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眾所周知,香煙這種東西,對身體沒有好處。但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中,不少領袖將軍們的為了緩解壓力和保持頭腦清醒,對香煙也是愛不釋手。而毛主席不光喜歡讀書和游泳,對香煙同樣是情有獨鐘,也因香煙發生了不少值得稱道的故事。比如有次毛主席的一個朋友來找
眾所周知,香煙這種東西,對身體沒有好處。但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中,不少領袖將軍們的為了緩解壓力和保持頭腦清醒,對香煙也是愛不釋手。
而毛主席不光喜歡讀書和游泳,對香煙同樣是情有獨鐘,也因香煙發生了不少值得稱道的故事。比如有次毛主席的一個朋友來找他,主席想遞煙卻發現只有一根,但他用一個小舉動就輕易化解了尷尬。
兩人一根煙,細節體現高情商
作為革命圣地,延安不僅是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同樣也是贏得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出發點。而延安,也一直因為共產黨人,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讓無數人對其好奇或者心生向往,延安為此還專門設立了交際處,用以接待各界人士。
有一名老教授,早年便與毛主席相識,得知毛主席扎根延安后,便抽空專門前來拜訪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后,自然是非常高興,于是就親自熱情地把老教授領進窯洞中,準備好好促膝長談一番。
等老教授坐下后,毛主席知道老教授也吸煙,于是就順手從口袋中把煙盒拿了出來,準備給老教授遞根煙,既是表示禮節,也是表示親近。可沒成想,毛主席手指伸進煙盒,找了幾下發現只剩一根煙了。
這對于煙民來說,確實有些尷尬。一根煙,兩個人,誰抽誰不抽就是個問題。一般人面對這種情況,可能要么兩個人互相讓,要么收起來大家都別抽,可毛主席卻沒有這么做。
只見毛主席稍加思索,把那根煙拿出來輕輕用力折成兩半,一邊遞給老教授一半,一邊自己拿一半,同時還跟老教授幽默地說:“你看看,這樣行不行?”
老教授見狀,從一開始的好奇,轉為了會心一笑。沒想到,這種略顯尷尬的氣氛,竟然被毛主席這么輕輕一下,就輕松化解了。甚至兩人之間的關系,也一起加深了。
事后,每當老教授回想起這次會面,都會忍不住對毛主席的高情商表示欽佩。一個能帶領全國人民走向和平幸福的偉人,理所應當會具備這種獨特的人格魅力。
對香煙熱愛到幾乎“來者不拒”的毛主席
從老教授的故事中我們還能發現一件事,毛主席幾乎是隨身都會裝著香煙,畢竟毛主席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問題和壓力,而他也把茶和煙當作“神經緩沖劑”。
可是在那個動蕩的時局中,像模像樣的香煙在延安很少見,毛主席抽的也大多是做工比較粗糙的“土煙”,在口感上會比市面上的香煙難抽許多,但是毛主席對于這種并不在乎,對他而言抽煙不是享受。
有時候沒有煙了,毛主席也會自己動手卷煙,他把煙葉曬黃切碎后,用一些材質不太好的紙張,把煙卷成一根根錐形狀的,也能對付下來。平常去農民百姓家探訪的時候,老鄉也會給毛主席遞煙。
有次毛主席到會里村看到田間有不少農門在春耕,于是就向耕地中走去與農民攀談,一位老鄉見主席來了,就將自己的旱煙遞給毛主席。毛主席自然地接過后,吸了幾下贊不絕口,這也是毛主席親民的體現。
除了“土煙”旱煙,毛主席其實也抽過不少正經有牌子的香煙,大多是戰斗繳獲的,不少都是國民黨的“進貢煙”,甚至連美國的“555”都有。因此毛主席曾對人說:“我是吃百家飯,抽百家煙的人。”
建國后,毛主席經常要到全國各地巡視訪問。有次去武漢的時候,聽說當地有個叫“珞珈山”的香煙還不錯,口感好而且夠便宜,于是就順路買了幾條,帶到韶山給老鄉們抽。
另外毛主席不光對香煙沒有要求,連點火工具都不怎么講究。他基本上沒用過打火機,只習慣用火柴。
他點煙不喜歡讓別人幫忙,都是自己親自動手。除了不想顯得“高高在上”外,也是為了節省火柴旁邊的磷條。毛主席劃火柴會先在邊緣劃,這樣中間的部分還能繼續用一段時間。
而且用完的火柴盒,毛主席也不舍得丟掉。有工作人員覺得空盒留著沒用。可毛主席卻說:“火柴盒是木材做的,丟掉它就是丟掉木材,我們國家還很窮,浪費不起啊!”
雖然自己抽,卻不強迫他人抽
毛主席雖然煙癮有些大,平常也會樂于給其他人遞煙,但是如果知道對方不抽煙甚至不喜歡香煙時,毛主席有時也會要求自己不抽,以顯示對他人的尊重。
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的時候,蔣介石一邊偷偷派兵搶奪勝利果實,一邊光明正大地請毛主席去重慶談判。為了爭取國內和平,毛主席在周總理等人的陪同下前往重慶赴約。
毛主席知道蔣介石不抽煙,為了表示友好與尊重,毛主席在談判期間,一次也沒有在蔣介石旁邊抽煙。
會后蔣介石被毛主席震撼到了,對秘書陳布雷感嘆道:“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手執一縷,綿綿不斷。但他知道我不吸煙后,在同我談話期間,竟絕不抽一支。對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視。”
不僅蔣介石被毛主席的這種尊重打動,甚至連開國中將秦基偉,也因為毛主席“不勸煙”而下定決心戒煙。
說起秦基偉,他帶過的兵基本上都知道他嗜煙如命,是15軍里有名的“煙筒子”。平常一天高低得兩包煙,在上甘嶺戰役更是一根接一根地抽。
1953年,抗美援朝戰役成功擊退美軍后,秦基偉從朝鮮回國向毛主席匯報情況。他剛到毛主席住處,毛主席就馬上從房間出來熱情地和他握手問好,并且還順手拿出一根煙遞給他。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煙筒子”卻并沒有接過香煙,而是愣了一下對毛主席說:“我不會抽煙。”聽到這話,毛主席就沒有再勸他抽煙了,自然地向他詢問起部隊和戰士們的情況。
匯報完工作,秦基偉返回自己的駐地。可是警衛卻發現有些不對勁,平常煙不離手的軍長,不抽煙改喝茶水了。
好奇的警衛忍不住問出自己心里的疑惑,而秦基偉則一臉嚴肅地對警衛說:“我在毛主席面前講了不會抽煙,怎么能夠言而無信呢?”此后,還真就沒人再見過這位開國中將抽過煙了。
身邊工作人員對毛主席抽煙的態度
對于毛主席的煙癮,身邊的人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覺得主席高興就好,一種則是擔心主席的身體。雖然可能兩邊方向可能不一致,但是歸根結底都是出于對主席的尊敬與愛。
作為毛主席的理發師和衛士,周福明經常會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幫助毛主席解決一些生活上的不便。
他跟隨毛主席去廬山和北戴河的時候,發現毛主席的煙容易受潮,導致毛主席想抽煙,卻發現煙很難點著。就算點著了,也基本上抽不動。
于是周福明某天找人做了個小盒子,又讓電工在里面放入燈泡,發明了一個小型烤煙箱。發現毛主席準備抽煙后,提前五分鐘通上電把煙烤好。這種煙拿出來不僅不潮了,而且口感也更上一層樓。
除此之外,他還幫助毛主席加工香煙。北方冬天非常干燥,毛主席看書有時會用手捻煙,煙葉末就會隨之落得到處都是。周福明就把煙葉拽出幾根,再塞進一點油菜,既不會掉渣,抽起來也不會太嗆。
毛主席75歲那年,患上重感冒頭疼咳嗽,雖然臥床養病但毛主席依舊會抽煙,一抽咳得就更厲害了,毛主席不禁感嘆道:“人病了,煙都沒味。”
李先念得知了這件事后,對毛主席的身體狀況非常擔心,但是也知道讓毛主席這種老煙民戒煙非常困難,于是連忙聯系煙廠,為毛主席定制了一種特殊的香煙。
這種煙在技術上減少了對身體的損害,同時還加入了一些中草藥成分,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咳嗽等癥狀,比較適合像毛主席一樣煙癮比較大的人抽。
毛主席開始時對于這種煙,覺得有些“夸張”,不太相信有那么好用。但是在抽了幾天之后,發現確實咳嗽的次數少了,于是后來就經常抽這種煙了。
在這之后,有抽煙的同志來找毛主席匯報工作之類的事,毛主席依舊會給他們遞煙,但是是讓他們抽桌子上放的市面上比較好的煙和外國煙,而毛主席則是從口袋中拿出“自己的煙”。
這些同志剛開始時,看到毛主席的這個舉動,還有些疑惑。毛主席仿佛能夠讀心一樣,跟他們幽默地解釋道:“這煙是招待你們用的,我可不能抽哦。”
毛主席自費購買過濾煙嘴
看到毛主席每天吸那么多煙,保健醫生也是非常擔憂毛主席的健康,可毛主席對保健醫生是這么“解釋”的:
“煙,我吸進去的并不多,大半是在手中燃燒掉的。沒有香煙在手上,或吸上幾口,在思考問題時,總覺得缺少點什么。有了香煙在手,就好像補充了這個不足。”
于是對毛主席抽煙這件事,保健醫生又提供了別的想法。保健醫生建議毛主席抽一種帶煙嘴的煙,這樣可以通過煙嘴,進一步過濾掉一些尼古丁等有害物質。
不過這種先進的煙嘴,當時基本上只有國外才有。于是外交部就想辦法買了兩打,送到了中南海,同時還有購買單據,一共是94.23元人民幣。
這筆錢對于當時來說,確實挺貴的。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員想按照招待費報銷,結果毛主席卻一口回絕,堅持要自掏腰包。中央辦公廳知道后,便用毛主席自己的稿費報銷了。
這種煙嘴雖然健康一些,但是卻存在著衛生隱患,畢竟不是一次性的,多次用難免會有攜帶病菌的風險。
于是同志們又集思廣益想了個辦法,他們找人做了一個木箱,專門就用來放煙嘴。而且里面還有過濾藥物、消毒的酒精、鑷子、棉球等用品,提供了衛生保障。
毛主席用過的這些煙嘴,都會有工作人員用酒精擦拭消毒,盡量避免病菌損害毛主席的健康。如果過濾藥物用完了,他們就會用鑷子把舊的挑出來,重新消毒下,再裝入新的過濾藥物。
就這樣,雖然毛主席當時煙癮依舊比較大,但是在同志們和保健醫生的幫助下,總算是沒有當初那么傷身體了。毛主席對于自己的身體,自然也是十分明白的,所以到了晚年,他也開始下定決心戒煙。
下定決心戒煙的毛主席
毛主席之所以煙癮有些大,吸得年頭久也是一部分原因。毛主席從18歲開始抽煙,煙齡長達63年。因此,有段時間毛主席差不多一天就要吸三包煙,每個月抽煙要花掉幾十元。這些錢,都是從他的“家庭賬單”中報銷的,屬于他自掏腰包。
毛主席抽煙頻率高,所以經常能看到他在讀書或者看文件的時候,一根接一根地抽著煙,有時候床上還會被煙燙出一個個小窟窿。
甚至連游泳時,毛主席都煙不離身。毛主席一邊悠閑地游泳,一邊抽著煙。過了一會,他換成仰泳的姿勢,像躺在水面上一樣,靜靜地把剩下的煙抽完。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種放松。
但是這種習慣,自然對身體具有很大的傷害,而一些關心毛主席的人,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蘇聯的伏羅希洛夫元帥訪問中國時,還跟毛主席說:“蘇聯的醫學專家認為,如果斯大林遵照醫囑戒了煙的話,他可能不會逝世得那么早。”勸毛主席注意身體,盡早戒煙。
其實不光他,很多人都曾勸過毛主席戒煙。但是毛主席一生為國操勞,晚年時經常通宵工作,一連工作十幾個小時,香煙自然是成為了不可缺少的提神品。因此,毛主席一直沒有真正戒煙。
直到毛主席去世兩年前,由于身體等多方面原因,就徹底一根煙也不抽了。剛開始的時候,衛士們怕毛主席戒煙不舒服,依舊把煙和煙具放在老地方,想著先幫毛主席一點點控制量。
可是毛主席的毅力確實比一般人強出不少,想吸煙的時候,毛主席只會把煙拿出來,放在鼻子上問問煙草的味道,或者放在手里習慣性用手指捻一捻。但是他也就僅此而已,沒有把煙點燃過。
有次周總理來找毛主席談工作,發現毛主席的這種“小動作”,作為多年的戰友和朋友,周總理看著心里也難受,就跟毛主席說:“主席,你實在熬不住,就抽上一支吧!”
毛主席聽到這話,放下手中的煙哈哈大笑:“不能抽了,我已經戒了嘛,這些日子,你哪里看到我還抽煙哩!”
結語
在美國作家羅斯·特里爾的《毛澤東傳》中,對于毛主席抽煙,是這么描述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消費國。毛至少有六十年的抽煙歷史。可能任何國家的政治領導人都不如毛抽掉的卷煙多。他說:我們工作太辛苦,不能不抽。”
是啊,作為偉人,毛主席一個人承擔了太多太多。哪怕是偉人,前提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是人總會有疲憊的時候。可毛主席不愿休息,只能通過一根根香煙,讓自己保持清醒。
而香煙,也讓人們對主席產生了進一步的了解,讓毛主席的魅力和品格,得以更加全面地展現出來。
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