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昨天開始,張家口小伙李明在北京地鐵丟耳蝸的尋物啟事在朋友圈刷了屏。據家屬描述人工耳蝸價值20多萬元,如果耳蝸丟了,就需做再次開顱手術。隨后有自媒體表示質疑,稱此事件是與商家聯合的惡意炒作。20日,當事人姐姐李女士回應表示,丟失耳蝸是真的,
從昨天開始,張家口小伙李明在北京地鐵丟耳蝸的尋物啟事在朋友圈刷了屏。據家屬描述人工耳蝸價值20多萬元,如果耳蝸丟了,就需做再次開顱手術。隨后有自媒體表示質疑,稱此事件是與商家聯合的惡意炒作。
20日,當事人姐姐李女士回應表示,丟失耳蝸是真的,謝謝所有幫助,沒跟商業合作。同時發布事件的最新進展,稱之前說的“開顱”系自己理解有誤,造成了大家誤解十分抱歉。而關于所稱的“20萬的人造耳蝸”,李女士稱,弟弟的手術做于2008年,從里到外的整體費用為17萬,“對不起大家,多說了三萬。”
▲當事人姐姐李女士針對質疑進行回應
全城急尋人工耳蝸事件之外,你是否對人工耳蝸本身也有很多疑問。人工耳蝸的原理是什么?設備和手術需要多少錢?戴上人工耳蝸之后聽力和正常人一樣嗎?一起來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韓維舉主任醫師怎么說。
人工耳蝸是什么
人工耳蝸是現在非常好的仿生產品,是治療極重度感應神經性耳聾的產品。要搞清楚人工耳蝸是怎么回事,首先有一個問題,就是耳朵是怎么聽見聲音的呢?
聲音其實是一種機械波,在中學學物理時知道,聲音經過人的鼓膜傳進來,經過三塊聽骨,聽骨把聲音傳到耳蝸里,耳蝸把聲音轉化成神經沖動,由機械的過程變成化學電的過程,最后變成神經沖動,通過聽神經,然后傳到中樞,人體才辨認出、聽出聲音,才能相互交流。
這當中耳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把外面的聲音,本質上是機械波,經過耳蝸通過電和化學的反應,最后變換為神經沖動,然后停到中樞,人才能聽到聲音。
所以要想搞清楚人工耳蝸,要先明白耳蝸的功能是什么?耳蝸就是把聲音轉化為神經沖動,傳到中樞,能被中樞即大腦所辨識,從而使人能夠交流。
耳蝸可以發生病變,導致耳蝸病變的原因非常多,有的是先天性的,也有些是后天性的,最后結果導致耳蝸病變,聽不到聲音。這就是平時所說的感應神經性耳聾,其實更多是一種感應,即耳蝸不能把傳進來的聲音機械波轉化為大腦所能辨識的神經沖動。
感謝現代科技的發展,一個非常好的仿生產品人工耳蝸,可以把聲音轉化為被大腦識別的信號,繞過有病變的耳蝸。聲音從外面傳進來,傳給耳蝸神經,即聽神經,通過人工耳蝸,把聲音信號轉化為大腦能識別的神經沖動,經過聽神經傳到中樞,從而繞過有病變的耳蝸。
這個設備具備了類似于耳蝸的功能,所以叫做人工耳蝸,早期叫電子耳蝸等等。它的基本功能是把外面的聲音信號收集進來后,轉化為大腦能識別的神經沖動,然后傳入中樞,是用于治療極重度感應神經性耳聾非常好的辦法。
做人工耳蝸多少錢
人工耳蝸是一個電子產品,在國內已經用了差不多20年,價格變化不大,相對于大家的經濟收入,應該說它的價格現在相對以前便宜多了。具體多少錢很難回答,因為不同的品牌價格也不一樣。人工耳蝸植入的費用,大致有幾個方面:
1、人工耳蝸不同于助聽器,直接戴在耳朵上就可以,需要到醫院由醫生通過手術植入。所以本身做手術、住院費是一部分花費,這個花費跟一般的中耳炎手術價格大致差不多。不同地域,因為基礎病不同、檢查不同,可能略有差別,但大致在2萬塊錢左右,可能不同地方有點差別;
2、第二部分費用是植入的產品,因為有不同的型號,功能方面略有差異,所以價格也有差別。目前常用的人工耳蝸早期只有進口的,價格稍高,現在已經有國產人工耳蝸。國產人工耳蝸現在市面上,杭州一家公司生產的大致價格在10萬塊錢以下。進口產品基本上都在10萬塊錢以上,而且因為不同型號、不同年限的產品,更新的產品相對功能更加齊全,價格可能剛開始高一點。就像我們用的手機,新出來時可能價格較高,過幾年隨著產品上市較多,開發出新的產品價格相對降一點。進口的產品大部分是十幾萬到20萬元錢以下,有幾種品牌可供選擇。當然還會有一些新的比較高端的產品,可能在20萬塊錢以上,耳蝸的費用基本上與醫院沒有直接關系,是產品比較貴;
3、還有一部分可能有一個后續的言語康復費用。
4、另外如這個東西要用電池,還有在外面戴的言語接收器,隨著時間推移,可能軟件升級后功能增多,可能后期還會產生一些費用,一般不是很多,最主要的費用是耳蝸本身的費用。
▲人工耳蝸的體外機部分
在全國各地不一樣,涉及的費用,國家殘聯還有一些針對兒童,如六歲以下兒童的一些免費的項目。對于成年人,某些省市可能會有一些優惠,或者有醫保的項目,像某些省對國產的有醫保,各地的情況不一樣,可以咨詢當地的醫保部門,看看醫保承擔的比例是多少,自己花費多少。
人工耳蝸是不是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在大家眼里都是一種對身體傷害比較大的手術操作,手術風險和并發癥的發生率自然也更大。
但是人工耳蝸手術不需要開顱。
人工耳蝸的手術操作是從耳后做一個切口,磨除部分乳突的骨質暴露耳蝸的圓窗膜,再將電極植入到耳蝸內,之后在顱骨表面磨除一個凹槽,安放植入體。
(此內容來自“耳鼻喉羅意醫生”微信公號)
什么樣的人適合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是目前極重度感應神經性耳聾患者最好的治療辦法。人工耳蝸并不是把原來的耳蝸治好,而是繞開病變耳蝸,找到能夠聽見聲音的方法。應該說所有重度和極重度感應神經性耳聾的人,都可以做人工耳蝸植入。
但是有個問題,人工耳蝸主要是起到耳蝸的功能,繞過耳蝸,所以感應神經性耳聾中,有一部分人是聽覺神經的問題,如某種原因引起聽神經斷了,如聽神經瘤手術后,還有一種疾病叫聽神經病。如果聽神經病本身病變在耳蝸的內毛細胞,這類的聽神經病可以做人工耳蝸。但如果聽神經病的患者,本身確確實實是神經引起的,因蝸后神經病變引起,就不適合做人工耳蝸,人工耳蝸的效果比較差。
另外什么人能做人工耳蝸的問題,還有一個方面是有語前聾和語后聾的說法。所謂語前聾,即人從出生到做人工耳蝸前從來不會說話,在學會語言之前,就已經完全聽不見了。
語前聾的人也可以做人工耳蝸植入,但是有一定的年齡限制。學習語言最佳的年齡是在比較小的時候,1-2歲、2-3歲,甚至六歲、十多歲都可以。試想一個人已經40-50歲,成年以后,他從來沒有聽見過聲音,那時即使植入耳蝸,可以聽到聲音,但不能辨別這種語言。所以對這類患者有一定意義,植入耳蝸以后,如身后汽車喇叭一打,可以回頭,能知道有聲音、有汽車過來,但是只能聽到聲音,不明白是不是汽車喇叭的聲音。人過了語言發育時間后,說話很難學會。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語前聾的成年人,不是說不能植入耳蝸,但是植入耳蝸后,學習語言的效果較差。
語后聾沒有這么嚴格,盡管是成年人,做耳蝸植入,因為患者已經會說話,即使年齡比較大,也完全可以做耳蝸植入,而且效果比較好。
再一個就是年齡方面,小孩生下來耳聾,是先天性的感應神經性耳聾,這種情況應該說植入的年齡一般是一歲左右,就可以做人工耳蝸植入。當然如錯過了,三歲、四歲、五歲是不是可以呢?也是可以的。但是植入晚了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言語發育,即越早植入,患兒從小跟別的孩子一樣聽聲音,有利于聽覺中樞的發育,有利于盡早學會語言交流,主要是這種情況。
從人工耳蝸植入是否適合來說,孩子肯定沒問題,國內植入人工耳蝸,很多都是小孩。現在人年齡大了,老年人聽不見怎么辦呢?如果老年人聽力非常差,配助聽器后依然不能改善聽力,不能達到交流的目的,也可以做人工耳蝸植入,這種人屬于語后聾,植入效果也不錯。
總的來說,人工耳蝸自發明以后,全世界已經有將近60萬人植入了人工耳蝸,并達到非常好的效果。國內也差不多有6萬人植入人工耳蝸,以前國內孩子植入的比較多,成年人、老年人相對少一點,近幾年老年性耳聾的老人,做人工耳蝸的數量逐漸增加,效果非常不錯??梢栽谶@里宣傳一下,對于老年人重度的老年性耳聾,已經聽不見、不能語言交流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做人工耳蝸植入,回歸社會,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
做人工耳蝸有什么風險
首先人工耳蝸植入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應該有約60萬人植入了人工耳蝸。國內大約有6萬人做了人工耳蝸植入,應該說這個技術比較成熟,并發癥很少。
當然任何手術都有一定風險,首先患者有沒有基礎疾病,手術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如果有全身基礎疾病,麻醉有一定風險。再一個是耳朵手術植入了異物,有極個別人會有排異反應,局部手術后會有一些腫脹、水腫,這些情況會有,但是非常少見,而且絕大部分可以當時處理。非常少見的情況,會有一些并發癥,但是目前這些并發癥基本上在可控范圍之內。植入體排異的情況非常少見,植入體是生物相容性非常好的材料,應該說都是沒有太大風險。
但是作為一種手術,作為一個植入的電子設備,不是絕對沒有風險。風險其一就是手術本身,再一個是因為植入,有過敏反應,對異物的反應,這個非常少。還有一個是電子產品時間長了,如會不會發生故障,盡管故障率非常低,但是不是說絕對沒有,這也是一方面的風險。另外一般性的風險,比如手術切口感染,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但是風險很低,手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技術。
人工耳蝸聽力和正常人有區別嗎
人工耳蝸植入以后,人能夠聽見聲音,但是由于頻率的覆蓋,可能跟正常人有不一樣的地方,所以還是有區別的。
聽植入患者講,如以前聽見過聲音,原聽力好,因為各種原因后來聽不見了,植入后可能聽到的聲音還是有不一樣,比正常的聲音可能差一些,對日常的交流基本沒有問題。但是對一些要求比較高的人,比如欣賞音樂,可能有差別。我國第一例成人植入耳蝸的患者已經20多年,今年在耳科會見到他,他現在日常交流,基本上感覺不出他跟正常人有什么不一樣,是完全正常的。
對于語后聾的人,即原來聽過聲音的,據他們說剛聽的聲音跟常人原來聽的聲音有不一樣的地方。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因為現在植入的電極,不是把每一個頻率的刺激都能夠達到,因為現在植入的叫做16-24個電極,這樣就可能不能完全覆蓋所有的頻率,所以使得聲音略微不一樣。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基本上都可以,但是對比較高的要求,比如欣賞音樂這方面,較正常人應該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新軟件,新技術手段的應用,使得這方面的辨別能力在進一步的提高,但是和我們自然聽到的聲音有所不同。
人工耳蝸要戴一輩子嗎
目前來說,人工耳蝸一旦戴上,應該是一輩子的事。我們植入耳蝸是不是能夠用一輩子呢?理論上是這么說的,但是不是一定永遠沒事,也不能那么絕對。
從世界范圍來說,真正應用人工耳蝸植入技術,差不多是30年以內。我國正式達到植入體內時間,能夠重新聽到聲音跟人正常交流,就20年多一點。根據調查,這么多病例里也有極個別患者發生故障,如有的孩子摔了一下,主機本來工作很好,突然不工作了,這種情況也有。發生比率很低,約1%甚至更低,早期的可能會有一些,現在技術提高,出故障的幾率降低,但是不是絕對沒有。
按道理耳蝸會植入一輩子,但是因為技術出現以后,也就30來年,以后會怎么樣呢?不能完全排除將來有故障的可能性,但是總體來說,故障率還是比較低的。
另外人工耳蝸有體內機和體外機兩部分,體外機有了故障完全可以換,新的沒有問題,體內機出了故障也有換過,但是得做手術,得重新植入。這個比例很低,但是也有發生,比如我今年碰到一個孩子,植入以后,摔了一跤,機器壞了,沒辦法,就把植入器取出來,同時重新植入一個相同型號的耳蝸,植入以后他反應是好的。所以機器的故障不能完全排除,盡管發生率很低,但是還是會有。
本文內容來源于“科學加、有來醫生、耳鼻喉羅意醫生、北京青年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
出品: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科學+”微平臺
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