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2月5日,2021《和平精英》高校賽全國總決賽在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舉行,“西安歐亞學院”戰隊戰勝了全國9大賽區的16支高校戰隊,獲得冠軍。眾所周知,EDG奪冠刷爆各大社交平臺是電競職業化的重要成果。如今,各大電競游戲也紛紛開始著重大眾賽事
12月5日,2021《和平精英》高校賽全國總決賽在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舉行,“西安歐亞學院”戰隊戰勝了全國9大賽區的16支高校戰隊,獲得冠軍。
眾所周知,EDG奪冠刷爆各大社交平臺是電競職業化的重要成果。如今,各大電競游戲也紛紛開始著重大眾賽事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在發揮游戲社交屬性的基礎上,打造各類大眾賽事與線下社交空間,觸達更多的受眾,提高電競產業生態的商業化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和平精英高校賽全國總決賽歸屬于“和平精英電競文旅嘉年華”,是2021廣州文交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嘉年華還在全國首次提出“電競島”概念,打造了“《和平精英》電競文旅嘉年華新業態展區”,并呈現了3大電競賽事、5類大眾趣味賽、2大商圈電競主題快閃店以及超60家商戶聯袂優惠。
大眾賽事體系讓電競觸達更多受眾
從英雄聯盟、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8個項目入選杭州2022年亞運會正式競賽項目,到EDG戰隊戰勝韓國的DK戰隊獲得2021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刷屏各大社交網絡。
近年以來,電子競技職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電子競技逐漸小眾走向大眾。在電子競技“出圈”之后,要保持著這個熱度,不僅需要職業化作為重要支持,還需要不斷完善與發展大眾化賽事體系,觸達更為廣闊受眾,提高外界對于電競的認可度。
騰訊游戲光子工作室群市場總監、PEL聯盟聯席主席廖侃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電競賽事是一個多產業鏈條組成的整體生態和系統,整個大眾賽事的打造和構建是我們為電競體系進行土壤培育,去讓更多參與者對電競體系產生興趣,更好地為職業電競以及整個生態變得更加的有序、有活力?!?/p>
據廖侃介紹,今年和平精英大眾賽體系在“城市賽”和“高校賽”兩條賽道的基礎上,加入了名校賽以及廣電賽,已經形成從大眾賽到半職業賽再到職業賽的完善賽事體系,使得普通人也能夠接觸和了解電競,甚至如果有志于成為職業選手的選手們也借此進入職業生態和體系中。
根據《和平精英》官方公布的數據,《和平精英》在全球的注冊用戶量已經高達18億,而《和平精英》的高校賽事也已經覆蓋了1000多所高校。
12月5日,2021和平精英高校賽總決賽現場。
易觀分析師廖旭華曾向南都記者表示,電競本質是新興商業,雖然其商業模式比傳統體育更有發展空間,但目前電競的贊助價值開發、利益分配等環節還比較初級。
騰訊電競發布的《2021版中國電競運動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電競觀眾規模將達到4.74億,中國有望憑借著3.6億美元的收入成為全球賽事收入最高的電競市場。
對此,大眾賽事體系的搭建與完善也在不斷提高電競產業生態的商業化變現能力。《和平精英》此前曾提出“競游聯動”的概念,希望通過寫實體系的虛擬世界與現實商業體形成互動和循環,使得游戲與電競產業鏈中不同環節的價值與需求得到呈現。通過各種大眾賽事或者線下活動,讓更多的商家以及有類似需求的合作方參與進來,完善電競產業業態。
以社交屬性為抓手培育用戶群體
與以往的大眾賽事不同,此次“2021和平精英高校賽全國總決賽”歸屬于“和平精英電競文旅嘉年華”,是2021廣州文交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交會主會場打造“《和平精英》電競文旅嘉年華新業態展區”,同時還呈現了3大電競賽事、5類大眾趣味賽、2大商圈電競主題快閃店以及超60家商戶聯袂優惠。
《2021騰訊電競報告》也指出,年輕用戶樂于分享,為電競破圈實現助力,熱愛社交,更是催生了新的消費模式,比如電競+咖啡館、電競+游樂園等模式。而且電競粉絲經濟基礎牢固,有21%的電競粉絲用戶購買過游戲賽事的門票,電競領域粉絲消費還有很大的空間。
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在活動現場致辭中提到“電競產業已成為代表年輕與活力的行業,本次《和平精英》電競文旅嘉年華納入廣州文交會,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參與。助力塑造廣州的年輕形象,激發老廣州、新活力,推動廣州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p>
在談及為何有上述轉變時,廖侃向南都記者表示,本次項目是在全國首次提出“電競島”概念,除了為電競賽事注入了數字創意、創新消費等理念,對年輕群體生活場景進行全方位升級之外,更憑著廣州文交會的業態勢能,與廣州高校學子面對面,全面地感知年輕人的生活場景。
其中,由于大眾賽與職業在屬性、參與門檻上有著較大的不同,所以他們的打法也各不相同?!按蟊娰惖膮⑴c門檻是很低,相對來說是很自由,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的‘電競島’,有興趣就能參加,能夠去打開相對比較匱乏的社交環境,讓枯燥的社交環境變得更加豐富和精彩”,廖侃表示,同時電競精神內核是積極的、是向上的、是不服輸的, 所以我們希望用積極的精神內核去引導著不同環境中的選手們,通過不同的賽制和體系進行社交、交流,取得更好的一些正向的價值。
有業內人士表示,此前“電競+”復合模式一直被視為電子競技商業化的重要途徑,但也有許多例子證明這個復合模式的前提得有一個大的電競IP加持,其模式更應該是“賽事+電競IP+X”,在打造具有互動、循環的社交空間和內容生態的基礎上,讓更多的受眾與產業鏈條的商業、合作伙伴參與進來,形成閉環,夯實電競產業生態基礎。
采寫:南都記者 陳培均 視頻:南都記者 楊杰 實習生 陳誠
視頻加載中...
丁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