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humanpapillomavirusinfection)又稱HPV感染,是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機體的皮膚或黏膜,引起鱗狀上皮增殖而導致多種癥狀的發生。多數患者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后可治愈,但少數有復發和癌變的風險。傳染性有傳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又稱HPV感染,是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機體的皮膚或黏膜,引起鱗狀上皮增殖而導致多種癥狀的發生。多數患者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后可治愈,但少數有復發和癌變的風險。
傳染性
有傳染性。
傳染源
患者本人。
傳播途徑
可通過直接接觸、間接接觸、垂直傳播和醫源性傳播。
1、直接接觸傳播
多數感染來源于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者,生殖道人乳頭瘤病毒的傳播通常是在性交或肛交時經過生殖器的接觸傳播。
2、間接接觸傳播
人乳頭瘤病毒可通過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由于離體病毒難以長期存活,因此這種途徑只占少數。
3、垂直傳播
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通過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母體的產道也會受到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
4、醫源性傳播
在診療過程中,醫務人員防護不當會造成自身的感染;同時醫務人員的操作不當也會造成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
發病趨勢
近年來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疣及宮頸癌、肛門癌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
好發人群
好發于有不潔性生活史、不良生活習慣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病因
總述
當人乳頭瘤病毒通過直接接觸、間接接觸、垂直傳播和醫源性途徑,感染人的皮膚或黏膜,可造成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而機體本身的免疫系統不足以抵抗病毒時,就會導致相關癥狀的發生。
基本病因
1、直接接觸
這是造成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如性傳播。
2、間接接觸
接觸被人乳頭瘤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會導致自身的感染。
3、垂直傳播
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通過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母體的產道也會受到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
4、醫源性傳播
在診療過程中,醫務人員防護不當會造成自身的感染;同時醫務人員的操作不當也會造成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
危險因素
1、免疫力低下
如學齡前兒童、妊娠期婦女、自身免疫系統存在疾病造者、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者、器官移植術后口服免疫抑制劑者。
2、不潔性生活史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傳播與性生活密切相關,如性伴侶過多、初次性生活的年齡過小、有高危性行為等均會增加其感染率。
3、不良生活習慣
吸煙、嗜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造成對人乳頭瘤病毒的抵御力降低。
癥狀
總述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常表現為多種部位的良性疣狀物,少數可能會導致上皮及黏膜的惡性腫瘤,部分患者愈合后還會有瘢痕和色素沉著。
典型癥狀
1、尋常疣
可發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以手部較為多見,皮損一般呈灰褐色、棕色或正常膚色丘疹,表面粗糙,質地堅硬,多為黃豆大小或更大。
2、扁平疣
好發于面部、手背及前臂等處,皮損為米粒至黃豆大小圓形或橢圓形扁平丘疹;顏色呈淡褐色或正常膚色,表面光滑,數量較多且分布密集,本病可自行消退。
3、尖銳濕疣
又稱生殖器疣,主要表現為生殖器周圍的丘疹、角化性斑塊、乳頭樣或菜花樣贅生物等皮損。尖銳濕疣易復發,但很少癌變。|鮑溫樣丘疹病鮑溫樣丘疹病好發于男性陰莖、龜頭,女性大小陰唇及肛周等處,皮損表現為扁平的褐色或褐黑色丘疹,直徑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可單發也可多發,可散在分布,也可群集性分布。
4、喉乳頭狀瘤
主要表現為進行性聲嘶,腫瘤較大者可失聲,也可出現咳嗽、喘鳴和呼吸困難。兒童患本病時,常生長較快,較成人更易發生喉阻塞而危及生命。
5、下生殖道上皮內病變
包括外陰鱗狀上皮內病變、陰道上皮內病變、言頸上皮內病變。外陰鱗狀上皮內病變可表現為外陰瘙癢、局部皮膚破損或潰瘍、丘疹、斑塊、乳頭狀贅生物,部分患者可無癥狀;而陰道上皮內病變和宮頸上皮內病變的大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部分有性交后出血。
并發癥
1、癌變
高危性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有一定癌變的風險,如宮頸癌、肛門肛管癌、口腔癌、鼻咽癌、喉癌等。
2、瘢痕及色素沉著
局部治療(包括物理、藥物、光動力治療及手術)后可能遺留的結果,物理治療、手術治療可遺留疤痕,而局部細胞毒藥物可能遺留色素沉著。
治療
治療原則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無病變者僅做隨訪即可,有癥狀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一般采用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對于喉乳頭狀瘤、癌變風險較高的生殖道上皮內病變,或其他治療無效的疣類病變,醫生會建議手術治療。
一般治療
目前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尚無特異性的治療藥物,因此一般采用局部治療,平時還應注意鍛煉、營養,以提高免疫力,減少復發。
藥物治療
1、角質剝脫劑
角質剝脫劑可促進表皮細胞更新,調節表皮細胞增殖和分化,使角質層細胞疏松而容易脫落,于改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角化皮損,常用藥物有維A酸。
2、細胞毒藥物
細胞毒藥物可抑制DNA和RNA合成,從而改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增生性的皮損,但此類藥物可能遺留色素沉著,面部應用時需慎重,常用藥物有氟尿嘧啶。
3、局部免疫調節藥物
局部免疫調節藥物可誘生多種細胞因子(如α-干擾素),間接起到抗病毒作用,常用藥物有咪喹莫特。
相關藥品
維A酸、氟尿嘧啶、α-干擾素、咪喹莫特
手術治療
對于喉乳頭狀瘤、癌變風險較高的高級別生殖道上皮內病變,或其他局部治療無效的疣類病變,醫生可能建議手術切除治療,對于已惡變及發生淋巴結轉移者,還可能需要進行擴大切除以及淋巴結清掃術。
物理治療
1、物理治療
主要有CO2激光、高頻電刀治療、微波、液氮冷凍等手段,使病灶壞死、脫落,用于較小的病灶,較大的,需要光動力治療或手術治療。
2、光動力治療
光動力治療的原理是首先在病變局部應用光敏劑,如氨基酮戊酸,然后再對用藥部位進行光照,利用光敏反應,引起局部炎癥,并可導致被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組織死亡,可用于尋常疣、尖銳濕疣、鮑溫樣丘疹病的治療。
治療周期
治療周期受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方案、治療時機、個人體質等因素影響,可存在個體差異。
一般預后
多數患者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后可治愈,但少數可有復發和癌變的風險。
危害性
1、尖銳濕疣的部分患者經過治療會進入無臨床癥狀的亞臨床感染狀態,仍具有傳染性,值得引起警惕。
2、鮑溫樣丘疹病有少數演變為鱗癌的報道。
3、喉乳頭狀瘤可能出現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難,且成人喉乳頭狀瘤有一定惡變傾向。
4、下生殖道上皮內病變根據組織分化程度,可分為低級別和高級別兩類,其中高級別上皮內病變分化程度低,具有高復發率和轉化為浸潤癌的風險。
自愈性
少數患者可自愈。
治愈性
多數患者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后可治愈。
治愈率
暫無大樣本數據研究。
復發性
有一定復發率,需定期復診。
日常
總述
一般具有傳染性,患者在臨床治愈之前不要密切接觸他人。平時注意皮損處的護理,保持干凈,禁止抓撓、觸摸。合理休息,適當運動,增加機體抵抗力,促進恢復。
心理護理
1、心理特點
人乳頭瘤病毒具有一定傳染性,會導致同事朋友的疏遠,給患者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
2、護理措施
患者要正視疾病,增強治療的信心,可通過看書、寫字、聽音樂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安定情緒,減輕精神負擔、消除不良情緒。
用藥護理
遵醫囑用藥,不得擅自停藥和更改劑量,出現嚴重不適需及時就醫。
生活管理
1、保持皮損清潔、干燥,禁止抓撓和觸摸皮損。
2、衣著宜棉質、柔軟、寬松,以減少衣物對皮損的摩擦。
3、進行適當的室內外活動。增加機體抵抗力。
4、在臨床治愈前,不能和別人密切接觸,防止傳染。
5、生活要有規律,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防止過度勞累而導致抵抗力下降。
飲食
飲食調理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患者的飲食無特殊要求,保證營養均衡、豐富即可,但要避免食用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飲食建議
飲食建議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為主如肉類、蛋類、奶類、水果、蔬菜等。
飲食禁忌
1、少食煎烤、油炸食品。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戒煙、酒。
預防
預防措施
1、避免與患有尋常疣、扁平疣的人接觸,同時也要避免接觸其生活用品。
2、人乳頭瘤病毒可通過皮膚黏膜微小的破損進入表皮,引起感染。因此,外傷、摩擦、多汗等因素都可能破壞皮膚黏膜的屏障,而增加感染風險,因此,應當注意運動及職業保護。
3、潔身自好,可減少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的風險。
4、接種HPV疫苗。
相關疫苗
本病可通過接種疫苗預防,目前HPV的疫苗有3種,分別為2價、4價和9價,意思是分別可預防2種、4種和9種HPV亞型。接種年齡方面,只要達到接種年齡低限者,越早越好,年齡越大,已感染HPV的風險越高,最好在發生首次性生活前接種,以最大限度避免感染。2價、4價、9價接種年齡分別為9~45歲、20~45歲、16 ~ 26歲。雖然男性也具有HPV感染風險,但根據我國大陸地區規定,暫無男性適應癥,因此男性暫時無法在大陸地區接種HPV疫苗,如有需要,可以去我國其他地區,例如香港接種。
張夕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