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崴腳,由于太頻繁地發生在我們身邊,所以大家都習以為常,基本都是認為沒什么大不了。崴腳如果沒有及時規范的治療,容易給習慣性崴腳埋下隱患,因此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然而崴腳,也就是踝關節扭傷,可能嚴重傷害踝關節的韌帶和軟骨,甚至出現骨折,需要手術治療。那么,為什么會崴腳,我們又應該怎樣正確處理踝關節扭傷呢?
崴腳要謹記
“休息、冰敷、加壓、抬高”
這8字處理方針。
休息就是崴腳后患肢停止走動,讓受傷部位靜止休息,減少進一步損傷。
冰敷是讓受傷部位溫度降低,減輕炎癥反應和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抑制腫脹。越早冰敷效果越好,受傷后有條件時應立即用冰袋隔著毛巾冰敷受傷部位,避免冰袋直接接觸皮膚,以防凍傷。如果是在公園或野外受傷時,則應盡量利用身邊的可利用資源進行冰敷,如用冰的礦泉水或用毛巾沾上泉水敷在受傷部位。受傷后24小時內嚴禁熱敷以防止加重毛細血管破裂、組織滲出,加重出血及腫脹。
加壓是使用彈性繃帶包裹受傷的踝關節,適當加壓以減輕腫脹。如沒有彈性繃帶可用衣服、圍巾、絲襪代替,加壓應在沒有明顯腫脹前進行,包扎時注意松緊適宜、力度均勻,不要過度加壓。
抬高是增加靜脈淋巴回流,減輕腫脹,促進恢復。用墊枕抬高患肢,高于心臟,不能抬高踝關節的同時上身坐起,那樣踝關節的血液不能向心臟有效地回流,從而達不到消腫的效果。
來源: 宣武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