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國際空間站這段日子很不好過,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國際關系的變化,已經影響到了國際空間站的合作,甚至羅戈津還警告說:如果俄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該空間站可能會“不受控制的脫軌”。而且,俄還發布了一個模擬視頻,視頻中俄宇航員關閉國際空間站俄艙段的閥門
國際空間站這段日子很不好過,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國際關系的變化,已經影響到了國際空間站的合作,甚至羅戈津還警告說:如果俄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該空間站可能會“不受控制的脫軌”。
而且,俄還發布了一個模擬視頻,視頻中俄宇航員關閉國際空間站俄艙段的閥門,然后俄艙段與國際空間站脫離。而要知道的是,國際空間站的姿態調整,以及軌道控制是由俄艙段完成,一旦俄艙段脫離國際空間站,那么國際空間站或提前迎來壽命終點。
另一方面,我國空間站正在安全有序地運行,目前神舟十三號3名航天員正在我國空間站執行飛行任務,預計在4月中旬,乘坐著神舟十三號返回東風著陸場,這里預祝他們一切順利。
我們知道,我國空間站是需要有人長期在軌運行的,神舟十三號3名航天員返航地球,也意味著神舟十四號即將起航。
我國第一批第二批航天員一共有21位。
第一批航天員有14位,已經有8位執行過航天任務,分別是: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劉旺、張曉光。
5位已經退役,分別是李慶龍、吳杰、陳全、潘占春、趙傳東(他們雖然沒有執行航天任務,但也是英雄)。
還有一位在役但還未執行過航天任務的航天員:鄧清明。
第二批航天員一共有7位,其中2位是女航天員:劉洋、王亞平;5位男航天員:陳冬、蔡旭哲、葉光富、湯洪波、張陸。
第三批航天員還在訓練之中,無法執行航天任務。這也意味著目前具有執行任務能力的航天員一共有16位,其中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各自有3位航天員,他們因時間原因無法執行神舟十四號任務。
因此神舟十四號3名航天員將會從10名航天員中挑選,也就是:楊利偉、費俊龍、景海鵬、劉旺、張曉光、鄧清明、劉洋、陳冬、蔡旭哲、張陸中,將會挑選出3名航天員執行神舟十四號任務。
其實從一開始,楊利偉就稱不管是誰參與國際空間站任務,他們這16名航天員都全程參與訓練,互為備份,只為保證航天任務順利完成。
歐美宇航員會登上我國空間站嗎?
我國空間站雖然是我國獨有的,但是我國空間站愿與所有以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國家或者地區合作,不僅接受合作的實驗項目,而且也接受國外宇航員來到我國空間站執行任務。
現如今,國際空間站未來何去何從還不清楚,盡管早先時候,專家為國際空間站制定了結局,也就是在2031年時,國際空間站受控墜落海洋“尼莫點”位置,尼莫點是距離人類最遠的海洋地區,并且這里生物稀少,國際空間站降落到這里,能夠對地球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但是,現如今國際空間站合作項目已經受到波及,不排除有提前退役的可能,如果真的提前退役的話,那就意味著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地球軌道上將會只有我國一座空間站在正常執行任務。而這勢必會吸引國外與我國在航天領域展開合作,甚至有可能派出國外航天員入住我國空間站工作。
其實,即便國際空間站沒有提前退役,歐洲宇航員們也在為早日登上我國空間站做準備,其中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學習中文,因為我國空間站所有的按鈕和頁面,都是中文設計。
早在2015年時,歐空局就和我國達成了合作協議,明確了雙方會持續互派航天員進行綜合性聯合訓練。
不過暫時還不確定歐洲宇航員們究竟何時登上我國空間站。
美國雖然也是航天大國,但是美國的《沃爾夫條款》,一直在阻礙中美兩國在航天領域展開合作,因此美國宇航員想要登上我國空間站,難度非常大,除非美國先把自己的《沃爾夫條款》廢掉才有可能。
我國空間站
今年5月開始,我國空間站工程將會進入建造階段,神舟十三號飛船返航地球之后,天舟四號貨運飛船會再次發射,之后神舟十四號3名航天員進入我國空間站。
神舟十四號3名航天員在軌期間,2個實驗艙也將會被發射,與我國空間站對接。這兩個實驗艙中,其中一個也有3個床位和1個衛生間,如此一來我國空間站就有6個床位,2個衛生間,能夠滿足6人同時在軌飛行。
因此,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將會在我國空間站“交接班”,兩批航天員共同生活一周后,神舟十四號3名航天員再返航地球。由此實現了我國空間站長期有人照料。
陳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