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7月24日,鄭州27歲的小伙趙安在微博上更新了一段體驗正骨的小視頻。視頻中,按摩技師給趙安開玩笑:“不到三十,小伙子這腰毀得比八十歲的還脆。”趙安對著鏡頭笑了笑,沒有說話,因為疼痛,他滿臉是汗。像趙安一樣,體驗正骨在年輕人群體中越來越普遍。
7月24日,鄭州27歲的小伙趙安在微博上更新了一段體驗正骨的小視頻。視頻中,按摩技師給趙安開玩笑:“不到三十,小伙子這腰毀得比八十歲的還脆。”趙安對著鏡頭笑了笑,沒有說話,因為疼痛,他滿臉是汗。
像趙安一樣,體驗正骨在年輕人群體中越來越普遍。
據北青網報道,美團App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8至21歲的00后用戶搜索“正骨”次數相比去年上半年增長3.5倍,遠高于其他年齡段用戶(21至25歲、30至35歲、35至40歲的用戶均增長1.7倍左右,25至30歲的用戶增長1.6倍)。截至7月末,微博上正骨的相關話題最高閱讀量已達6.9億次,參與討論15.5萬次。
正骨為何受年輕人喜歡?它對年輕人的健康到底有沒有好處?我們該怎樣科學認識正骨?
◎正骨故事
旅游一趟險玩癱 多虧正骨矯正
正骨視頻的拍攝者是趙安的朋友李軒(化名),7月26日,他告訴記者,趙安為了幫小區地下車庫防水,和其他業主一起壘沙袋,結果不小心扭了腰。“那天主要去做腰部正骨,順便體驗了一下臉部項目,有朋友過兩天想過來做。”趙安說。
記者從趙安做正骨的那家按摩正骨店了解到,像趙安一樣的90后群體是他們的主要顧客。這類顧客的共同特點是上班久坐,有腰肌勞損、富貴包、鼠標手等“職業病”。
鄭州一家中醫按摩店內,年輕女孩接受身體正骨 受訪者供圖
“大學時候就老是熬夜打游戲。”趙安說,“上了班以后,中午就趴在桌上睡覺,后來感覺自己的脊椎和鼻梁都有點歪。”
2020年初,醫生給他的診斷是輕微的脊柱側彎。趙安告訴記者:“主要還是懶得動。”在他眼中,這是自己需要正骨的主要原因。
趙安第一次做正骨是在上海。“2015年去旅游時玩太瘋,第二天直接起不來了。”趙安至今心有余悸,“真是嚇死我了,在酒店邊哭邊打120,要是癱瘓了可咋辦?”
一次偶然的機會,趙安被朋友拉到醫院做了正骨。“我才知道還有這么‘神奇’的醫療項目,不僅恢復得快,還幫我改善了睡眠。”趙安說。
趙安認為,鄭州的正骨起步雖晚,但是發展得很快。“我2017年6月回到鄭州以后,想找正骨店,只有醫院能做。現在遍地都是了”。
相比趙安對正骨的熱情,陪他來的李軒對非公立醫院的正骨項目保持謹慎態度。“醫院的骨科或康復科,甚至中醫科,都可以做正骨,為什么要來按摩店?”李軒說:“鄭州這邊,鄭州市骨科醫院、河南省胸科醫院(做正骨)都很正規。”雖然經常陪趙安去按摩店,但李軒更希望他去正規公立醫院做正骨。
“他(李軒)就是三無門店出事的新聞看多了。”趙安說,“其實不管在哪,我都見了執業醫師資格證才敢做。”
明知正骨治標不治本 依然瞅便宜來嘗試
7月27日,記者走訪了趙安做正骨的那家位于鄭州市區的中醫按摩正骨門店。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報價顯示,這家店的正骨項目價格從80元到400元不等,這也是網上大部分中醫推拿店的收費價格。
記者注意到,比起醫院和醫美診所,中醫按摩正骨門店的店面沒有過多地裝修,等待區的沙發和屋內的治療床上都鋪著床單,有些床單邊角已發毛。
24歲的王珊是第二次來正骨的客人,第一次來時是2019年冬天。“記得當時不怎么疼,就是咔吧咔吧的聲音聽得我心里怵得慌。雖然按得挺舒服,但還是一段時間沒再來。”王珊說。
讓王珊沒想到的是,上次來時這里剛開業,幾乎沒什么人,現在她預約了兩天才排上號。
王珊在公司負責廣告營銷,常年伏案,她感覺“渾身都僵,臉也總是麻”。說話時,王珊每當發現自己蹺了二郎腿,就趕緊放下。
王珊說自己專門做過“攻略”,正骨治標不治本,還是得靠自身養成好習慣。
王珊對記者說:“上次過來正背,好像有點用,家里人都說我高了一截。”7月14日,王珊說自己看到面部正骨的宣傳很感興趣,于是專門過來做。“這可比做醫美便宜多了。”王珊笑嘻嘻地反復翻看手機里正骨前后的自拍,感覺自己的眉弓看上去更放松了,鼻子也挺了。她對這次正骨的效果很滿意,“下次還來”。
在診所做正骨陷消費“陷阱” 導致脊柱受損
家住鄭州市二七區的張文秀告訴記者,她的侄女張莉莉今年三十出頭,去年夏天做正骨出了事。
2020年6月17日,張莉莉團購了“398元明星正骨套餐”,店員讓她升級“資深技師”服務并使用了膏藥,結束后才告訴她“資深技師”的價格是一般技工的兩倍,膏藥為單獨收費,原本398元的正骨套餐,變成了1245元的消費“陷阱”。即使不合理,張莉莉仍付錢了事,可當晚她就開始感到身體不適。
“是診所弄得不對,壓迫到神經了。”張文秀說,“她就不敢運動了,就算搖頭猛一點都要頭暈,坐車更難受。”
正骨第二天張莉莉去鄭州市骨科醫院掛號,醫生診斷她是外力導致的脊柱受損,以及“頸椎寰樞椎扭錯”,使得局部筋膜張力增高。在這種情況下,人的痛感會很明顯。張莉莉找店家討說法,店家卻稱張莉莉的傷是回家后自己弄的。
◎專家聲音
正骨沒那么神奇 平時養成好習慣是根本
正骨是否真如一些年輕人所說的那樣,是一種“神奇”的醫療項目,消費者在選擇做正骨的過程中又有哪些事項要注意?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咨詢了鄭州頸肩腰腿痛醫院主治醫師李云峰和河南省中醫院中醫骨傷學博士、主任醫師和艷紅。
李云峰稱,正骨并不是簡單地解決筋骨相連的問題,而是可能引發結構改變,造成疼痛及功能障礙的外力治療。
他告訴記者,正骨的目的在于解痙鎮痛,滑利關節,但如果不改變身體姿態的習慣,正骨起到的作用就只能是緩解癥狀。
和艷紅表示,正骨作為一種理療手法,大多時候只是用來糾正骨與骨之間的異常狀態。事實上,大部分人不會輕易產生骨折、脫臼等問題,只是因為日常生活中養成了不良的坐姿、睡姿、站姿等導致骨骼有微小的錯位。輕度脊柱側彎、含胸駝背、圓肩等體態問題的原因都是骨骼錯位,而正骨就是通過外力的壓迫將錯位的骨頭恢復到原位。
和艷紅稱,真正長期有效的方法是,從嘗試養成良好習慣做起,比如不坐過軟的椅子,不睡過軟的床,特別是不要躺著看書、玩手機。
“正骨是中醫整形技術,需要專業醫學知識。”李云峰解釋,正骨過程中產生的“咔咔”聲,是關節積液出現空腔而發出的,類似掰指節發出的聲音,雖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人體軟組織與肌肉牽連,操作不當會造成肌肉損傷,嚴重時可能傷及神經,消費者要盡量選擇正規醫院來做。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東風新聞
記者 楊軍強
編輯 夏賽賽
校對 王冰
審核 田震
劉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