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詩詞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薈萃與精華,占據著古代文壇的半壁江山。現如今,幾乎無人不知唐詩宋詞,脫口而出便是幾句經典詩詞。古代詩詞的體裁豐富,描寫對象廣泛,人、事、物、景都能成為詩人筆下的創作靈感。
古代文人騷客皆能提筆寫下兩句詩詞,或彰顯自己的才華,或表達內心的情感,或寄托心中的情思。精妙絕倫的詩歌可以成為詩人賴以生存的謀生手段,也可以為他們提供揚名立萬的機會。可以說,詩歌與詩人是相輔相成、相互成就的。
《中國詩詞大會》是一檔弘揚詩詞文化,傳播文化韻味的大型文化類節目,通過設置富有趣味性的闖關題目,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熱愛詩詞并精通古典文化的詩詞愛好者們。
不過,由于古代詩壇廣闊又深邃,覆蓋范圍豐富多元,節目中出現不少選手答錯問題與專家解釋失誤的情況。例如,蒙曼老師在講解《憫農》中“鋤禾日當午”的“鋤禾”時,將其解釋為“播種”。其實綜合該詩的背景來看,“鋤禾”應當翻譯為“除草”。
現節目組又將大文豪蘇軾筆下仙氣十足的《水調歌頭》搬上舞臺,考察詩歌中“但愿人長久”的意思,誰料百人團竟有91位高手答錯,實在令人瞠目結舌,難道這中學必背的詞真有這么難嗎?
《中國詩詞大會》中的百人團并非節目組盲目、隨意從人群中挑選的,導演與團隊曾公布選人標準,能入選的一定是有情趣、有文化并有長期詩詞功底的人,可以說是來自五湖四海的高手。
選手的報名條件與選拔方式也頗為嚴苛,例如第六季在浙江省的選拔對象只能局限于中小學與大學的教師以及學生,其他一律不可報名。此外,選手還應對古典詩詞有深入的了解,具備出色的口語表達能力與舞臺經驗,最好還能自己寫詩作詞。
在初選時,每個地區的教育局只能推選五個名額,通過筆試與口試后方可進入面試。面試時,選手要進行4-6人的飛花令,還要回答面試官一對一的提問等。由此可知,闖過重重關卡入選百人團的成語一定是人群中的翹楚,可他們為何會在《水調歌頭》上栽了個大跟頭呢?
難倒百人團的問題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里“長久”是什么意思?答案共有三個選項,分別是A. 親情長久 B.友情長久 C.壽命長久。由于是家喻戶曉的千古名句,百人團在作答時信心滿滿,誰曾想最后僅有9人答對。
大部分答錯的都選擇了A,其實正確的選項應當是C.壽命長久。這道題看似簡單、實則刁鉆,題干考察的是初中必備古詩,而詢問的細節卻是絕大多數學習者容易忽略的地方。面對91位高手錯誤的情況,主持人與專家也頗為吃驚,而這道題也成為了《中國詩詞大會》中百人團答錯率最高的問題之一。
公元1076年,時值中秋佳節,在密州做太守的蘇軾賞了一夜明月,獨自一人暢飲美酒,聯想到自己在政壇上的尷尬處境,想到自己已有七年未與弟弟蘇轍相見,在這闔家團圓的美好日子,自己只能以明月寄相思,不覺愁緒漸起,提筆寫下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月》來抒發內心復雜的情感。
蘇軾一生求真務實、豁達樂觀,每當深陷挫折困苦時,他總能借助儒釋之道來寬慰與開解自己,并分析自己進退維谷的原因。公元1071年,蘇軾外任杭州通判,成為黨派之爭的犧牲品。公元1074年,蘇軾自請調任密州,雖說遠離了朝堂紛爭,但仍處于不被重視、遭受冷遇的境地。
盡管詩詞中盡顯曠達之意,卻也無法掩蓋郁結于心的憤懣之情,一切不過是蘇軾自欺欺人罷了。《水調歌頭》的小序中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即“兼懷子由”,說明作此詞的其中一個目的便是“懷子由”,而子由正是蘇軾的胞弟蘇轍,與蘇軾感情深厚。
起句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彰顯了蘇軾狂放不羈的性格與豪放不凡的氣魄,他將青天視為朋友,與其把酒相問,更突出了內心的孤獨寂寞。下片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暗示深夜降臨,月光透過門窗,照射在還未入睡的人身上。
“無眠”指的是在中秋團圓夜因無法與家人團聚而惆悵乃至失眠的離人,蘇軾將自己代入,表達對弟弟蘇轍的深切思念,也泛指世上無法與親人相聚的漂泊之人。總之,這首詞立意深遠,既表達了對弟弟的懷念,也抒發了對正在飽受離別之苦的蕓蕓眾生的美好祝愿。
歷數蘇軾的作品,以“子由”為題的便已超過百首,據統計,“子由”是蘇軾的詩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共提到了229次之多,可見兄弟二人的情感堅如磐石。蘇轍曾題詞“人曰吾兄,我曰吾師”,他認為蘇軾不僅是自己的哥哥,更是令人敬重的師者。
而蘇軾也曾表示“子由之文實勝仆”,認為弟弟的文章遠勝自己。兩人在年輕時攜手相伴,失意時患難與共,有著令世人艷羨的手足情深。毋庸置疑,在講解《水調歌頭》時,初中老師勢必會提到蘇軾的這首詞是寫給胞弟子由的,并強調二人的兄弟情深。
再加之詩歌中明顯出現了“兼懷子由”四字,因此大多數人會潛意識地認為這首詩歌的主題便是親情,那么“長久”自然指的是親情長久。其實,回答錯誤的人大都先入為主了,看到“子由”便聯想到親情,而不去細細理解與品味每個詞匯的具體意思。
其實“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指的是蘇軾希望天下所有人,包括自己的親人都能健康、長壽地生活下去,不論相隔多遠都能在團圓之夜共賞明月。因此,雖然這句詞表達的是對親人的美好期盼與懷念,但“長久”二字指的僅僅是壽命長久而已。
綜上,一句“但愿人長久”便能將百人團91位難住,背后的原因與問題值得令人深思與探討。很顯然,大多數人在閱讀與背誦古詩詞時,通常是囫圇吞棗式地學習,甚至直接死記硬背,一味追求詩詞的儲備量,而沒有逐字逐句深刻地去理解詩歌的意思,甚至不清楚詩歌的主旨與中心思想。
如此一來,讀詩成了一種增加知識量的任務,而非陶冶情趣、提升境界的方式,實在令人惋惜。詩歌是先人為我們留下來的寶貴的財富,每一個字都彌足珍貴,值得我們去深入推敲與研究,希望每個人都堅持用嚴謹、認真的態度去品鑒詩歌,而非死記硬背、敷衍了事。
金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