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畫人傳》~第493篇張大壯住在復興中路128號底樓老式石庫門房子,僅廿多個平方。文/盧秀輝張大壯(1903—1980),原名頤,又名心源,后更名大壯,字養初,號養廬,別署富春山人,浙江杭州人。章炳麟(太炎)有兄弟四人和一個妹妹,妹妹叫章炳
《畫人傳》~第493篇
張大壯住在復興中路128號底樓老式石庫門房子,僅廿多個平方。
文/盧秀輝
張大壯(1903—1980),原名頤,又名心源,后更名大壯,字養初,號養廬,別署富春山人,浙江杭州人。
章炳麟(太炎)有兄弟四人和一個妹妹,妹妹叫章炳芹。章太炎記載過他的妹妹:“次炳芹,女,適同邑張蔭椿,清光緒癸卯進士,韱分度支部福建司主事。”張大壯就是章炳芹和張蔭椿的兒子,章炳麟是張大壯的舅舅。
張大壯父親張蔭椿,給哈同夫人羅迦陵做過事。1916年,羅迦陵辦“廣倉學會”和“廣倉學宭”,廣羅人才,編印文獻,張蔭椿就到了“廣倉學宭”工作。1922年,受“五四運動”影響,鬧起了學潮,校長派的徐州幫和教務長派的四川幫,聯合起來反對本地幫。徐州幫后又和四川幫自相交訌,鬧得成為社會丑聞。于是羅迦陵決心停辦學校。張蔭椿與岑春煊是舊識,因為岑春煊原是清廷重臣,辛亥革命后又任過福建宣慰使,是個實力人物,張蔭椿當時在福建任過小官,交情不深,故托章炳麟求情。哈同夫人羅迦陵要解雇他時,他特意寫信給大舅哥章炳麟,托他向岑春煊求情,請他要求羅迦陵不要解雇他。
張蔭椿失業后,一家人生活得很窘困。章炳麟隨函送去“本票洋廿圓(即二十元)聊備一時之用”。還贈送衣被,“送被褥不知尺寸,望示知以備做好帶去?!笨梢娝麄兩畈辉?,才對他們時時有所接濟。
章炳芹婚后很久才生了張大壯,所以取字叫“養初”,希望再能多添幾個孩子,以后張大壯將“養初”改成號,叫“養廬”。但養初從小體弱,五歲就吐血,一直吐到七十多歲,居然吐了一輩子血。為了治吐血病,醫生用了鴉片,從此讓他染了惡疾,張大壯一直到解放后才戒了煙。
張大壯1916年到上海,隨李漢靖學習惲派花卉,又從汪洛年習山水,20歲入商務印書館任美工,在繪畫上嶄露頭角。次年,就被大收藏家龐萊臣賞識,聘入龐家做書畫管理,讓他得以盡睹中國繪畫之秘笈。龐萊臣被譽為“全世界最富盛名”的中國書畫收藏大家。龐元濟既擁有財力,又精于鑒賞,收藏有銅器、瓷器、書畫、玉器等文物,尤以書畫最精,為全國著名書畫收藏家之一。與于右任、張大千、吳昌碩等人均有交往。龐氏收藏畫作特點:一是歷代名畫精華較齊,藏品豐富,基本上對中華各個時期的書畫名家都有其代表作品的收藏,其中尤以吳門四家中的作品最多最精彩;二是龐氏藏品多是精品,而且是真跡。
龐元濟系南潯“四象”之一的后代,財力厚實,他編印的《虛齋名畫錄》,收錄他家藏名畫五百三十八件,“其中任何一件都堪稱中國美術史上的佳構”。后又編過《虛齋名畫續錄》,他每收錄一幅佳作,必讓張大壯臨摹一遍,然后再重新裱過收藏。龐萊臣親教張大壯“什么朝代、用什么紙、什么絹、用什么墨、什么研色,是工筆、是寫意,弄明白了你才能臨摹”,他又開導張大壯,“鑒畫是綜合性的學問,從紙張、絹素、題句、款識、印記、畫風、筆法等缺一不可”,經多年磨練,張大壯集繪畫、書法、篆刻、鑒定、修復古舊名畫六絕于一身。張大壯為人一向低調,從不張揚,只有幾位知己才知道。
張大壯先生一生與世無爭,但對藝術的追求卻有過人的傲骨,他常說:“嘴上要讓人,筆頭上不要認人”。
張大壯因身體原因,五十一歲才結婚,夫人人倒和藹,但終日頭痛而躺在后邊床上。張大壯戒煙后嗜好茶與火腿,余無奢習。因為吐血,他常去醫院輸血。他作為上海畫院畫師,每月八十元工資,每月必須交四幅畫給畫院,數十年不變,因此他黯然地說:“我每張畫只值二十元,我活著的價值也只有這點,每想到此,有何心境作畫,如果有一天我的畫值錢了,我也看不到了,每念及此,更不欲作畫了?!彼酥琳\謙和,從不擺名家架子。從不趨炎附勢,常有人攜巨款來求畫,或邀請他去禮遇非凡的地方享受,他都拒之不允。每月80 元工資,除日常開支二人生活外,還要支付妻子許多醫藥費,按理他可報銷一半家屬醫藥費,但他總把發票撕掉。
上世紀六十年代,上海畫院派畫師下基層,深入群眾,辦各門類的書畫學習班。張大壯分配在盧灣區教花鳥畫班,唐云在上海電影制片廠和搪瓷廠的工人中辦學習班,朱梅邯在南市區教人物畫班等,一律招收所在區域各單位的學員。張大壯在盧灣區文化館上課,他教課從來不用板書,在幾張課桌拼起的畫案上鋪上一張白紙,同學們蜂擁而上,把課桌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有的伸長脖子踮起腳尖,有的索性爬在凳子上,盡量能爭到一條視縫。雖然人擠得亂哄哄的,但他邊講邊畫之時,室內鴉雀無聲。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剛過,三月不知肉味的大有人在。有調皮的學員不滿足他只畫松菊梅之類,要求畫塊肋條豬肉解饞,張大壯亦欣然命筆。
張大壯住在順昌路永裕里98號一套二樓的小房子里,樓梯又陡又窄。后來,將房子調到復興中路128號底樓。這樣免得爬上爬下,門口離 24 路電車車站、公用電話、藥房、菜場都近。那是一套老式石庫門房子,僅廿多個平方。房內水泥地,石灰粉墻,灰黃斑駁。房中用布簾一分為二,里間妻子住,僅置小鐵床、小竹楂、舊箱籠等。簾外即是張大壯睡的舊紅木大床、床邊放茶幾、床前置一畫案。他還在床邊系一根繩子,一頭連在外門的門問上。他臥病在床時,若有人來敲門,只要一拉繩子,方便開門。
張大壯晚年,一天晚間,張的學生、朋友來了五六個人,話題談及中國畫構圖,有人說,物象安置畫幅當中,乃構圖大忌。張大壯不以為然,他認為處理得當,仍是一幅好畫。于是由閑談發展成爭論,爭論到最后,座間眾人一致意見:“你張先生既力排眾議,就請當場揮毫,如何?”出乎大家意料,張大壯一邊走向畫桌,一邊嘟囔道:“畫就畫,有何難哉!”他打開硯蓋,輕輕地磨墨,在宣紙正當中,用羊毫筆自由地轉動出一個漢字草書“之”字。觀者納悶,所畫何物?怪哉!怪哉!待他用濃墨間以焦墨畫出魚頭,以中墨畫出鰭來,大家才紛紛稱奇,連稱“帶魚!帶魚!”他用目光掃視大家一下,又輕輕研墨,開口說:“還沒有好,魚居中,要想法來破一下。”圍繞帶魚,用行草寫下一首詩。字寫得瘦硬,大小錯落有致。張先生朝座間唐煉百望望,說:“他是篆刻家,請他當場刻方魚樂章,才好玩呢。”唐煉百答應,但要張先生篆印面。于是找出塊印石和一把刻刀,張老篆就印面,唐煉百刻制。不一會印也刻就。原來印面是“雙魚”中間夾一“樂”字。
張大壯掃視眾人一周后,笑瞇瞇地說:“你們都想得到這幅畫”,稍作停頓,說:“這是不可能的?!比缓蟊持蠹疑衩刭赓獾卦诩埳蠈懮宵c什么,再將紙條團起來,雙手相握,搖了幾搖,就向桌上一撒。眾人紛紛伸手自取,不甘落后。先是快取快看的,“啊呀”一聲,宣告與畫無緣。接著慢取快看的,也只一聲嘆氣,敗下陣去。最后中獎的是蔡姓學生,張大壯又握筆,寫下了隸篆相間的一段跋語:“此幀畫成,旁觀者俱欲得之,卒為老菜根所有,翰墨因緣如此。”書寫“老菜根”三字時,特意停下筆,征求此君意見,當獲得肯定的答復后,他才將跋語寫完。然而此時有人發現,紙幅已寫到邊,無處落款了,連呼大事不好!老畫師巡視畫面一周,篤悠悠地說:“弗礙,弗礙。”他在跋語前面帶魚尾巴內側空白處,寫下“老壯”二字,看起來天衣無縫,一氣呵成,略如天成。
張大壯是個極聰慧之人,畫畫之外,善操琴,尤愛京胡。時值良宵,月白風清,他側耳凝神,愛拉幾曲京劇曲牌,也拉幾句“沙家浜”。他模仿各種地方方言也學得極像,講起事來喜用故事主人公的方言,惟妙惟肖。
1980年秋,張大壯去醫院輸血,對家里說,二三天后就回來,不必告知旁人。他去醫院后,醫生停用了他慣服的藥,頓時心臟病發,一時無救。張大壯無兒無女,家中空徒四壁。去世后,京劇大師蓋叫天之孫張大根偕章太炎之孫章念馳一起將張大壯安葬在杭州鳳凰山上。
張大壯擅花鳥,宗法惲壽平、華喦,兼取黃筌、徐熙,所作妍麗清潤,秀美動人;晚年漸涉徐渭、陳淳、朱耷等人,筆墨老辣,縱放灑逸;喜繪蔬果、蝦蟹之類,生動活脫,別具韻致;偶作山水,近王原祁,生澀清勁。工書法,能治印。與江寒汀、唐云、陸抑非合為現代四大花鳥畫家,被合稱花卉畫的四大名旦。
盧秀輝有《為張大壯養初歌》一詩,詩曰:
筆端清韻上,味雅傲哉公。
平素病軀苦,頹顏藥石工。
藝閑常寂拗,性拙孝恭忠。
人薦朋儕友,方殷許以雄。
悠然良愿載,月白沒西東。
翰暢因緣去,妙超惟肖叢。
丹青老辣為,縱放灑衿通。
澀遲勁遒健,妍麗滋潤濍。
赤條塵外入,何懼壁徒窮。
今杰薄恩德,前賢倚宇穹。
君嫌三食餉,語勢四時崇。
炫技尊池內,生趣可有終。
還如詩思悴,豈似畫檐風。
何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