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鄰居家小老弟,割包皮,花了一萬七。還沒完,天天往醫院跑,醫生說:你有炎,得消。他想棄療,低頭一看,線還沒拆。一想到自己年紀輕輕,不能廢了武功,只好咬牙湊錢。我勸他:下次割包皮,別在網上找醫院了。他一臉憂桑:哪還有什么下次呢?1事情是這樣的:
鄰居家小老弟,割包皮,花了一萬七。
還沒完,天天往醫院跑,醫生說:你有炎,得消。
他想棄療,低頭一看,線還沒拆。
一想到自己年紀輕輕,不能廢了武功,只好咬牙湊錢。
我勸他:下次割包皮,別在網上找醫院了。
他一臉憂桑:哪還有什么下次呢?
1
事情是這樣的:
五一假期的晚上,我陪媽媽看電視,她不停地回微信消息,我問怎么了?
她說我那剛去外地上大學的鄰居家小老弟問她:“阿姨,請問碘伏能在藥店買到么?是拿來消炎的嗎?”也不知道是不是摔傷了。
解釋一句,我媽是護士,所以遠親近鄰有醫療方面的事都樂意問她兩句,這個小老弟是她看著長大的。
我媽告訴他:是皮膚外用消毒用的,怎么了?
他說是包皮手術后用的,“去醫院實在太貴了,幾百塊一次。”
我見了直納悶,幾百塊一次的包皮手術也不貴吧?難道他在家自己DIY?現在年輕人都這么英勇了嗎?
我媽也覺得奇怪:在醫院做手術,哪有連碘伏都讓患者自己去藥店買的?
后來才知道,小老弟確實在醫院做的手術,“幾百塊一次”是術后的消炎治療。
那就有點貴了啊,消一次炎就幾百塊,怎么感覺不太對勁呢?
不會被騙了吧?
我們問:是正規醫院嗎?
他說:應該是吧,醫院挺大的。
又問花了多少錢,他說:手術費不貴,就是后續治療費用比較多,已經花了一萬七,還得天天去醫院照燈治療,一千八一次。
我*,肯定被騙了。
要知道,即便是在五六線小城市,包皮手術也是最普通的小手術,公立醫院幾百塊就能搞定,頂天了幾千。
網上甚至有賣DIY工具:
咳咳,強調一下:我只是想說明這真的不是什么大手術,大家千萬別在家嘗試,一失手成千古恨啊!(比如上圖右下角那個就很慘)
我問:你不去照燈行不?他說不敢。
醫生說他前列腺里有病菌,導致傷口不能很好愈合,需要治療。
手術后過去已經幾個禮拜,醫生從不提拆線的事。
每次來,醫生都搖搖頭,讓他“上儀器”,儀器一響,黃金萬兩。
他怕自己年紀輕輕就廢了武功,只好含著淚掏錢,直到實在拿不出錢,又不好意思再跟家里要,才來求助。
我媽幫他問了泌尿科的同事,告訴小老弟:這種情況根本不用管,術后一個月內,線慢慢會自行脫落,實在不脫落再找個正規公立醫院拆一下就行。
小老弟問:怎樣的算是正規醫院?這是我做手術的醫院,幫我看下正規嗎?說完發來一張圖片。
我一看差點沒噴出來,很抱歉我不能曬照片,怕被報復,總之就是那種電線桿廣告的風格。
就差“請個”明星來代言了。
圖片來自網絡,不是我小老弟發的照片
哎,年輕人的醫療常識和社會經驗還是有待加強啊。
最后,我幫小老弟找了家他附近的公立三甲醫院,招呼他去掛個號,別再去那個男科醫院。
我問:你從哪找到的這家醫院?
他說:用UC瀏覽器里搜到的,點進去之后,讓他加一個老師的微信號……
搜索引擎,加微信號?
我猛然想到:臥槽!這特么不是今年315晚會曝光的那個套路么?
圖片來自相關報道
3月份央視剛曝光,4月份黑心醫院還在用搜索引擎拉人宰客,這也太囂張了吧?
2
為了確認小老弟說的情況還存在,我當即下載了一個UC瀏覽器,搜索“割包皮”。
果然,排在最前面的,都是我附近專科醫院的廣告(廣告會根據用戶地理位置來調整)。
點進第一個,老套路:聊天咨詢,加微信。
我一看:“XX北大泌尿醫院”、“協和醫院技術定點醫院”。
嗯,有內味兒了。
反正在我的印象里,這種打著“北大”、“協和”幌子的地方專科醫院,基本和真正的“北京大學”和“協和醫院”沒有半毛錢關系。
小老弟告訴我,加了微信之后,“老師”會幫你權衡利弊。
先告訴你不做手術的壞處,比如“女朋友嫌棄”、“細菌滋生導致疾病”、“陽*早*”什么的,再告訴你做手術的好處:“百利無害”,只需要幾百塊錢,終身受益。
還告訴我,學生證可以半價。
接著,他還會告訴你整個過程有多簡單,只需要幾百塊錢就能享受國內最先進的技術。
再跟你聊聊天,套一套你的工作情況。
如果你去搜這醫院好不好,匿名網友也會告訴你:是公立醫院,好!
可我用一查企業工商信息,發現哪是什么公立醫院,就是一個私營企業,還特么掛著好幾條行政處罰和官司。
(截圖來自企查查)
甚至還背著一個官司,還是醫療損害責任糾紛。
(截自企查查)
我把醫院名和“騙子”兩個詞扔進搜索引擎,隨便就能炸出一堆血淚教訓。
那一個個聲淚俱下的慘案,看得我拳頭都硬了。
而我那天真無邪的小老弟,很不幸地成了受害者之一。
他甚至比網上那些帖子里說的還慘。
先是用UC瀏覽器搜到一家醫院,做完手術,治療了幾天,他就感覺不太對勁。
消炎治療費比手術費還高,這也就算了。
天天拿個燈照小JJ,還要把一根管子捅進菊花,說是軟化前列腺組織。
每次治療完以后,他整個人都不好了。
于是,他打算換一家醫院,又到UC瀏覽器上搜到一家醫院(我都要感動哭了,我的小老弟是多么信任這個軟件,而這個軟件又給他帶來怎樣的苦難,莎士比亞都寫不出這樣的悲劇)。
另一家醫院的“老師”同樣是一張正義臉,仿佛要拯救他于苦海。
慢慢引導小老弟去他們醫院,美其名曰:只需要幾十到百元。
就這樣,他剛爬出虎穴,又進了狼坑。
原本一天幾百塊的消炎治療,變成了一天一千八。
我一開始也想罵小老弟真傻,可后來想想這也不怪他。
他剛上大學不久,高中整個三年都撲在學習上,哪有時間上網?
學校也沒有開過一門防騙課和生理知識課,怎么能跟我們這些遭受社會毒打,天天在網上沖浪摸魚,有各路老師教授生理知識的老油條相比?
該被罵的不是受害者,是那些騙子,以及讓騙子肆意坑人的土壤。
3
我的鄰居家小老弟的例子,并不是個案,網上有不少類似報道。
2016年,南都寫過一個案例:
跟我的小老弟遇到的情況不能說相似吧,簡直就是一毛一樣。
原本說好的價格,上了手術臺忽然就說你發炎化膿(如果只是嚇唬人還好,人為給弄出炎癥更可怕),多出許多治療費,醫院遲遲不給拆線,要求患者每天上醫院“照丁丁”。
還有一家黑心醫院,2020年被警方打掉,在新華網的報道中,這家民營醫院直接被稱為“惡勢力犯罪集團”。
有多惡呢?
合法注冊。
醫院有專門的“網絡部”,做競價排名,發廣告。
安排“聊單人員”,用話術套取患者的病情、收入情況(用來見人下菜碟),吸引就醫。
沒進醫院之前,一切都好,檢查報告一出,患者很快就被串通好的“醫生”“護士”忽悠瘸,分分鐘感覺自己再不治就要廢了。
如果病人來看陽痿,做“血流檢查”,結果肯定是“重度供血不足”。
如果看前列腺,就在尿袋里塞衛生紙絮或中藥渣:你看,發炎嚴重吧!
先給你一個看起來很實惠的套餐,騙上手術臺,
上了手術臺,你就是砧板上的肉,問題很多,得加治療方案。
有個患者不同意,直接被晾在手術臺上一個小時,不縫合傷口,等到麻藥過了藥效,自然就接受了治療方案。
還一個患者治療時只帶了3000塊錢,接受完10分鐘治療就被要求續費,他說沒錢了,醫生就威脅說:治療不能間斷,否則會大出血。
患者只好打電話讓老婆送來8000塊錢,繼續治療。
總之,整個案例看下來,我都不由得覺得襠疼。
這家醫院的77名醫務人員,有42個根本查不到醫護資質,即便能查到,也注冊在別的醫院。
許多治療手段也被衛生部門認定為“違規、虛假”,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警方查案時,很多受害者礙于面子,不愿意配合司法部門取證,畢竟是“難言之隱”。
即便如此,法院還是認定這家醫院4年時間里詐騙348人,敲詐勒索9人,故意傷害他人身體導致18人輕傷,51人輕微傷,累計斂財上億。
連辦案民警都感慨:“這已經不是一家醫院,而是一個赤裸裸的惡勢力犯罪集團。”
就這樣一家醫院,事發兩年前,同樣有媒體曝光它亂收費,可當地物價局價格監督檢查局局長卻說:“民營醫院可以自主定價,只要做到明碼標價,就是合法的。”
后來紀委專案組查實,當地衛健委和市場監管局有4名干部經常接受醫院的請吃和禮物,充當“保護傘”。
雖然我小老弟遇到的例子沒有這么極端,卻也半斤八兩,不知道背后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貓膩。
4
咱也不敢亂說。
甚至,我都很難說直接說那醫院是騙子,畢竟人家是正規注冊,有資質,也提供了正常的醫療服務。
只不過,價格比公立醫院貴上那么幾十倍而已。
他們沒有用刀子架在患者脖子上,沒有把人摁在手術臺上,可那一套套的話術卻像一把軟刀子,嚇得患者趕緊掏空口袋。
正如一位哲學家曾說過:“無形之刃,最為致命”。
我告訴小老弟:你真的可以去投訴。
他說算了算了,花錢沒事,丁丁保住了就行。
這讓我聯想起之前揭露過的裸聊詐騙,主流受眾也是大學生,也跟性有關,被騙的人不好意思跟家人說,不敢報警。
受害者的忍氣吞聲,讓黑心醫院更猖狂,也惡化了原本就不好的醫患關系。
在許多國家,私營醫院是水平最高,服務最好的,可是在我們這,私營醫院整體還有待發展。
就這么些個騙子醫院在里頭充當耗子屎,能發展得好就怪了。
我媽告訴我,他們醫院有個醫生,之前也有這種私營小醫院想挖他去,可他發現這家醫院想讓他到小區給人做免費檢查,“想辦法查出點小問題”,這位醫生斷然拒絕:我不能做這種害人的事!
我聽了之后一面稱贊這位醫生,一面又想到:這些暴利的騙子醫院存在一天,就會像個漩渦,把更多人卷進去,畢竟,人類都有七情六欲,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我媽這位同事一樣能抵抗住金錢的誘惑。
希波克拉底醫師誓言
寫這篇時,我還思考了一秒:這個標題太直接,會不會讓讀者看了之后羞射?
后來一想,很多問題就是因為中國的性教育太落后有關,所以還是直接一點的好。
割包皮嘛,沒啥不好意思,頭發長了要理,指甲長了要剪,包皮長了要割。
記得當年我高中畢業,我媽還主動說她幾個同事的孩子都趁著暑假割包皮,問我要不要組團一起割。
5
五一假期之后,我看到市場監管總局通報了3·15晚會曝光案件線索查處情況,對涉事的單位(主要是醫療廣告代理商)進行罰款,從幾萬到頂格的兩百萬不等。
也許在別人看來大快人心,我卻心里不是滋味。
僅從個人情感上來講,說實話,我覺得處罰措施還是有點輕。
這些廣告代理商,是虛假醫療機構專門負責投放廣告的外包公司,說白了就是他們的“馬仔”。
如果僅僅是罰款的話,按照我小老弟被坑的情況,罰的這個數,大概也就是他們忙活個把兩個月,多接十幾個單子吧?
2016年之后,百度搜索引擎成了眾矢之的,因為醫療廣告亂象。
幾年后,它的競爭對手默默干起了同樣的事,仿佛忘了當年罵百度時,他們當年站在最前面,罵得最兇。
之前淺黑科技出去采訪,一位百度人說:搜索引擎就像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它本身是什么樣,鏡子照出來就是什么樣。你嫌丑,把這塊鏡子打碎,換一塊,照出來還是那樣。
他說對了一件事:幾年過去,謀財的醫療機構一直都在,大家發現,即便罵倒了百度,問題也不會解決。
廣告只是雜草,剪掉雜草,根還是牢牢扎在地里,過段時間又長出來。
而地里的事,互聯網公司又很難觸及。
但我也不完全同意他說的。
雖然地里的草根扎得很深,除不掉,但地面上力所能及的工作多做一點,多撒一些除草劑,多修剪修剪,也是好的。
這幾年有科技公司一直在說“科技向善”,向善,意味著要主動向前邁出去一步,而不只是做好份內的事。
互聯網平臺僅僅停留在“合規”層面,當然無可指摘,但互聯網歷史告訴我們,世界發展地太快,僅僅“合規”已經不夠無法滿足人們的期望,無法滿足期望,就會失望,失望就會被罵。
說了這么多,這都是監管部門和科技公司的事,對我們這些網民來說,無非就是多長個心,適應這個也許正在變好或變壞的世界。
我告訴小老弟:割包皮以后還是別去搜索引擎上找了,直接去公立三甲醫院吧。
他一臉憂桑:都已經割掉了,哪里還有什么“下一次”呢?
參考資料
丁香園,2018,《我只是去割個包皮,怎么一不小心就花了幾萬塊?》,知乎
陳榮梅,2016,《割包皮一次居然要3萬?就發生在深圳這家男科醫院 》,南方都市報
張亮,2016,《假醫生、假護士、假手術,“三假”黑醫院為害4年》半月談,新華社
---
最后再介紹一下我自己吧,我是謝幺,科技科普作者一枚,日常是把各路技術講得通俗有趣。想跟我做朋友,請關注【淺黑科技】,發現科技世界的小秘密。
何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