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天,我們分享一下張柏芝是如何在上海當媽的。
《讓生活好看》是檔觀察類綜藝,以年輕女性的生活為切入點,來展示現代獨居青年們的生活狀態。
幾名嘉賓分別是張柏芝、楊笠、吳宣儀、黃齡。
為此,我還特意去搜索百科輸入“張柏芝”名字,查詢她的相關信息。
張柏芝,1980年5月24日出生于中國香港,中國香港影視女演員、歌手。中國香港女演員、歌手,代表作《星語心愿》——引用自搜索百科
圖注:搜索百科中的張柏芝
節目播出后,好久不見的張柏芝連續上了好幾次熱搜。
并且都跟她兒子有關。
第一個熱搜(擇校)的起因是這樣的。
因為疫情,為了工作方便的張柏芝今年初就搬到了上海,三個娃暫時留守香港。
節目錄制期間,張柏芝正在幫大兒子Lucas和二兒子Quintus在上海找學校,準備接他們過來讀書。
常人眼中見多識廣的張柏芝,在見老師這個環節依然肉眼可見的緊張。
比如:出門前一直糾結該穿啥衣服。
太閃的,怕給老師留下不好印象。
太暗的,自己不滿意。
跟老師碰面后,又因為國語不流暢,一度緊張到語無倫次。
好在后續溝通比較順暢,張柏芝對所選的學校也挺滿意。
然后就迎來了第二個熱搜。
和老師相談甚歡的張柏芝一回家,就迫不及待跟倆兒子打電話“報喜”。
但事情并沒有她想象中順利。
Lucas對于被媽媽描繪得“十全十美”的國際學校,一直反應冷淡,拒絕過來面試。
期間,張柏芝試探了好幾次:你真的不想去看看嗎?
Lucas的回答都是:NO。
相比之下,Quintus的表現就暖心很多。
電話接通,先是關切地問“媽媽在哪兒”。
然后又搪塞說沒給媽媽打電話是因為“手機沒電”。
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樣子,又萌又搞笑。
但一說到轉學,Quintus的表現瞬間跟哥哥驚人一致,嘴里馬上喊著要掛電話,連張柏芝提議的“先去看看”都不同意。
這兩個片段看完,真心覺得張柏芝是個好媽媽。
因為首先,她對孩子的教育確實上心。
對于想讓兒子們來內地讀書的原因,張柏芝在跟老師的交流中提到過:香港的全英文教學環境,讓兩個孩子目前的國語水平幾乎為零。
尤其是Lucas,在跟張柏芝通話過程中,全程說的都是英文。
Quintus稍好,除了會粵語,偶爾還能蹦幾個漢語單詞。
這也是張柏芝的功勞,因為早在去年,張柏芝親自上陣教Quintus學中文的片段就上過熱搜。
由此可見,從小在國外長大的張柏芝,之所以千方百計想讓娃們來上海,除了日常陪伴,主要還是希望他們有機會學習中國文化。
最近幾年,有類似想法的香港明星還不在少數,比如Jasper,去年開始就被陳小春和應采兒轉到了上海讀書。
其次是教育觀念。
張柏芝“愛孩子”這一點,眾所周知。
基于此,平時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她都給了兒子們充分的自由度。
據張柏芝自己透露,Lucas和Quintus上學至今,她從來沒給兩個娃報過任何補習班。
張柏芝的觀點:分數和成績,并不能完全說明一個孩子優秀與否。
孩子成績不好,但說不定在其它方面有長項呢?
比如音樂、藝術、運動?
如果及時發掘和引導,小孩將來也有可能成為很優秀的人。
由此,不禁想起前段時間大火的《小舍得》。
拋開田雨嵐因為兒子成績對其實施的各種情感控制不論。
就說推崇“快樂學習”的南儷和夏君山,在女兒成績始終跟不上、屢次拖后腿的情況下,最終不也同樣“人設反轉”,加入了補習大軍?
所以,張柏芝這種在媽媽們身上難得一見的底氣和不焦慮,讓她在孩子的學習方面始終表現很寬容。
而她之所以能在這么水深火熱的教育環境中堅持做自己,除了自身經濟實力和孩子異于常人的天賦,說到底,還是因為愛孩子,舍不得讓娃受委屈。
透過張柏芝跟孩子們的日常相處,也能看出她確實是個“只有兒子沒有自己”的慈祥老母親。
打電話那一段。
正處青春期的Lucas對媽媽始終愛答不理。
一直密切關注兒子情緒的張柏芝在做了一大通鋪墊后,才小心翼翼說出了學校的環境、位置、設施,諸如“學校比香港的大十倍”、“設施、設備超齊全”、“足球、籃球你可以任意選”啊...之類。
都被兒子冷漠拒絕。
對此,張柏芝非但不生氣,反而在Lucas一再表現出不耐煩之后,及時轉移了話題。
如她自己所說:什么都不怕,就怕兒子。
這種“奉獻型”的親子關系,不僅體現在張柏芝對孩子們的日常點滴中,甚至已經刻在了她的骨子里。
第三個熱搜。
張柏芝在節目中說兒子經常吐槽她說話嗓門大。
真實原因是她有只耳朵聽力有問題,所以說話的時候不會自覺音量提高。
但為了不讓娃擔心,她一直沒把自己“耳弱”這件事告訴他們。
這條熱搜,曾引發了網友大面積熱議。
感動派表示:太偉大了,今后一定要對媽媽好一點。
反對派認為:耳弱又不是啥大問題,有啥不能告訴孩子的?
實際上,張柏芝不把身體疾患告訴孩子這一點,正好契合中國傳統的親子關系。
不止是張柏芝,我們周圍的很多父母,在身體有些無傷大雅疾病的情況下,幾乎都會選擇瞞著兒女。
父母的出發點,當然是不想讓子女操心。
但與此同時,他們卻忽略了由此可能帶來的其他后果。
比如,萬一引發和兒女們的誤會或矛盾,值不值?
又比如,子女知道真相后,會不會內疚?
等等。
這種自我感動似的親子關系,在今天看來雖然不可取,卻仍然在潛移默化地一代一代延續。
除此,拋開最基本的母性,張柏芝對孩子的愛和包容,跟她的經歷還有點關系。
張柏芝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從心理學上講,這類童年缺愛的小孩,長大成人之后,會倍加渴望被人需要。
而能讓一個人完全不計回報、心甘情愿付出的,無疑只有嗷嗷待哺的孩子。
因為孩子在依賴你成長的同時,你也會得到他們全部的愛和信任。
這也是很多人渴望小孩的內在原因之一。
早在2004年,24歲的張柏芝就在《康熙》中對小S說過:我13歲就想結婚了,我是因為喜歡小孩,所以才會想結婚。
不管跟誰結婚,必須在律師樓去簽好協議,如果離婚,小孩歸我。
誰曾想,一語成讖。
張柏芝跟謝霆鋒當年有沒有簽過協議沒人知道,但她早年間無意中說過的話,卻在多年后都被一一實現。
不能不說是命運弄人。
之前在一些節目中,張柏芝說過她只要在家,就會給兒子們做飯。
但后來因為Lucas的飲食喜好,她又網友被群嘲過“說謊成性”。
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張柏芝到底會不會做飯,成了個未解之謎。
這次錄節目,不知是不是為了洗刷多年的“冤屈”,張柏芝特意去菜場買好食材,回來煲了鍋湯。
講真,雖然廣東靚湯的食材讓咱們有些看不懂,但從買菜、洗菜、切菜的熟練程度來看,張柏芝說她在家經常做飯這件事,應該是真的。
買菜期間還有個小插曲。
把菜買好之后,張柏芝拿著百元大鈔讓老板找零,老板連連搖頭:沒有零錢,沒有零錢,用支付寶(或微信)。
張柏芝一臉蒙圈:支付寶?微信?我沒有。
老板同樣震驚:都沒有,你平時怎么付款?
張柏芝:就...現金啊。
雖然有點好笑,但張柏芝說的的確沒錯。
當我們全民“一機在手,天下我有”的時候,歷來以國際大都市自居的香港,至今為止,都還實打實地使用著現金支付。
這也難怪,初來乍到上海的張柏芝會遇上類似尷尬了。
都說“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無論如何,都希望千帆過盡的美女媽媽張柏芝能在往后的日子開開心心,得到兒子們加倍多的愛。搜索百科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不以物喜)
高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