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屈原投江地點:汨羅江畔的平江縣內,距離屈子祠20余公里, 屈原投江處——屈原潭、又名沉潭,相傳屈原在此自沉。
平江縣境內汨羅江發源于幕阜山,全長253公里,最后流入洞庭湖。汨羅江兩岸粉墻村舍,桃紅柳綠,民風淳樸,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那里有屈原墓、屈子祠等古跡。
屈、景、昭三姓分別源自楚武王、楚平王、楚昭王,這三族直到西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還是貴族。
事實上楚族為羋姓(大宗),及至熊繹被周天子封為楚王,熊繹之后的楚王將其子孫后代分封各地,各人均以封地為氏,于是“羋”姓衍生出許多氏(小宗),包括屈、景、昭等在內均為楚王族的分支,皆羋姓之后。
《大秦帝國》劇照
據說屈原的不朽詩篇《離騷》、《九歌》以及《九章》中的部分篇章都是在汨羅江邊一帶寫成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五日懷抱石頭投入汨羅江,以表達“眾人皆醉我獨醒”、不與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潔志向。
據說屈原投江后,沿岸的百姓紛紛劃舟搶救。后來就演變成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舉行龍舟比賽的習俗,人們用這種方式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
在屈原投江之后,楚國的老百姓怕江里的魚蝦會吞食屈原的尸體,便往江水里投下大量食物,而屈原正是死于端午節這一天,所以每到這個日子,人們便將食物投到江里,以此祭奠屈原,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聽過新年快樂,七夕快樂,卻從來沒聽過端午快樂的原因,端午,是個悲壯的日子。
屈原投江的那天,恰逢大雨天,湖面的小舟匯聚在了一處,人們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便紛紛站在小舟之上,久而久之演變成了賽龍舟的習俗。
高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