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口苦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癥狀,有的僅在早晨起床時感覺輕微口苦;有的口苦則持續一整天,吃東西如同嚼蠟,并且伴有口臭;也有些患者口苦持續幾天甚至幾個月都不見好轉。然而大多數患者對于口苦一癥卻并不重視,甚至認為認為口苦就一定是上火了,只需服用清熱藥物即可。
但其實口苦不一定是上火,如果一味的服用寒涼的藥物非但不能緩解口苦的癥狀,甚至可能加重癥狀并且損傷脾胃。那么這里可能很多人要問了,口苦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又應該如何治療呢?
從現代醫學角度看,口苦是一個并無特異性的自覺癥狀,消化不良、幽門螺桿菌感染、食物殘渣、細菌分泌物、口腔及鼻咽部炎癥都會導致口苦一癥的發生,此外如果經常使用抗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及消化道、神經內分泌、泌尿系、呼吸系等疾病也會引起該癥。雖然口苦作為臨床上常見的癥狀,但論及其病機,醫者往往無法給出相對圓滿的解釋。這也給許多患者在就醫時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中醫認為,膽為奇恒之腑,有貯藏并排泄膽汁和主決斷之功?!端貑枴て娌≌摗吩唬骸翱诳嗾摺∶麨槟懓D……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薄端貑枴ゐ粽摗份d:“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焙笫蓝鄵艘愿螣?、膽熱辨治口苦。《靈樞·四時氣》:“善嘔,嘔有苦,長太息,心動澹澹,恐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此多見于心膽兩虛,中焦虛寒,膽液外泄,寒飲上逆,嘔苦并見。可見導致口苦最直接的原因是膽液外泄。
但是膽汁生于肝,藏于膽,經肝之疏瀉入腸,輔助脾胃運化水谷。因此,口苦的病變部位,不全在肝膽,還涉及到脾、胃和腸等臟腑,飲食水谷消化過程中的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均可出現口苦。《素問·六節藏象論》:“凡十一臟取決于膽也。”李杲補充說:“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生則萬物安?!蹦憵獯荷?,余臟從之,所以十一臟皆取決于膽,十一臟功能的正常發揮,取決于膽的功能正常;而其功能失常也必會影響到膽的功能,進而出現膽泄口苦。
《東醫寶鑒》云:“肝之余泄于膽……膽附于肝,由經脈互為絡屬,構成表里關系?!备闻c膽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關,肝病多影響于膽,臨床多見肝膽同病。肝火熱盛、肝虛寒勞均可引起口苦?!端貑枴ゐ粽撈酚小案螝鉄釀t膽泄口苦”的記載?!额櫵蓤@醫鏡·射集》]中也言及:“如肝有火,脅痛日久,必遺熱于膽,則汁溢口苦?!睙釟庥筛渭澳?,膽府受熱則攝藏膽汁的正常功能被擾,導致膽汁外泄;邪熱并于膽經經氣,從經病角度看則表現為經氣盛實,經氣盛實則沿經逆上,膽汁隨逆氣上行至口則口苦。
脾胃與肝膽關系極為密切,肝隨脾升,膽隨胃降,肝木疏土,助其運化之功,脾土營木,成其疏泄之用。膽液,即膽汁,生于肝而藏于膽,為黃綠色液體,正常生理情況下具有促進飲食水谷消化和吸收的功能。膽為中精之腑,藏蓄膽汁,以時疏泄而助消化,主決斷。若膽不攝藏,膽汁外泄,則能上逆于胃并至于口,出現口苦之癥。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腐熟,胃氣以降為和。
正常情況下脾升胃降能保持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如脾胃納運失司,升降失調,燥濕不濟,則可導致飲食積滯或痰濕內停,久而化熱、化火,以致膽氣上逆出現口苦。若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則胃中水谷常挾膽汁逆出而發為嘔苦。此類口苦、嘔苦病證,多由邪犯于膽,膽氣不利,精汁不藏,逆流于胃,胃失和降,膽汁上溢所致,乃多因為木旺有余,邪乘脾土所引起??梢娖洳⌒岸嘁u于膽而病位多在于胃,病機總屬膽胃不和。
很多人都認為口苦皆為熱證所致,其實虛寒證所致口苦也非少見。朱丹溪在《脈因證治》中指出“膽熱則苦,口苦亦有肝虛寒者”。正如《太平圣惠方·治膽虛冷諸方》指出“若虛則生寒,寒則恐畏,不能獨臥,其氣上溢……是為膽虛寒之候也”。口苦主熱者,常伴有煩躁失眠,口干而欲飲,飲后覺舒,或舌面有麻辣感,或口臭。其舌質多紅或鮮紅,舌苔多見深黃,或老黃,或黃而干燥,或黃膩,脈多數。口苦主寒者,常夜間明顯,伴有口淡無味,渴而不欲飲,飲亦不多,或口中多涎,或口中咸澀,或口多清水。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張景岳在《類經》中亦提出“水極似火”的概念。當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論,臨證之時若患者素體偏于陽虛,年老體弱,或失治日久,或已服用過大量苦寒瀉火或滋陰清熱之藥,為內科慢性疑難病證,則應考慮為虛寒證。此外在特殊情況下,口苦尚可以假象出現于水極似火、真寒假熱的證候中。
因此辨治口苦我們不僅僅從清利肝膽濕熱一法論治。不同的病機決定了不同的治法,失治、誤治都會引起變證、壞證。所以當出現口苦一癥時,我們切記不可盲目使用寒涼藥物,而應咨詢專業醫生,整體審察,識臟腑、辨寒熱、察虛實,實者瀉之,虛者補之,勿犯虛虛實實之戒,遣方用藥才能有效。
以上相關內容表述望能讓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過點擊我頭像進行私信。
【聲明】:
1、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2、在任何情況下,文章中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之用,讀者不應單純依靠本文而取代個人的獨立判斷。對于因使用、引用、參考本文內容而導致損失、風險及糾紛,我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馬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