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958年的一天,一位穿著樸素,年過半百的老人,徑直朝中南海的大門走去。負責守衛(wèi)這里安全的警衛(wèi)員,立刻將他攔了下來,詢問他是干什么的。老人說他是來找毛主席的,于是警衛(wèi)員問道:“你有預約嗎?或者出示一下證件。”老人上下翻了一下口袋,說道:“今
1958年的一天,一位穿著樸素,年過半百的老人,徑直朝中南海的大門走去。負責守衛(wèi)這里安全的警衛(wèi)員,立刻將他攔了下來,詢問他是干什么的。
老人說他是來找毛主席的,于是警衛(wèi)員問道:“你有預約嗎?或者出示一下證件。”
老人上下翻了一下口袋,說道:“今天忘帶了,你就跟毛主席說,土佬來了,問他見不見。”
中南海,作為黨和國家的機關重地,沒有上方的口令或者證件,任何人都不得入內(nèi)。土佬,警衛(wèi)員更是從未聽說過,因此,對他的要求并未理會。
中南海
老人見狀,竟然直接就要往里面闖。就在二人僵持不下之際,走過來一個小孩,替他解了圍。毛主席在見到老人之后,忍不住笑道:“你這個土佬喲!”
那么這個自稱土佬的人,究竟是誰?為何毛主席得知來的人是土佬后,如此高興,并親自接見了他?土佬這次前來,所為何事?這個“土佬”的外號,又是從何而來的?他有何傳奇經(jīng)歷?
其實,早在1952年時,土佬就闖過宮,而且闖的還是林帥的宮。當時,林帥正在辦公室里休息,在得知他來后,林帥高興地讓警衛(wèi)員將土佬叫了進來。土佬的真名叫李德才,提起他的經(jīng)歷,也是不一般。
紅軍到來,參軍入伍
1904年,李德才出生在江西萍鄉(xiāng)的一戶農(nóng)家,父母都是為地主打工的佃農(nóng)。雖然他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但受地主的剝削和壓榨,家中異常貧寒,李德才也經(jīng)常食不果腹。
因此,他很早就干起了苦力,以減輕家里的負擔。但心高氣傲的李德才,并不想和父母一樣,就這樣度過自己的余生。他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打倒這些舊勢力,投身到救國救民的行列中。
1930年的一天,一支士氣高昂、精神抖擻,舉著紅色旗子的軍隊,來到萍鄉(xiāng)市的一個小縣城。在進入縣城后,他們深入到各個村,動員村民加入到抗戰(zhàn)中。
這支軍隊與別的軍隊不同的是,他們從不欺壓百姓,甚至主動為百姓挑水干活,從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深受百姓愛戴。
這令李德才十分好奇,這究竟是一支什么樣的軍隊。于是他就向老鄉(xiāng)詢問,這支軍隊是干什么的,從何處而來,又要到哪里去。老鄉(xiāng)對他說道:“這你還不知道啊,這是紅軍,是專門替咱們老百姓打天下的,為老百姓著想的軍隊。”這支到達萍鄉(xiāng)的紅軍,正是彭德懷所率領的紅三團。
“為老百姓…紅軍…”,李德才腦海中不斷浮現(xiàn)出這段話,陷入一陣思考中,忽然他像是想到什么似的,大聲說道:“加入紅軍!為了老百姓!”
帶著這個念頭,他找到了紅三團的領導,申請加入紅軍。領導見李德才人高馬大,言辭誠懇,而現(xiàn)在又正是用人之際,于是爽快地同意了。就這樣,李德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這一年6月,彭德懷的第3軍團,在平江打敗國民黨軍隊,進而乘勢進攻長沙,李德才也在這支隊伍里。在拿下長沙城后,李德才對沿路的景色,與各種新奇的事物感到格外的好奇。因為他出生在農(nóng)村,從未見過外面繁華的世界,這令他大開眼界。
燈泡點煙,笑稱“土佬”
燈紅酒綠的酒館、商場,拖著長長辮子的電車,人聲鼎沸的街頭,車水馬龍…這一切無不令他感到興奮,好似掉進了一個“花花世界”…
回到住處后,他看到一個亮著的燈泡,順著墻壁還有一根長線。初到城市的他,這也想摸摸,那也想摸摸,于是好奇地拉了一下,結(jié)果整個屋子陷入了黑暗,再一拉,屋子又亮了。
在鄉(xiāng)中土生土長的他,還是第一次見到燈泡。他還以為這與農(nóng)村的煤油燈一樣,是靠火發(fā)光的。結(jié)果,他干了一件令所有戰(zhàn)士笑到不行的事。
只見他拿出一支卷煙,湊近燈泡,希望能將煙點燃。可不管他怎么移動位置,這支煙都沒能點燃,這令在場的戰(zhàn)士們笑彎了腰。他們告訴他:“這是燈泡,是點不燃的,里頭是通電的,可不是火。”
于是李德才對著燈泡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里面確實沒有火。這件事之后,大家就都叫他“土佬”了。而真正令他“土佬”名字大響的,是另一件事。
穿反褲子,鬧笑話
在一次同國民黨的作戰(zhàn)中,我軍大敗國民黨,繳獲了他們的一批物資。李德才在這次戰(zhàn)斗中英勇表現(xiàn),連長為了獎勵他,特地將其中的一條德式的軍褲送給他。
這條褲子前面有一個拉鏈的開口,很多戰(zhàn)士從未見過這種褲子。李德才在拿到褲子后,將開叉的那一面穿到了后面,其他戰(zhàn)士看到后,問他為什么這樣穿。李德才竟然煞有介事地說道:“這條褲子開口在后面,一定是為了方便拉屎。”
戰(zhàn)士們聽到這句話,笑得前合后仰。之后,這件事就成了他們飯后茶余時,閑談的趣事。不知為何,這件事就像長了翅膀似的,傳遍了軍中,甚至連司令等首長都知道了。連首長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直呼:“好一個土佬啊!”
因此,大家都知道了“土佬”這一名號,不論是領導,還是戰(zhàn)友,都叫他“土佬”。
李德才對大家這樣叫他,并不反感,反而覺得很親切。大家對他這一大大咧咧、樂觀的性格也非常喜歡。
強渡大渡河,立下大功
1933年,李德才加入共產(chǎn)黨。在入黨不久后,他就由一名優(yōu)秀的戰(zhàn)士,被升為機槍連連長,先后參與5次反“圍剿”與兩萬五千里長征,并在戰(zhàn)場上,多次為我黨立下大功。
1935年5月,中央紅軍到達大渡河,蔣介石派出數(shù)萬大軍,對我軍窮追不舍,企圖將我軍一舉殲滅。要想躲過敵人的圍追堵截,減少傷亡,保存主力,我軍就必須快速通過大渡河。
但在我軍達到大渡河之前,蔣介石就抽調(diào)了多支部隊,在對岸設下埋伏,布置了強大的火力。另外,大渡河地勢險峻,水流湍急,河寬300米,根本不利于大部隊通過。
更令人要命的是,為了防止我軍渡河,蔣介石將大渡河附近的船只,全部調(diào)離了,我軍要通過大渡河,可謂難上加難。即便找來船只,稍有不慎,這翻滾的河水,也可能頃刻間將其吞沒。
在這各種不利的條件下,我軍要成功到達對岸,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的。當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兵到達這里,就是因為前有天險,后有清兵,2萬大軍全軍覆沒。蔣介石企圖讓這一歷史慘劇重演,但我軍不是太平軍,指揮軍官也不是石達開。
劉伯承、聶榮臻作出強渡大渡河的重要指示,并將這一艱巨而光榮的先遣任務,交給了紅一團,為后續(xù)部隊開辟通道。
紅一團團長楊得志在接到命令后,深知自己肩負使命的重要性。5月24日晚,紅一團對安順場的敵軍發(fā)動突擊,擊潰敵軍2個連,并在在渡口不遠處,找到一只船。原來,這只船是幾名國軍軍官,為賭博作樂特意偷偷留下的。這只船,也成了當時我軍渡河的重要工具。
李德才此時已經(jīng)是機槍排排長了,這次壓制對岸火力的任務,被交到了他和炮手趙章成手上,這場戰(zhàn)斗,直接關乎到紅軍的生死存亡。紅軍能否順利渡過大渡河,他們職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壓制敵人火力的人選已經(jīng)有了,剩下的就是渡河人員了。紅一團營長孫繼先挑選了17名戰(zhàn)士,組成了渡河突擊隊。5月25日早上,強渡河開始,李德才的重機槍,與趙章成的火炮同時向敵軍開火,掩護渡河的戰(zhàn)士。
趙章成兩發(fā)炮彈全都命中了對岸的碉堡,敵軍的炮彈,也在河面炸起陣陣巨浪,小船幾次差點兒被水掀翻。李德才一刻也不敢怠慢,兩挺重機槍連續(xù)不停地掃射,負責補給的戰(zhàn)士也接連不斷地裝彈。李德才幾乎每打出去一槍,就會有一個敵人倒下。
最終,在我軍戰(zhàn)士英勇頑強的斗爭下,以及強大火力的掩護下,突擊隊成功渡過大渡河。事后,李德才也受到了劉伯承、聶榮臻的表揚,毛主席也知道了,這個作戰(zhàn)不一般的“土佬”。
在與李德才聊天時,毛主席還饒有興致地問道,為何他會有“土佬”這個外號,李德才就將這一稱呼的來歷告訴了毛主席。毛主席聽后哈哈大笑起來,對他說道:“以后我就叫你‘土佬’吧。”
之后,李德才先后參加平型關大捷、黃土嶺之戰(zhàn)、百團大戰(zhàn)等戰(zhàn)役。解放戰(zhàn)爭中,他擔任68軍203師的副師長,在張家口之戰(zhàn)、太原會戰(zhàn)中,重創(chuàng)國軍。
建國后,李德才又遠赴朝鮮,同美軍作戰(zhàn),直接將生死置之度外,直到1952年終于回到祖國,擔任河北保定軍區(qū)分區(qū)司令。
上京找毛主席,闖中南海
此時的他,雖然已經(jīng)官至司令,位高權(quán)重,但他依然同戰(zhàn)士們打成一片,即使年過半百了,也照常和他們一起參加訓練。
一天,李德才在抓戰(zhàn)士們訓練時,突然看到軍區(qū)有一塊空地。他想到戰(zhàn)士們平日里除了訓練,也沒有什么可娛樂的活動,于是決定在這塊空地上建一個籃球場,讓他們在閑暇時放松一下。
因此,李德才便找到了保定政府,希望能搞到一些水泥來。但因為當時水泥是計劃物資,政府也沒有多的水泥指標,于是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對他說:“現(xiàn)在省內(nèi)恐怕你都借不到了,你可以找國務院試試。”
李德才“頓悟”,前去了北京,希望找毛主席弄點水泥,于是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就在他無奈準備離開時,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看到了他。這個孩子是中央某位首長的兒子,他認識李德才,并喊他為“李叔叔”。
李德才立即將隨身攜帶的筆記本,撕下了一頁,在上面寫到:我來北京了,想見見您,李德才(土佬)。
很快,毛主席就收到了這個紙條,在看到紙條上的字后,他臉上立刻露出了笑容,說道:“土佬來了啊!”隨后毛主席便讓警衛(wèi)員將李德才請了進來。
在見到毛主席后,李德才也很激動,和毛主席握了手。在簡單地寒暄之后,兩人聊起了過往。當毛主席提到他曾經(jīng)的糗事時,一旁的工作人員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李德才向毛主席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提到希望給戰(zhàn)士們修建籃球場一事。毛主席聽后,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
在臨走之前,他忽然想起自己貿(mào)然闖宮的事情,覺得非常愧疚,于是連忙向毛主席道歉。但毛主席并未責怪他,還寬慰他道沒事。
1955年,李德才被授予大校軍銜。1960年,李德才在保定病逝,被厚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時年56歲。為了新中國的建立與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他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
何悅東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