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無銹缽“市場上沒有企業,只有不同的物流和供應鏈。”美國管理學家馬丁·克里斯托弗曾借助這樣的一句話,傳達物流行業對于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回顧過往,物流的歷史幾乎和商品的歷史一樣久遠,歷史漫漫的風塵中,正是這種人、貨物、空間的變換,組成了聯通
文 | 無銹缽
“市場上沒有企業,只有不同的物流和供應鏈。”
美國管理學家馬丁·克里斯托弗曾借助這樣的一句話,傳達物流行業對于當今社會的重要性。
回顧過往,物流的歷史幾乎和商品的歷史一樣久遠,歷史漫漫的風塵中,正是這種人、貨物、空間的變換,組成了聯通商業與文明的橋梁。
步入21世紀,在數字化和互聯網等一系列全新技術的加持下,傳統物流行業更是如虎添翼,不僅能夠鏈接更廣闊地區的用戶,還能同他們一道分享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積極成果。
無論是查干湖的漁獲,還是勐海的茶葉,亦或是濰縣的菠蘿,正是經由快遞和物流,物產豐沛的土地,才得以同人頭攢動的市場相連,傳遞豐收的幸福與喜悅。
另一邊,物流行業在為時代創造價值的同時,一個更好的時代,同樣在對物流行業的發展提出新要求。
隨著政策影響下價格戰趨緩,通過完善服務、效率等環節的內功構建品牌護城河,正在日益成為行業新趨勢。
這也是為什么,諸如德邦快遞這樣秉持長期主義布局理念的企業,能夠收獲市場的一再認可。
逆流而上,財報數據背后的制勝之道
10月28日晚間,德邦快遞發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增長的營收數據之外,這一品牌還繼續以業務端的諸多亮點,回應了投資者們的關注。
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主營業務收入225.59億元,同比增長19.03%;第三季度營業收入76.69億元,同比增長4.57%。
縱觀整個快遞市場,在快遞業務量基數龐大、電商發展增速放緩的背景下,行業整體的增速放緩依然成為必然趨勢。今年三季度,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限電等因素影響,主要快遞企業的收入增速均出現明顯下滑。
然而,正如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的那樣:“環境的壓力,才是考驗企業管理團隊的試金石。”宏觀來看,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波動,恰恰襯托出了德邦快遞出色的自我調節能力。
在經營環節,以“降本增效”為代表的戰略,正在逐步為其贏得潛在的市場優勢。
以運輸成本為例,在今年三季度油價同比平均上漲約26%,行業整體運輸成本提升的情況下,這一品牌就成功通過路線調整,增加自由運力占比等有效措施,成功控制運輸成本漲幅。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運輸成本21.65億元,占收入比同比下降0.09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19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憑借品牌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以直營為主的經營模式,為保證對各個環節強有力的管控、保障服務品質,德邦十分注重人才的培養,根據環境變化不斷升級人才戰略。在深厚的人才基數下,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通過組織優化與流程優化實現了管理費用率有質量的下降。
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德邦快遞管理費用7.02億元,同比下降1.16%,占收入比同比下降0.5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2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德邦快遞的各項業務,則一直保持著穩健的增長態勢。
2021年前三季度,德邦快遞的快遞業務和快運分別同比增長23.04%、11.69%。
更難能可貴的是,整體來看,相比于傳統快遞、快運企業,德邦的產品單價和公斤單價十分穩定,幾乎不受小件快遞價格戰的影響,這也是品牌得以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氛圍下,穩步前行的關鍵。
外部環境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而對于企業來說,更重要的則是自身應對風浪時的定力與抉擇。
從這個角度來說,穿越枯燥呆板的財報數據,德邦快遞過去這個季度的表現,無愧于投資者和用戶一直以來的信賴。
告別“價格戰”,德邦如何引領行業升維?
不利的因素終究只是暫時的,伴隨著經濟的復蘇和消費力提高,快遞行業總體仍然處于增長的軌道上。
此前,“十四五”規劃的建議中,就提到要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健全現代流通體系和完善運輸物流網絡,可見快遞產業仍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重要的一環。
前瞻產業研究院初步估計,2021-2026年,我國快遞產業業務收入將以10%左右的年均增長率不斷增長,到2026年突破15000億元。
而在這一過程中,伴隨著一系列遏制低價傾銷的政策出臺,市場也勢必將從過往兩敗俱傷的價格戰中走出,完成行業的升維和洗牌。
未來,市場由“拼價格”向“拼服務”轉變的過程中,德邦快遞無疑是收益的那方。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那樣,一直以來,德邦快遞堅持的高端直營化發展道路,使其有效規避了無休止的價格競爭紅海,從而將精力與資源集中于服務能力的提升上。
一方面,從戰略方向來看,德邦快遞一直堅持送貨上門,狠抓破損、時效和服務,并通過組織、人員和產品優化不斷能提升服務能力,在競爭激烈的快運行業保持競爭力。
另一方面,從業務架構來說,來看德邦快遞一直致力于引進數字技術,對收、轉、運、派全鏈條進行升級改造。如今,這一品牌以“大件快遞”為核心正逐步構建起一整套特色化、精細化的高效運作體系。
具體到派送環節,送件不上樓、快遞不入戶、送前不電聯,一直是消費者吐槽快遞服務的重點。這一點上,德邦快遞則是始終堅持服務好“最后一公里”,為客戶提供“大件快遞上至60kg,免費上樓”的服務。同時,對“送前預約”的服務標準持續進行規范,以保證優質的末端交付體驗。
針對散客,在攬收環節德邦快遞支持一鍵下單、上門取件,并且提供專業包裝,讓用戶寄大件和寄小件一樣輕松。同時德邦快遞借助AR量方、智能車載稱重等科技設備,讓用戶高效寄件。
在鄉村市場,德邦快遞的精細服務體現的淋漓盡致。為實現鄉村振興,德邦快遞扎根農村,深入了解了農戶痛點和難點,充分發揮網點直營、大件運輸優勢,幫助優質農產品走出去、助農增收。
不僅如此,德邦快遞一直以來的出色服務,已然融入品牌的市場印象之中,并在更多業務中,為其贏得消費者的好感與認可,“冬奧會”催生的“雪上經濟”,就是其中之一。
自去年雪季日期起,德邦快遞便入駐了全國12家戶外雪場和2家室內雪場。今年,長期深耕大件快遞領域的德邦,在延伸自身優勢業務的同時,考慮到雪圈客群對服務體驗的高標準要求,更是對雪具達業務進行了定制化服務全面升級。
此次入局雪具寄遞市場,意味著德邦在專業市場服務生態圈增添了一塊重要拼圖。
從表面來看,這似乎只是德邦一次新業務的拓展。
然而事實上,這一“出圈”,同樣也標志著德邦快遞專業的服務能力,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預期中的未來,這一品牌在服務標準和服務能力上的出色表現,勢必還將觸達更多這樣的全新業務,并為品牌的業績提升夯牢穩固的基石。
下注未來,變革者如何長期領跑?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
宏觀來看,德邦快遞之所以能夠成為行業變革浪潮之中的先行者和領跑者,關鍵就在于,這一品牌對于行業發展趨勢的深刻理解。
物流行業的終點在哪里?
答案或許正如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所說的那樣,“成為每個消費者眼中的基礎設施”,“它無處不在,你既看不到它,但也離不開它”。
德邦快遞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自誕生以來,這一品牌就一直致力于為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搭建穩定、高效的連接通道。
1998年,德邦推出了空運合大票的物流新模式,推動了航空貨代行業的革新;2004 年,德邦推出“卡車航班”,憑借“空運速度,汽運價格”的顯著優勢迅速占領零擔物流中高端市場;3年前,德邦快遞推出的“大件快遞3·60”的廣告,更是直接劍指當時的“寄不了”、“送不到”等行業亂象。
二十年多年里,德邦的每一次轉型,幾乎都瞄準了彼時的行業痛點,帶來了效率與體驗的革新,而這一品牌也因此完成了規模上的跨越。
從這個角度來說,今日的德邦,已經習慣扮演行業觀念的捕手、時代趨勢的駕馭者的角色。
而這個雙十一,面對全年最大的快遞高峰期,正是一個佐證上述觀點最好的案例。于快遞企業而言,這場大考衡量著企業的韌性。
為迎戰今年的雙十一,德邦不僅在線路網絡、運力、場地儲備、接送貨略、人員儲備等方面進行了全新升級,在保證“快遞越來越快”的同時,將科技融入“大考”之中,從“收、轉、運、派”四大物流運輸核心環節著手,呈現出科技型企業的真實底色。
以此次雙十一為例。德邦AR量方、無人車、智能客服等高端科技紛紛落地,同時憑借著多年在物流云領域的技術基礎,德邦已然構建出一套兼具成熟技術與新興技術的科技體系。
無論是與贏徹科技合作,首度將自動輔助駕駛貨車投入運營,以獨有算法突破性地解決了長距離感知、自適應魯棒控制和節油等技術難點;還是聯手木蟻機器人,打造無人叉車界“特斯拉”;抑或是與牽手華為云,依靠華為云AI防暴力分揀逐步實現智慧物流園區的遠景......
毫無疑問,于德邦而言,這個雙十一,不僅是一個運力與效力雙提升的雙十一,更是一個技術驅動的雙十一。在當前物流行業整體正逐步向數字化建設轉型的過程中,德邦無疑是其間的先行者。
眺望未來,在產業互聯網進程不斷推進的趨勢下,這個“雙十一”,物流行業還將擔負更大的使命,而在此基礎上,依托管理端降本增效和數字化、場景化戰略不斷發力的德邦,也勢必不會辜負市場的殷切期待。
丁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