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是東北人,我愛東北,愛這里的黑土地,愛東北人豪爽的性格,更愛東北獨特的鄉音鄉情!
提起東北話不由得叫人扳起手指如數家珍。東北老輩人以前用過的老話說法和稱呼,現在的年輕人有不少已經不再使用,有時候我們說了小孩子竟然聽不懂。
比如我們小時候機動車輛很少,摩托車更是少見,偶爾公路上跑過一輛摩托車突突響,我們就說來了一輛屁驢子,稱摩托車為“屁驢子”。現在已經沒有人這么說了,我想這茬年輕人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屁驢子。
還有我們以前種地有一種裝種子的容器叫“撈斗子”,種地的時候挎在胳膊彎上點籽兒用,如今這種器具已經看不到了。你若說起“撈斗子”,年輕人根本不懂那是什么東西!
我現在還稱給牲口飲水的桶叫“為得羅”,水桶叫“水梢”
我們早些年經常補襪子,有一種木頭模具用來撐襪子方便縫補,我們管它叫“襪替托”,聽著像說外語哈!當然現在也沒有人補襪子了,“襪替托”已經成了少見的老古董。
每到開春兒,小雞開張了,就是產蛋了,家家都準備一種稻草編的窩,稱為“雞固籠”。當然現在沒有雞固籠也沒影響雞下蛋哈!
記得我小時候,我家倉房有個閑置的老物件,那就是一雙皮靰拉鞋,是我爹以前穿過的,整個鞋是一塊皮子做成的,鞋底和鞋面沒有接縫,結實得很,冬天的時候里面宣上靰拉草,再大的雪再冷的天穿上它也不凍腳。
以前我家里還有個“馬褥子”,我不知道是不是這幾個字,現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其實就是一種木制的凳子,非常的結實,用來放臉盆什么的。我清楚地記得我家的“馬褥子”凳面是一塊很厚的木板,整個凳子壯實的樣子八輩子也用不壞。
另外早些年家里困難時,我媽手工做過鞋,需要紡麻線,有一種纏線的小玩意叫玻璃錘,中間細兩頭粗的樣子,這些東西已經看不到了,年輕的一輩甚至都沒見過……我們現在也時常管額頭稱為“印棱蓋兒”,膝蓋是“菠蘿蓋兒”,還有我們小時候的玩具“嘎啦哈”等等……
還有“洋蠟”“洋火”“洋釘子”“洋柿子”“洋蔥”“洋漆盆子”“洋漆桶”
……都帶個洋字,是不是都跟洋人有關我就不得而知了。還有什么“得瑟”、“嘎哈”、“橫是”“曬臉”(曬臉跟得瑟的意思差不多)等等都是我們東北人常說的口頭語。我老媽現在也說一些以前老輩人常說的話,說那什么時叫“那很么”,把我們稱“母們”。
前些年,我姐收過幾年廢品,就是收破爛兒。她收瓶子時最多,有一次在樓道里收,出來一個年輕的媳婦,我姐上前就問 :“你家有沒有?”年輕媳婦問:“什么呀?”我姐說:“棒子!你家有沒有棒子!”那媳婦詫異又有點防備地瞪著我姐:“我家沒有!你要棒子干什么呀?我住樓上哪來的棒子呀,這一個樓里你也找不到一根棒子……”我姐說:“咋能沒有,家家都有,你家沒有喝酒的呀,喝完了酒那空棒子都扔哪去了?”
小媳婦說:“我們可不用棒子裝酒,我家用瓶子裝!”我姐哈哈大笑:“那瓶子不就是棒子嗎,都是一個玩意!”
姐回來學說這事,把我笑夠嗆,看來如今的小年輕的已經有很多老話他們確實聽不懂了。
還有多少東北的“嘎古”話,歡迎大家說說
何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