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阿里的打壓下,京東一度淪落到生死存亡的邊緣,然而時間推進到2021年,曾經“節節敗退”的京東并沒有被阿里一口咬死,相反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在官方對于2021年國內民營企業的營收統計排行中,我們可以看到京東以7686億的總營收稍遜于華為位
在阿里的打壓下,京東一度淪落到生死存亡的邊緣,然而時間推進到2021年,曾經“節節敗退”的京東并沒有被阿里一口咬死,相反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在官方對于2021年國內民營企業的營收統計排行中,我們可以看到京東以7686億的總營收稍遜于華為位列第二位,而反觀曾經在電商行業“只手遮天”的阿里如今早已風光不再,僅僅以6442億營收排在第五。
如果放在3-4年前,不要說國內民眾,就連阿里都想不到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那么這一切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呢?京東的崛起會奠定勝勢,還是曇花一現呢?
京東的覺悟
京東在剛剛起步時其實和阿里、拼多多等企業一樣,靠著經營流量取勝,這也曾經幫助京東斬獲國內第一的寶座,但是后來京東突然就轉變了運營思路。
劉強東事后解釋,自己一直都是個有野心的人,他認為現在的經營方式雖然能賺錢但是對于京東的長期發展是不利的,于是劉強東決定開始讓京東向“實體化”的方向發展。
傳統的電商模式確實能夠短時間之內讓京東暴富,但是這樣的運營模式會使京東陷入“后勁不足”的境地發展的空間會受到局限。傳統的電商模式最明顯的缺點就是太容易被復制,最初的京東、阿里,后來的拼多多,這條路上后繼者層出不窮,而且個個實力強勁。
國內電商行業的蛋糕只有這么大,有一個加入者蛋糕就會被分走一塊,這樣下去蛋糕只會越分越小,到最后大家都吃不飽,劉強東認為只有改變現在這個現狀,京東才能走得更長遠。
京東被嘲“愚蠢”,馬云直言會死
在明確了道路之后,京東就開始在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道路上不斷摸索,“線上+線下”、自運營物流、開設自營店,京東始終在嘗試著許多不同的可能性,希望能夠開辟一條屬于自己的全新道路。
然而在同行的眼中,京東截然不同的思路看上去有些不倫不類。甚至馬云曾不止一次“嘲諷”京東,覺得劉強東的想法太過天真,實體化的道路只會阻礙京東迅速發展。
馬云認為京東的實體化路線,會加重京東的負擔。這些投資的回報率實在太低,甚至很可能短期內沒有辦法去實現盈利,而快節奏的互聯網行業是瞬息萬變,今天不賺錢,明天錢可能就被別人賺去了,所以馬云認為京東的這種慢節奏會把自己害死。
從短期內的情況來看,馬云似乎真的預言準了。京東剛剛完成轉型之后并沒迅速幫助京東崛起,反而還有走下坡路的跡象。線下的實體店盈利非常微薄,有的甚至入不敷出,許多京東便利店甚至剛開幾個月就因為生意慘淡而關門了。
京東物流更是一個燒錢的大項目,由于前期基本沒有太多外部合作的客戶,所以前期京東物流基本就是承接自己企業內部的一些物流訂單,并不能幫助京東盈利;再加上京東要運營著規模龐大的物流團隊,同時不斷地擴張規模,在各個城市建立倉儲物流中心,京東物流幾乎每年都要燒掉企業數十億的資金。
很多人都會認為京東可能真的會像馬云說的那樣,慢慢沉淪,逐漸被淘汰。但是京東最終還是選擇堅持,事實也證明了京東的堅持沒有白費。
京東全面反擊,阿里不復當年
2017年,京東物流開始為外部客戶提供物流服務,并且開始逐漸穩步提高自己的營收能力;2020年一整年京東提供物流的營收已經達到了734億,這個驚人的數字讓很多人開始對京東物流刮目相看;2121年5月,京東物流上市成功,這也意味著京東物流得到了資本的認可,已經真正成為了一家能夠獨當一面的公司了。
除了物流以外,京東便利店也逐漸穩住了局勢,目前京東便利店已經在全國數百個城市站穩了腳跟,并且盈利狀況也非常好,京東“線上+線下”模式未來發展的前景很大。
與此同時,京東的自營店也是越來越強大。京東自營店目前無論從口碑還是銷量上都遠遠優于天貓自營店。隨著多年的努力,京東自營店已經給用戶留下了質量過硬、快遞迅速、售后服務周到等印象,這也是京東自營店如此成功的原因。
由此看來,京東已經熬過了陣痛期,如今已經多點開花了,現在的京東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而反觀阿里卻逐漸陷入了困境。
阿里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發展前景越來越局限,由于互聯網行業競爭者越來越多,蛋糕也越分越小。這個時候阿里只能采用這種不斷并購、拉幫結派、2選1等形式來強行把蛋糕拼大,而這種方式是非常危險的,最終阿里也被有關部門調查和處罰。
總結
從本質上來說,阿里之所以會輸,事實上是輸在了目光的短淺上,這也是目前互聯網行業泛濫成災的思想,賺快錢,多賺錢,注重短期的投資回報率,沒有長遠的打算。
這種思想也造成了互聯網行業出現越來越多曇花一現的例子。事實上,我們從京東的身上或許能夠看到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互聯網想要發展得更加久遠和平穩,光靠倒賣流量是絕對不行的,我們應該有更多的思路。
盈利7686億的京東,狠狠“打了馬云的臉”
京東超越阿里,劉強東打臉馬云
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