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水是生命之源,遠古先民一般者要傍水而居,黃河長江也就成了母親河,孕育著中華文明。
打井汲泉,人工用水,成為中華民族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的重要途徑。水井的發明,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能繁衍生息上幾千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代城市里都用上了自來水,以至孩子基本上沒見過井,不知井為何物。哪怕是農村地區生活的人,要從井中取水,老人自然地對井熟悉,只是現在一個村共享一口井的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人們對井的概念也逐漸模糊。
井,本是指從地面往下挖成的能取水的深洞。
后來涵義擴展,像井一樣的物體,把向地下開鑿的深洞也稱為井,如油井,導彈發射井等。
“井”是怎么起源?,最早的“井”為什么不是圓形的?
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答不上來。
我們先看看【井】字的來源
“井”的古字形如下
甲骨文
金文
井,是從地面往下挖成的能取水的洞
現代的井都是圓的,為什么古老的井”字卻寫為框子形?金文“井”中間有的加一點,又代表什么?
有關井的起源,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圣人伯益發明的。據《史記·秦本紀》記載,伯益是禹舜時代的人,他曾協助大禹治水。這就是說,伯益作井大約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事。
《呂氏春秋·勿躬》說:“伯益作井”。
《淮南子·本經訓》說:“伯益作井,而龍登玄云,神棲昆侖?!?/p>
浙江河姆渡遺址的一口水井
實際上從考古資料知道,水井產生的年代要比這早得多,現已經從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發現有水井。
位于浙江的河姆渡遺址,發現了至今最早的的一口水井,分內、外兩部分,外圍近圓形,里面是一個方形豎井。井底距當時地面近一米半。這里開始可能是一個天然的或人工開挖的鍋底形水坑,先民取用坑中的水,當坑內水源枯竭時,就在坑內向下挖成一豎井。為了防止井壁坍塌,挖井前先民先在坑中打入四排木樁,組成一個方形樁木墻,然后將排樁內的泥土挖出。排樁內頂還套了一個方形木框,其外觀正是古老象形文字所描畫的形象。
由此可見,古人造字是對事物細心觀察而摹寫形狀特征。水井方形框子的結構也即后來文獻所稱的“井干”。
在河北邯鄲澗溝、河南湯陰白營等地也發現新石器時代的水井。邯鄲澗溝遺址的水井,深達7米,口徑2米左右。其中一口井底發現有半完整的陶器五十多件,大概是因汲水失落而沉入井底的。
在河南湯陰白營遺址的水井,距今4500多年,口呈圓方形,上口直徑57米,向下半米深后直徑縮小,井底直徑1.2米,井深達12米??煞Q得上是深水井了。井壁用木棍自下而上層層疊起,木棍交叉處有榫,使兩根木棍之間能固定起來,對保護井壁起了很大的作用。從上往下視,木棍層層相壓,成“井”字形,加固井壁的“井”字形木架有46層??梢姰敃r井字造字時是像實物之形的
【井】
獨體象形文,
象井口兩橫兩縱圍欄形,
中間一圓點表示井里有水。
本義:水井。
引申為:井田,井田制
畫分土地如井欄
《周禮·地官》:九夫為井,四井為邑
井田制:八家共一井,中間為公田。
《孟子》曰:“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此古井田之制,因象井而命之也”。
到了商代,青銅技術成熟,隨著青銅工具的普遍使用,打井技術也有了新的提高。井內壁發展成上下相等的筒形。
在河北藁城臺西村商代遺址中發現兩口水井,井均呈圓形,其中的一口井深達六米多,兩井底都有木質井盤,其中有一口井的底部還發現了一只木桶,可以看出,當時汲水是直接提取的。
河北藁城臺西村商代遺址水井,進口呈圓形,木架呈井字形
到了戰國,隨著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及各種手工業作坊的建立,對水的需求量急劇增大,從而推動打井技術的發展。正是這個時期創造了陶圈井,在古楚國、燕國等地都有考古發現。
北京城西南曾發掘出六十多口陶井,大多數是戰國時期的。井身用一節一節的陶井圈套疊,最多的疊有16節??脊艑<艺J為,當時是先挖一口土井,當挖至水線的流沙層時,便將一只陶井圈放入井內,再從井圈內挖去泥土,井圈便下沉,上邊再套井圈,這樣一直挖到一定深度的水位為止。
這種打井方法與現代工程中稱為“沉井法”的施工方法相似。
洛陽出土的漢代陶土井
西漢之后,陶井逐漸被磚砌的井替代,磚井就一直沿用至今,現今在農村許多地方仍能見到。
井的發明在古代是一件大事,有了井,先民部落就可以遠離河旁、泉邊而深入到平原、山區開發土地,建新的定居點,就這一點,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魏晉壁畫-井中汲水圖
由【井】造出,關聯的漢字:
【丹】,井 + 、
本義:井心,丹井心。
丹為井心,有井和心之特征,丹既有丹紅色,也有圓形之前。
如:朱丹,丹青、丹丸等
【耕】,耒+井
耒 lěi 是翻地的農具,井是井田、田地
本義:犁田、種植。
【進】,繁體【進】,隹為鳥,只能向前飛,【進】本義:向前,與“退”相對。
【進】是俗體字,井+辶,井水只能向前,不能后退,換了表達方式。
【講】,繁體【講】,言 + 冓?!緝凇肯鬄椴哪鞠嘟坏哪炯茏印?/p>
【講】,為俗體字,表達方式改為:言+井,由上文可以看出,井四壁及護欄均由木材交架而成。故由【井】代替【冓】,表示由木架相交之通,改成:井可通。
【講】本義:講和,講解。
【阱jǐng】,阝+井。左阝代表山
本義:陷阱,為捕捉野獸的坑
【?xíng】,井+刂,與【刑】字同。
《說文》:罰辠也。從井從刀?!兑住吩唬骸熬?,法也。”
本義:罰罪,刑法。
【刱chuàng】,井+刅。與【創】字相通、同義。
《說文》:造法刱業也。從井刅聲,讀若創。
歷史上隨著井的出現和使用,與“井”有關的詞語及詩句豐富起來,如:
“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用來比喻眼界狹小,見識短淺;“井水不犯河水”比喻雙方互不相犯;
“吃水不忘掘井人”,則用來表達對前人恩澤的感念。
“井井有條”、“井然有序”。與井田有關,形容有條理。條理分明而有秩序。也形容說話辦事有條有理。
“背井離鄉”,井與井田制有關,八字為井,引申為家宅,鄉里,故鄉。常指被迫遠離家鄉到外地謀生
毛澤東主席的詩
五古
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墻。
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遠養不長。
這是主席十三歲時所作的詩。當時還在韶山牛灣里的一所私塾讀書。思想活躍的主席,不甘受封閉式教育方式的束縛,尤其對呆板的、死記硬背的學習內容深感不滿。
有一天,私塾的教書先生毛宇居有事要外出,出門之前再三叮囑學生要老老實實地在教室里讀書,不許私自走出私塾。但先生走后,主席就像逃出籠子的小鳥一樣,跑到屋后的山上痛痛快快地玩了一陣子。先生回來后,責怪說:“你怎敢私自跑去玩呢?”毛澤東只好等著挨罰。先生指著院子里的天井氣沖沖地說:“這回既不打你罰你背書,你給我贊一贊這天井?”毛澤東于是將天井觀察了一下,略加思考后,此詩便脫口而出。
漢字的產生源于生活,源于生產實踐,源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源于自然,源于對自然規律的發現
古汀大語文,就是這樣學習,學習一套將中華文化、人文思想及自然百科能全息化、無縫鏈接化,超越學科的完整認知體系。
關聯閱讀:
說文博物:漢字“農”怎么來的,它與“辰”有什么關系?
漢字博物:“酉”是什么,“酒、酋、尊、奠、配”與它是什么關系
說文博物:“痰盂”在美國火了,談“盂”的用途,“盂”值錢嗎?
說文博物:“角”是什么?“嘴”中之“角”又指的是什么?
說文博物:2020年使用頻率最高的字了,它是由什么器物而來?
說文博物:有人問“午”字是什么工具?“臼”又是什么物件?
漢字博物:牛年話牛,甲骨文“牛”是什么牛,牛文化造出哪些字
說文博物:從“冊”的漢字思維,談談大語文應該怎樣學?
漢字博物:三星堆的絲綢震驚世界!絲及相關漢字是什么生活畫面?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客戶端查看)漢字趣逛博物館說文解字語文識字
我是漢字谷主,歡迎關注!
【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古汀大語文、海外漢語,古汀漢字思維館】
漢字師認證課程,讓你成為一名專業的漢字老師、海外漢語老師、一位漢字啟蒙師!請關注本號,私信留言 ”99“
了解識字-大語文學習方法之《人字學習體系》,可以關注本號,私信留言 “人”
了解更多張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