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你知道2元、5元、10元的瓶裝水有什么區別嗎?《紅樓夢》中,寧府上房有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瓶裝水的“學問”。說到幾塊錢一瓶的瓶裝水,有人可能不屑一顧;可有人恰恰因為2塊錢一瓶的瓶裝水,成為中國首富,比如
你知道2元、5元、10元的瓶裝水
有什么區別嗎?
《紅樓夢》中,寧府上房有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瓶裝水的“學問”。
說到幾塊錢一瓶的瓶裝水,有人可能不屑一顧;可有人恰恰因為2塊錢一瓶的瓶裝水,成為中國首富,比如說,娃哈哈的宗慶后。
當然,在介紹大家成為首富前,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瓶裝水的基本知識,知彼知已,方能百戰不殆嘛。
日常生活中我們所喝的“瓶裝水”,粗略劃分一下,可分為純凈水、礦泉水、礦物質水這三大類。
純凈水:水源來自地表、地下或公共供水系統,經適當凈化后制成;售價1~3元;優點是純凈衛生、價格便宜,缺點是不含礦物質,被很多人認為“沒營養”。
礦物質水(一般命名為某某飲用水):水源同樣來自地表、地下或公共供水系統,加入適量的礦物質(但不得添加糖或其他食品配料)后制成。售價在2~5元;優點是口感較好,缺點是礦物質非天然,為人工添加。
礦泉水:水源來自地層深處或經人工鉆取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礦水,含少量的礦物鹽、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氣體;售價大多在十幾元到幾十元;優點是富含礦物質,缺點是價格太高,喝完后很心虛。
那么問題就來了:到底喝哪種水最好,哪種水最賺錢?
其實,這世上根本沒有最好的瓶裝水,也沒有那種瓶裝水是最賺錢的。
比如說,喝純凈水不會讓身體營養流失,喝礦泉水也不會補充多少微量元素, 再說了,宗慶后當年成為中國首富,正是憑借售價最低的純凈水!
也就是說,安全和補水兼顧到了,就是最好的;同時,任何領域只有抓住風口進場,才能創造出非一般的成功。
中國“瓶裝水”發展簡史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家庭收入的穩步提高,中國的瓶裝水市場也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代。
目前,瓶裝水行業已成為國內軟飲增長最快的領域,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18年我國瓶(灌)裝水制造行業銷售收入將達1539億元。到2020年我國瓶(灌)裝水制造行業銷售收入接近2000億元。
總體而言,國內瓶裝水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明顯的“斷代”:
萌芽和起步期(1930-2000)
1930年,德國商人羅德維在青島嶗山建立了一座專業礦泉水廠,生產出了中國第一瓶礦泉水——愛樂闊(ALAC)健康水,這是中國瓶裝水的萌芽期。
1982年,中國將瓶裝水等飲料列為計劃管理產品,這也標志著國內瓶裝水的起步,這時候進入風口的人,無一例外取得了成功。
1989年,中國第一瓶純凈水由怡寶推出,3年后,怡寶總經理周敬良自立門戶,創立深圳景田實業,專業生產純凈水。
1996年,背靠杭州風水寶地的娃哈哈純凈水異軍突起,兩年后娃哈哈簽約當時還是小明星的王力宏做代言人,沒想到這一簽就是20多年,娃哈哈創始人也一度成為中國首富。
1997年,樂百氏純凈水上市,一句“樂百氏純凈水,27層過濾”深入人心,之后但凡有品牌宣稱27層以上過濾的,都直接被用戶當成騙子。
品牌確立期(2000-2006)
任何一個品牌的擴張只能通過戰爭獲得,而沒有其他的任何途徑。
2000年,農夫山泉放棄純凈水,轉攻天然水,挑起純凈水和天然水之爭,當時市場一片嘩然。
2001年,世界飲料巨頭可口可樂旗下冰露品牌進軍純凈水,很快成為這個領域強有力的爭奪者。
2003年,康師傅礦物質水上市,很快帶動了大批品牌跟進礦物質水,當然也有更多盲目跟進的小品牌跌死在沙灘上。
2004年,景田主打“水中貴族”百歲山,推出了一系統美侖美奐的廣告,將礦泉水在部分人心中有些粗礪的形象變得高雅性感。
到2007年,經過一系統戰與止戰,怡寶,農夫山泉、康師傅、娃哈哈等品牌割據一方的局面形成。
高端水新市場興起期(2006至今)
2006年,主打高端水的西藏5100出世,也宣告了高端瓶裝水時代的到來。
2010年,加多寶推出 “昆侖山”,在網壇一姐李娜的代言下,這款高端水的市場份額不斷放大,很快攻占全國各大商超。
2013年底,當時還躊躇滿志的恒大冰泉也進軍商端水行列,但最終恒大冰泉經營出現問題,現在恒大冰泉的定價非常尷尬。
2015年,農夫山泉推出高端玻璃瓶水,次年亮相杭州G20峰會后,一座皆驚怩,今年更是推出典藏版金豬瓶——這已經不是普遍瓶裝水了,而是真正的藝術珍品。
瓶裝水增長放慢,
小朋友市場成新增長點
如今,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瓶裝水在中國的增長有所放慢,潛力還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的小朋友市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比如說,依云就借助迪士尼這個大IP,選取了69個經典的迪士尼卡通形象,推出“依云兒童瓶”,如今,依云兒童水更是小朋友們居家旅行的指定瓶裝水。
隨著二胎政策的落地,以及中國家庭更舍得在下一代身上花錢,兒童消費市場的增長不可限量, “兒童水”、“嬰兒水”的出現,無疑正在掘開瓶裝水的另一座金礦。
還是以依云為例,一瓶僅330ml的普通依云礦泉水每瓶定價5元,簡直包裝后變成“依云兒童瓶”,單價卻翻了最少一倍以上,而且銷路比普通礦泉水要好得多。
一部瓶裝水的簡史也告訴我們:最小的品牌也有自己的力量,最艱難的生活也有人為我們開辟方向。在這個百業興起的商業社會,只要你不一一閃過,機會總會像雨點一樣打過來。
作者:電商君
張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