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麥地套種平菇的種植模式是杭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在1982年提出的,它主要是利用小麥生長中、后期田間遮蔭、高濕、晝夜溫差大的生態(tài)條件,在麥行空間套栽中溫型平菇,既不影響小麥產(chǎn)量,又能大幅度提高糧田效益。麥地套種平菇可采用套放菌袋或畦床直播法,一
麥地套種平菇的種植模式是杭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在1982年提出的,它主要是利用小麥生長中、后期田間遮蔭、高濕、晝夜溫差大的生態(tài)條件,在麥行空間套栽中溫型平菇,既不影響小麥產(chǎn)量,又能大幅度提高糧田效益。麥地套種平菇可采用套放菌袋或畦床直播法,一般每畝可套放5000-6000袋或投料3500-4500公斤,采鮮菇1500-2000 公斤,除工本投入,每畝凈收入可增加1500-2000元。
1.麥行狹溝直播法
選地作畦選離水源較近,排灌方便,土質中性偏粘的肥沃田塊,施足底肥(每畝施土雜肥2500公斤,碳銨40公斤,磷肥25公斤),耕耙整平作畦。每隔165厘米開一條直溝,寬深均為33厘米,兼作走道。在畦面上每隔33厘米開一條橫溝,20厘米作平菇鋪料溝,13 厘米播麥種(可播雙行)。將畦床整成深13厘米、寬20厘米的凹凸面,在凸面上播小麥,凹面栽培平菇。
麥田管理小麥播種期在9 月底至10月初,開溝條播。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于小麥三葉期及時追施尿素10公斤/畝,開溝施在麥行間。后期根據(jù)苗情,在倒二葉伸出過程中,畝施硫胺12.5公斤,作拔節(jié)孕穗肥,如長勁足則可不施。
平菇播種于12月初或翌年1月底至2月初播種平菇,用棉殼做培養(yǎng)料(加0.1%多菌靈拌料),每平方米面積用棉殼12.5公斤,每畝投料3500--4500公斤。用層播法播種,三層料三層菌種,表層用種略多,將培養(yǎng)料壓平后,覆蓋薄膜,膜上再蓋6厘米厚的薄土。播后灌足水,以保證菌絲生長所需水分。
出菇管理播種后 35--50天,菌絲在料內(nèi)長透,將薄膜兩側泥土掀到麥行中,再將薄膜略加松動以改善通氣狀況,加大溫差和光刺激,促使現(xiàn)蕾。地膜上的泥土不必鏟除,以利保溫,到出第二潮菇時氣溫已上升,再去土揭膜。出菇前如遇天氣干旱,要灌水一次,以降低床溫促進原基分化。現(xiàn)蕾后,晴天可每隔3-5天灌溝--次,這樣既省力,又有利于保濕,對小麥生育無不利影響。頭潮菇采后,要清理床面,并停水3天再行溝灌一次,約經(jīng)10天又可現(xiàn)奮,此時可揭去地膜,加強水分管理。如遇長期陰雨或降大雨,則要加蓋地膜。整個生育期約50-55天,一般可采收三潮菇,每100公斤棉殼可采鮮菇50--65 公斤。
2.套放菌袋法
合理安排行距套菇 田在足苗基礎上,采用寬窄行栽培,寬行33厘米,窄行20厘米,在寬行中套青菜,窄行中套放平菇,既有利小麥高產(chǎn),又利于菜菇生長。早制菌袋,適期套放因菇麥共生周期短(60 天左右),出菇潮次少(12-15天出一潮菇),栽培袋制作宜早不宜遲。
麥地套種宜選菇體大,產(chǎn)量高的蘇平1號、佛羅里達等中溫型品種。一般在2月中、下旬制作菌袋,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小麥拔節(jié)后順麥行套放,每畝套放5000-6000袋。如麥作播期較早,生長勢旺的田塊可適當提前套放,以增加平菇采收潮次。
增施追肥,確保麥菇高產(chǎn)為創(chuàng)造 平菇生長的良好生態(tài),麥菇田麥作栽培必須以發(fā)展群體、壯大個體為核心,增肥防倒是關鍵。尤其是麥田前期套栽青菜,與麥爭肥明顯,增加追肥尤為重要。一般畝增追肥(純氦)10%--20%,就可達預期效果。
抗旱保濕,精細管理天晴久旱是麥田平菇高產(chǎn)的障礙因子。據(jù)測定,中午田間濕度低于60%,平菇菌蓋干裂,菇蕾萎薦,生長受到抑制。因此,麥田套菇必要時可以開淺溝放袋壅土保濕,若遇連續(xù)晴天、高溫、強光照天氣,應及時噴水保濕。一般掌握田間濕度下降到70%以下,即應大量噴水或淝水,以保證麥菇正常生長。
及時采收,提高上市率原基形 成后的菌袋套放到田中,2一3天后出菇,6一7天即可采收。采菇時要采大留小。出菇期若遇連續(xù)陰雨,田間出菇快而多,生長量大,要及時采收,以防腐爛。麥地套種平菇不但具有明顯經(jīng)濟效益,還具有良好生態(tài)效益。麥田自然條件優(yōu)越,是春菇生長的良好場所。據(jù)測定,麥行相對濕度變化規(guī)律是早晨>傍晚>中午;一般畝產(chǎn)300公斤的小麥群體,拔節(jié)長穗期麥田基部透光率在10%以下,晴天行間相對濕度(距地表10厘米)為70%左右,上午10時前超過90%,傍晚在80%以上,若遇連續(xù)陰雨,行間相對濕度整日都保持在90%以上,有利于平菇生長期對水分的需要。
此外,平菇為異養(yǎng)性生物,不存在與麥子爭光、爭水、爭二氧化碳的矛盾;相反平菇呼吸代謝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則有利減少麥子光呼吸和促進麥子的光合作用,有利于干物質的積累。由于菌絲的降解作用,還能提高土壤內(nèi)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菌絲分解有機質所產(chǎn)生的有機酸和某些生長物質,則能刺激根際固氮微生物的生長;菌絲體呼吸代謝熱能的釋放還能提高地溫和穩(wěn)定濕度。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能促進小麥根系生長,提高吸肥能力。因此,套種平菇后,麥田可增產(chǎn)20%--25%,并能影響到下茬作物。對平菇一來說,除麥行能提供較穩(wěn)定的小氣候環(huán)境之外,床面出菇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能更顯著地發(fā)揮邊際效應,有利于子實體的高產(chǎn)早熟。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nèi)容,種植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說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農(nóng)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小編會根據(jù)情況來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小編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fā),謝謝!
陳同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