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數日前有位發小在微信里問我過節會不會回去,我回信答道:“有想過回去,但想想還是不回去。”
發小不解,繼續勸說道:“忙得沒有閑就算了,逢年過節的意義,就是親朋好友們借機聚聚,以增進感情?!?/p>
我回道:“早已親疏友離,回去已無意義,還不如一個人在外清靜自在,既省事、又省錢、還省心,吾能三省,何樂不為?”
發小沒有再繼續勸說,我估計是我這幾句毫無情感色彩的冷言涼語,于不經意間把他的心給觸動到了。我也沒有再過多解釋,現實就是這樣,我只不過是說了大實話罷了。
華裔歌手費翔在35年前曾唱道:“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歸來吧歸來喲,別再四處飄泊.....”
在更早時期詩人余光中也曾這樣寫道:“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上溯千年有位叫賀知章的老兒更是在其詩作《回鄉偶書》中感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p>
當年被《故鄉的云》深深打動、由心感動的少年,如今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再也聽不到來自故鄉的呼喚,心里也不敢再奢望故鄉能抹去自己心頭的創傷。
內心裝滿了鄉愁的余光中老師已于三年前駕鶴西去,終于葉落歸根、魂歸故里,曾經漂泊異鄉的無奈已成為詩人生前的傳說故事。鄉愁已隨煙云去,世上再無余光中。
再細細品讀《回鄉偶書》,這心里不禁五味雜陳百感交集。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還有故鄉的孩童會笑著問’客從何處來’?如果我現在回去,又有多少親朋故友會把我當成個’客’?我又能見到幾張真誠好客的笑臉?
何謂“客”?客客氣氣、謙和禮讓、相敬如賓也??蜌膺€有另外一重意思,那就是“言行虛偽客套,并非出自真誠。”
再回去已是個自遠方來的客,故人相見出于禮儀,彼此違心的客套一番,想想這樣的場景都覺得很沒意思,既麻煩了別人、又擰巴了自己。
不再能讓自己魂牽夢繞、歸心似箭的故鄉,不回也罷。
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