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讀書不保障命運會好好的對待你,但是書都讀多了,可以保障你更好的對待命運。”1
在那陽光和煦靜謐的午后,一位細膩優雅的老婦人為一個粗鄙聒噪的壯漢子朗讀某個章節的情緒,
“…當我們在黎明時分降臨,一生都在尋找、期盼等待,許下各種永遠無法兌現的承諾,此后其她女人的懷抱只是慰藉,總有那么一天,我們會回到母親的墳前,像條被遺棄的狗一樣哀嚎…”
“如果媽媽不愛他會怎么樣?”
“如果一個人的童年沒有得到足夠的愛,那還等著他去發現,不是嗎?”
……
……
“擁有了字典,我們就可以在字里行間遨游……”
“改變是種痛苦的過程,就像給一個近視的人一副眼鏡,忽然一下子看到太多了,都是缺陷,自身的缺陷。還不如從前一切都模糊不清的簡單。”
“你會從一個世界進入另一個世界。你在迷宮中走失……你停下來……你會做夢……”
粗線條的查爾曼,有著原生家庭的創傷,現今的生活也不盡人意。但雖然愚笨,他內心卻有著對個體生命最樸素的理解,他相信每個生命都有獨特的印記,都是獨一無二的靈魂。
瑪格麗特是位九十五歲高齡的老太太,她住在養老院里,這樣一位孤寡的老人,無論是日常的平淡里,還是在落寞幽閉時,都散發著骨子里的優雅與從容,而閱讀便是她呼吸的方式。
而通過閱讀和傾聽,生命曲線根本不會有交集的他們,共同為書中另一個有趣的靈魂震顫和傾倒。
不必與文字或作者相識,傾聽那一刻,便在瀏覽和體味另一個世界。
它們為你提供另一個視角,嘗試另一種可能,
當你從個人的局限和固執里掙脫出來,發現原來答案有更多的選擇,
而與自己的和解,對誤解的釋懷,也就是在那一剎那的領悟。
通透了人生的瑪格麗特用書籍的字字句句,拂去查爾曼心靈上堆積的灰塵,用溫暖細膩的文字啟蒙,帶給查爾曼另一個世界的光明,有趣的靈魂的交集,他們似友情,似親情,充滿愛。
關于愛的故事里,并不只有愛情。
當閱讀不再是功利的換取,不再是個人資本的積累,當學會把閱讀當做與另一個人的交談,學會傾聽,學會借別人的眼睛丈量世界,你就會獲取真相的更多答案。
即使改變不了當下的現實,也能夠讓心緒清淡從容,所有困惑你的疑問,在那里都陸續尋到前途的答案,所有引發焦慮的緊迫,在那里都書寫了命運的因果。
書籍給不出人文的終極答案,“多么偉大的作家,也不過就是在書寫他個人的片面而已”2,所以讀書未必是尋找完美,借別人閱遍人性與自然,接受所有的殘缺和遺憾,體會和理解人生的常態,并在之后獲得對命運的坦然。
書籍同樣給不出科學上所謂的真理,“課堂上學到的定理、公理,都是前人對自然界在現狀下最好的歸納總結,而隨著人類對自然和宇宙認識的加深,這些定理和公理都會有失效的時候”。3科學不是讓我們確定真理,而是無限接近真理。
讀書并未讓查爾曼獲得更好的工作、生活條件,但改變了他對家庭,對親情,對人際關系的看法和態度,生活不再只是焦慮和聒噪。
讀書也沒有改變瑪格麗特孤寡的現狀,但即使沒有查爾曼的出現,即使她仍留在那個死氣沉沉的養老院,也不影響她優雅的生活態度,因為她在傾聽過無數精神世界的訴說后,獲得慰藉和滿足,還有云淡風輕的通透。
無論宏觀世界的概念和形式如何變換,微觀世界個人的困惑和掙扎都未有本質的改變,我們僅僅是遵循人性的基本約束在生命體驗里輪回。
而書籍就是無數個完成生命循環的圓滿之后,留下的對所有疑惑和困擾的個人問答的總結和歸納。用閱讀去發現一個個與你截然不同的靈魂,原來他的獨白竟然如此有趣。若有指引,那是收獲,而若有靈魂的共鳴,那是文字帶來的慰藉與欣喜,或許你苦尋的靈魂的契合,是在另一個時空的光陰里。
“有時候我想,應該把我的心空出一塊地方,去盛放不切實際的白日夢,在書本里做過的旅行,簡單而直接的信任人的勇氣以及對爰的輕柔溫暖的眷顧。”
附一段片尾的小詩:
……
她以花為名,一生都在文字中徜徉,
在纏繞的形容詞中,在鶯飛草長的動詞中,
有人以剛掙脫,她卻以柔勝出,
溫柔地植入了我這塊硬邦邦的土地,
和我的心
……
別枯萎,還有時間,
再與我多分享一些
你的人生
……
……
1. 白巖松 2.托爾斯泰 3.施一公
李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