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月經是女性獨有的生理特征,一般從13~14歲左右開始出現月經初潮,然后每個月來一次,一直持續到45~55歲,月經陪伴女性半輩子。月經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可通過月經評估某些疾病,然而一部分女性月經總是提前到來,這是怎么回事。
1、衰老
若40歲以上的女性月經總是提前,很有可能即將進入絕經期,一般絕經發生在45~55歲間。若女性40歲后出現月經不調,月經提前或月經量減少都是一種自然衰老現象,不必太擔心,期間可以適當吃紅棗或紅豆等來改善氣血不足問題。
2、節食引起的
很多女性會通過過度節食的方式來減肥瘦身,雖然能快速見到效果,不過易反彈。長期節食不僅僅傷害胃部,而且也會引起營養不良,導致氣血不足,進而引起月經紊亂。氣血不足可影響內分泌,造成月經量提前或月經量少。
3、卵巢早衰
月經是受到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影響,卵巢早衰時體內雌激素分泌不足,一出現月經提前或月經量減少。若女性年紀輕輕的月經總是提前且伴有皮膚變差,臉上長斑點或皺紋,需警惕卵巢早衰。
4、患有婦科疾病
某些婦科疾病會破壞月經規律性,除了引起月經不調外,也會伴有分泌物異常以及私處瘙癢。
1、月經顏色異常
月經顏色呈現粉紅色,提示體內雌激素水平低,其原因包括營養不良、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或快要絕經;呈現深褐色,說明脫落的子宮內膜跟隨月經血液一起排出,這是正常的現象;月經血粘稠,呈現果醬色且帶有血塊,提示體內孕酮水平和雌激素水平高;紅灰相間,很有可能是體內有感染。
2、月經量過大
若年輕女性月經量過大一般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這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的。在青春期性腺軸還沒有發育完善,可出現無規律失血或月經量突然增多,甚至會因為出血過多而休克;只要有排卵就有月經周期,月經量大,每次大于80毫升,需警惕子宮腺肌癥或子宮內膜異位癥;也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纖溶酶活性過高,前列腺素血管舒張因子分泌失調;持續性月經量過多還有可能是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癥或再生障礙性貧血。
3、月經周期短
黃體功能異常會導致月經周期短,一般小于20天,月經期長且淋漓不盡。
4、月經周期不規則
兩次月經間出現不規則的少量出血,大部分是雌性激素水平導致的。不過也有可能是某些疾病如生殖系統良性或惡性疾病、粘膜下肌瘤或子宮內膜增生等。
溫馨提示
女性平時應多留意月經情況,月經期做好保健,避免做劇烈運動或做體力勞動,不然會加重腰酸和下腹部墜脹感,導致月經量增多。月經期不能吃冷飲,如冰鎮飲料或冰激凌,不妨多吃溫熱食物,同時注意營養均衡。
家庭醫生超能團圖文創作打卡挑戰活動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金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