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上圖是鈴木在中國2003~2018年的年銷量走勢圖,累計銷量約300萬輛,2011年巔峰,2014年小高潮,之后開始下坡。下圖是2007~2019年長安汽車、鈴木月銷量走勢圖,轉(zhuǎn)折點發(fā)生在2011~2012年,此時建了長安鈴木二工廠,然后鈴
上圖是鈴木在中國2003~2018年的年銷量走勢圖,累計銷量約300萬輛,2011年巔峰,2014年小高潮,之后開始下坡。
下圖是2007~2019年長安汽車、鈴木月銷量走勢圖,轉(zhuǎn)折點發(fā)生在2011~2012年,此時建了長安鈴木二工廠,然后鈴木銷量開始走低,長安汽車一路歡歌而上。如果是年銷量走勢圖就會更明顯,可惜我沒找到長安汽車的年銷量數(shù)據(jù),偷個懶吧。
來一組數(shù)據(jù)圖,看看鈴木在中國是怎么被玩死的。
論換代的重要性
飛度與雨燕在兩個市場的不同境遇!一個市場換代了,另一個市場沒換。
2014年,中國市場飛度換代了,抓住了年輕消費者,平民跑車GK5從此銷量一發(fā)不可收拾,然而雨燕一直沒換代,只是不斷變換涂裝,就那么慢慢的安樂死了。
看一下歐洲市場,雨燕換代了,銷量即便不溫不火,也是壓著飛度,還有雨燕在歐洲是被IGNIS分流了一批客戶。同平臺同動力總成的前提下,IGNIS的通過性更好、適應多路況,所以很多人選擇了IGNIS。
如果我們把IGNIS的銷量加進去,那么圖會是下面這個樣子。
想想IGNIS來中國,一是姿勢不對,二是時間不對。有點費力不討好的感覺!來中國的這幾款進口車,就吉姆尼的銷量還可以,當時干嘛不蓄力把新吉姆尼搞進來呢?
如果羚羊換個殼子,會怎樣?
羚羊在中國賣的太久了,海外二代cultus早就停產(chǎn),三代都沒了,羚羊還在賣。
2011年如果換個殼子,依然用羚羊的底盤、發(fā)動機,就老羚羊的售價與口碑,銷量肯定不會比長安悅翔差。
而且站在2019年的角度來看羚羊的那套老三件,至今不過時!省心、省油、省錢,這才是好車!
奧拓是被活活拖死的
看2004~2008的曲線走勢,再看2014~2018的曲線走勢。可以斷定如果2009年奧拓沒換代,那么早就死了!如果2014年它換代了,那么它還能活著!
昌河,你是來打醬油的嗎?
看這張銷量圖,感覺好無語啊,手握K系發(fā)動機的昌河鈴木,這么扎眼的數(shù)字是怎么做到的?
北斗星,果然讓你們吃夠了10年!利亞納...唉!派喜...唉!浪迪...我去年買了個表!看到那么多*****面包在路上跑,你們卻把浪迪藏進了北斗星的褲襠里!昌河,你果然是來打醬油的!
品牌認知斷層
自從鈴木進入中國市場,造的都是廉價小車,這種認知早已深入人心。品牌認知在2012年出現(xiàn)了斷層,當消費者接受天語的價格時,沒有及時推出后續(xù)車型,鋒馭晚來了3年。
中國汽車月銷量圖
2018年7月,橙色低于藍色,鈴木就準備跑了。
不是總結(jié)的總結(jié)
你看,長安鈴木一直是拿來主義,從未開發(fā)適合中國市場的車型,哪怕改個車殼外觀都沒有做。為什么別人家的合資車企會拉個皮、做個L版、甚至套個娃?
不過,長安自己家的車做的都蠻漂亮的,而且車型豐富,不少車型都深受國內(nèi)消費者喜愛。
我最想不明白的一點就是:
長安研發(fā)能力那么強,為何長安鈴木不行?
希望鈴木吸取教訓,該換代換代,該換人換人!
該搞特供車型就搞,這里喜歡L碼!
最后,昨天文章里調(diào)查了幾款車的意向,樣本數(shù)>1100 (與樣本數(shù)500+的占比基本一致),可參考。餅圖內(nèi)數(shù)據(jù)展示的是喜好、人數(shù)、占比。
想起來7月份做的那個小調(diào)查,結(jié)果如下
附,一位北京車友發(fā)來的信息:
馬熙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