
劉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