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藜蒿:曾是農村的“喂豬草”,如今1斤30元,春節后最鮮嫩艾草,這是廣大農村地區長大的朋友們都認識的一種植物,相信不少人還吃過它。而在農村的河邊,有一種植物長得像極了艾草。在過去農民還把它當成“喂豬草”,可是現在卻賣到了30元一斤。春節后,這
藜蒿:曾是農村的“喂豬草”,如今1斤30元,春節后最鮮嫩
艾草,這是廣大農村地區長大的朋友們都認識的一種植物,相信不少人還吃過它。
而在農村的河邊,有一種植物長得像極了艾草。在過去農民還把它當成“喂豬草”,可是現在卻賣到了30元一斤。
春節后,這種植物正鮮嫩,若大家遇到了可別再把它當“喂豬草”了,它的大名叫藜蒿。
正月藜,二月蒿,三月當柴燒。
這是在我國流傳很廣的一句老諺語了,而它描述的就是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主角——藜蒿。
元宵節這天的下午,姐夫從洞庭湖的老家趕回了長沙,并且還從家里帶來了不少的土特產,其中藜蒿這是它每年春節后返回長沙都要帶的一種“土貨”了。
晚上他叫我過去吃飯的時候,就給我分配了一袋子的藜蒿。
還告訴我說,可不要小看了這種野菜,這幾天在他們當地的菜市場上,去掉葉子的藜蒿能賣到30元一斤。并且還很難買到呢!
而這些藜蒿,都是他和他父親兩個人跑了很遠的地方才采摘到的。因為這幾天藜蒿正長出來,許多人都去外面采摘藜蒿,所以近處的都已經被采摘得干干凈凈了,只能是跑到更遠的地方才有。
說起藜蒿這種植物,筆者也是一點都不陌生的。作為一個80后小時候也常幫父母干農活。像放牛、砍柴、打豬草等,這些都是經常做,自然就認識藜蒿了。
在我的家鄉這邊,藜蒿也叫它水艾,就是因為這種植物長得像極了艾草,并且還生長在水邊,像河邊、魚塘邊,還有一些溪流附近比較多。
在有些地方也叫它水蒿、蔞蒿、驢蒿、香艾、小艾、蒿苔等。它和艾草一樣,不光是葉子很像,味道也有點相似,不過藜蒿的氣味更濃烈一些。
記得在小時候去河邊放牛了,還要順便打一籃子的豬草回去。當時就會帶一把鐮刀去,看到有豬草就割下來放在籃子里。
其中河邊的藜蒿,更是成片的生長,不僅長得高,而且還很嫩,鐮刀一割就是一大把,一會兒功夫就割一籃子了。
在當時可不只是我這樣干,村里的小孩子都是這樣打豬草的。因為像藜蒿、艾草、小飛蓬等這類植物,就是常見的“喂豬草”。只是偶爾才會有人采摘一兩把來吃。
只是想不到的是,曾經農民用來喂豬的草,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了高價菜,在城里更是賣到30元一斤了??梢娚罡蛔阋院螅瑢τ谝安艘灿辛诵碌暮x。
不過,藜蒿的價格貴,這也是有道理的,因為這些藜蒿是用來當野菜吃的,而不是用來喂豬,所以還是需要花費點功夫的。
一方面是因為采摘厲害的人太多了,它還沒有長大就已經被人采摘了。尤其是在近些年隨著除草劑的使用,好些地方都已經見不到藜蒿了,至少不如之前多了。
另外一方面是采摘回來的藜蒿,還要花費一番功夫才能吃。因為藜蒿一般都是吃它的莖干,而葉子是不能吃的。
像市面上的藜蒿就基本都是去掉葉子的,而給藜蒿摘葉子就需要耐心,也需要時間。同時在清理藜蒿的時候,還要多個心眼,要防著血吸蟲。
再加上大部分人打的藜蒿,都是拿回去自己吃了,很少有人拿它來賣錢,所以物以稀為貴了,這也是藜蒿價格貴的原因所在。
聽姐夫說,在春節期間市面上的厲害更貴,一般都要四五十元一斤。可是愛吃的人依然買,因為用它炒臘肉來招待親朋好友,可是一道佳肴。
藜蒿吃的就是它的鮮、嫩,其中在春節后到清明節這段時間,是食用它的最佳時期。只是現在的藜蒿遠不如之前多了,打藜蒿的難度也是越來越高了。
我姐夫說,像過去隨隨便便出去一會兒,就能割一籃子的藜蒿回來。而現在一天的時間,可能也就能打出一二十斤的藜蒿。
再加上還要去葉子,清洗等,而且農民還面臨一個問題,他們缺乏銷路,在農村賣不出去,到了城里又沒有門路,所以多數人都不愿意打藜蒿賣錢了。
不得不說生活有時候真的很滑稽,在農村一些山上的藜蒿就是草,可是有些人把它運到城里以后,卻又被人當成了寶。
但不管怎樣,藜蒿的食用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并且中國人對藜蒿的記載自古就有之。早在唐朝的時候,藥王孫思邈就記載了藜蒿的藥用價值。
就連文學家最會做飯的蘇東坡,也對藜蒿是贊不絕口,還寫下了“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詩句來贊美蘆蒿。
現在正是吃藜蒿的最佳時期,如果你的家鄉也有,可不要再把它當成“喂豬草”了,城里可是要賣30元一斤的。
若在野外碰到了,記得采摘一些回家嘗一嘗哦!
丁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