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進水水質概況1、概述本項目為編織袋沖洗廢水污水處理項目,日產生污水200噸/天左右。本項目污水處理后業主繼續回用。參照同類項目經驗相關工藝,因此本污水處理設備設計污水處理能力為200m3/d,實際運行時間8h/d,即運行時處理水量為25
一、進水水質概況
1、 概述
本項目為編織袋沖洗廢水污水處理項目,日產生污水200噸/天左右。本項目污水處理后業主繼續回用。
參照同類項目經驗相關工藝,因此本污水處理設備設計污水處理能力為200m3/d,實際運行時間8h/d,即運行時處理水量為25m3/h,按最大水量30m3/h計。
該污水是一種低濃度污水,其中除含有有機的和無機的污染物外,主要是編織袋殘渣、泥沙等,SS濃度較高。該廢水如未經處理而直接排入水體,會對周圍水域及土壤等造成較嚴重的污染,從而危害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結合該該污水特點和地理條件,并在參照同類污水處理的基礎上,編制了該污水處理工程方案。
2、基礎資料
2.1設計水量
處理水量為200m3/d。
2.2進水水質
在參考同類污水水質的基礎上,參考環評數據所給原水數據得到該項目的污水水質,進水水質如下表所示:
進水水質進水水質
二、出水水質概況
本項目處理后需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05)表一中洗滌用水標準,具體標準如下表所示:
為此我公司選擇技術先進,運行可靠的工藝。
采用目前國內成熟先進技術,盡量降低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
平面布置和工程設計時,布局力求合理、通暢盡量節省占地。
充分利用現有的空間,盡量合理優化工藝。
污水處理設施應盡量使操作運行與維護管理簡單方便。為確保工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自動化水平,降低運行費用,減少日常維護檢修工作量,改善工人操作條件。采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實現自動化控制和管理,做到技術可靠、經濟合理。
綜合考慮,本項目自建污水處理站采用“機械格柵+調節池+絮凝沉淀池+MBR生化一體機+清水池”處理工藝,設計最大處理量200m3/d。
工程范圍
工程設計范圍包括污水處理的設備、處理工藝及結構工程、必備的電氣與自控儀表工程,不涉及土建與基礎部分的設計建造。
三、總體設計
設計思路
考慮到本項目污水可生化性特點,擬采用:械格柵+調節池+絮凝沉淀池+MBR生化一體機+清水池處理工藝。充分考慮運行維護成本,提高處理效率。
設計規范
1 設計原則
(1) 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的方針和政策,使設計符合當地有關法規、規范,確保出水水質指標達到規定的排放標準。
(2) 采用先進、經濟、可靠的廢水處理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
(3) 工藝流程簡捷,靈活性好,設備布置合理,結構緊湊,減少占地面積,降低投資和運行費用。
(4) 優先采用集成度高的廢水處理工藝,以便實現模塊化設計,方面后期改、擴建。
(5) 平面布置力求在便于施工、便于安裝和便于維修的前提下,使各處理構筑物盡量集中,節約用地。
(6) 運行穩定、易于維護、操作管理方便、技術要求簡單、維護簡單方便,適宜長期使用。
(7) 采用先進的節能技術,降低廢水處理站的能耗及運行成本。
(8) 采用合理的污泥處理工藝。
(9) 盡量選用低噪聲的動力設備,并適當采取消聲、減振措施,防止二次污染,改善處理站及周邊環境。
(10)采用先進、可靠的控制技術,提高廢水站的管理水平,保證廢水處理工藝運行在最佳狀態,最大程度地實現自動化控制,盡可能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11)充分考慮現場氣候條件,確保冬季系統可在設計溫度下運行。
2 設計依據
1) 建設單位提供的污水水質、水量等基礎資料。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2008年2月
3) 《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GB27631-2011
4)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4-2006
5) 《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 GJ25. 1-89
6) 《給水排水設計手冊》 第二版
7) 《城市區域環境噪音標準》 GB3096-93
8) 《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 GB50332-2002
9) 《鋼質管道及儲罐防腐蝕工程設計規范》 SY/T00071999
10) 《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 GB50069-2002
11) 《建筑結構設計統一標準》 GBJ68-1984
12)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2006年局部修訂條文) GB50009-2001
13)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02
14)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06
15)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 GB50052-1995
16)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GB50054-1995
17) 《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093-2002
18) 《工業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J93-1986(2001年版)
19) 《分散型控制系統工程設計規定》 HG/T20573-1995
20) 《儀表供電設計規定》 HG/T20509-2000
21)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8978-1996
3 總平面布置設計原則
1、 在滿足工藝流程順暢、簡潔、合理的前提下,力求布局緊湊,管線短捷,盡量少交叉,并充分注意節省占地。
2、 根據本工程周圍環境污水進水方向和處理后尾水排放的方向,合理布置各建、構筑物。
3、 輔助生產建筑物應集中布置,以提高污水站統一管理及生產的可靠性和方便性。
4、 交通順暢,便于施工與管理。
四、工藝流程簡介
工藝選擇原則
污水處理工藝需根據進水水質、出水水質要求、處理站規模、污泥處置方案以及當地氣溫、工程地質、環境等條件來慎重選擇。各種處理工藝都有一定的適用條件,工程設計時需因地制宜,合理確定污水處理站工藝。選擇合適的污水處理工藝,不僅可以降低工程投資,還有利于污水處理站的運行管理以及減少污水處理站的常年運行費用,保證處理站出水水質達標排放。對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應根據其特點,慎重選擇。本工程的污水處理工藝在選擇時充分考慮污水量、污水水質、經濟條件,力求做到:
① 工藝成熟,技術先進,對水質變化的適應能力強,
② 經濟合理,電耗小,造價低,占地省;
③ 易于管理,操作方便,設備可靠;
④ 整體工藝協調優化;
⑤ 重視環境的防護,噪聲的控制。
污水處理工藝
根據業主所提供,相關廢水的水質情況,在吸取以往同類廢水處理裝置設計的成功經驗和一些同類廢水處理裝置的實際運行經驗,本著處理工藝簡單、工程投資少、占地面積小、運行費用低的原則,為保證污水處理出水水質,對處理工藝作以下選擇:械格柵+調節池+絮凝沉淀池+MBR生化一體機+清水池”
工藝流程圖
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工藝流程說明
工藝設計說明: 污水由收集管網收集經泵泵入調節池,調節池內設置預曝氣,充氧攪拌,使污水充分地均質、均量,并經過調節池曝氣攪拌,達到預處理的目的。調節池出水經污水提升泵提升至絮凝沉淀池,字詞過程中調節污水ph值到8左右,然后加入PAC、PAM,使之充分混合,自絮凝沉淀池中充分沉淀去除水中部分有機物及SS,然后污水自流入MBR生化一體機進行生化處理,MBR生化一體機中采用A/O+MBR組合工藝,水解酸化池使污水中的大顆粒有機污染物得到腐化分解,進一步分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使大顆粒的有機污染物分解成小顆粒的,然后流入接觸氧化池,進行生物處理,接觸氧化池部分混合液回流至水解酸化池重新處理,混合液200%回流入水解酸化池進一步脫磷脫氮處理。好氧池污水經MBR膜反應器出水后進入清水池,已待回用。
以上調節池工序中所殘留的過大污染垃圾需定時清理。
工藝流程特點:
a、通過采用、缺氧、好氧交替生化處理,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b、設置事故旁通,以供緊急,特殊情況下使用;
c、通過對容積負荷,污泥負荷,停留時間,有效水深等設計參數合理選擇,從而提高了有機物的去除率;
采用MBR反應器可以在沒有沉淀池的前提下進一步去除水中SS,COD等污染物,保證出水水質達標的同時減少占地空間,節約成本。
李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