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989年11月30日,新中國33位軍事家出爐,他們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葉挺、楊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云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林彪。
1955年的全軍授銜儀式
1994年,中央軍委又增補了三位早期犧牲的軍隊高級將領——黃公略、方志敏和劉志丹。至此,共和國36位軍事家確定。在這36位軍事家中,除了6位黨和國家領導人、10大開國元帥加上十大將外,還有10位在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和軍隊高級將領。六位國家領導人是:毛主席、周總理、朱委員長、軍委主席鄧小平、楊尚昆主席和李先念主席。十大元帥和十大將就不介紹了。十位犧牲的軍隊高級將領是(按犧牲先后排序):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黃公略、方志敏和劉志丹。
任新四軍六師師長的彭雪楓將軍
那么,有個問題來了,既然開國十大將都入選了軍事家之列,那就說明10位先烈如果不犧牲,授銜時起碼是大將或元帥。那么軍事家和元帥相比較,哪個地位更尊崇、含金量更高呢?其實,軍事家是稱號,而元帥是具體職務。建國之初,元帥和大將、上將、中將等軍銜是對應行政級別的,中將以上算是高級領導人(少將及以下不算)、可以稱為無產階級革命家。元帥對應行政三級,享受政治局委員待遇,其實就等于是副國級干部、每月工資450元。大將對應行政四級,享受副總理待遇,也是副國級干部,每月工資400元。元帥和大將,算是黨和國家領導人,能稱為軍事家。開國上將對應行政五級,待遇等同于國務院秘書長,但不能稱之為國家領導人,也不能稱之為軍事家。上將和中將,都是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將就可以單獨配備警衛員、秘書、保健醫生、專職廚師。但少將就享受不了以上待遇,且稱呼也不能叫高級將領,更稱不上軍事家或國家領導人了。但少將也叫將軍,比大校強得多,也能享受一些特殊待遇。
毛主席為元帥授銜
由此可見,軍銜的含金量更高,分量更重。而軍事家只是一個稱號而已。大將就算是軍事家,那元帥就比軍事家高得多了。軍銜等同于職務,也跟級別和工資掛鉤,而軍事家只是一個名號而已。1955年評軍銜的時候,有不少人為自己鳴冤叫屈,為了肩膀上能多一顆星,爭的面紅耳赤,甚至爆粗口。典型的如鐘偉、段蘇權、王近山、王必成等。但反過來說,他們公開站出來爭,正說明他們心底坦蕩,當然,爭的不光是待遇,也是軍人應得的榮譽。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
當然,站在咱們平民百姓的角度去看,就是少校也不算小了!少校也是營長啊,也能帶兵四五百人,復員到地方,也能在縣里當個局長、科長啥的,已經很不錯了。至于團長,那就相當于縣長、縣委書記,還有啥不滿足的呢!
前排右二為項英
實際上,有一個人沒有入選軍事家行列有點虧,也讓筆者有點想不通,他就是項英將軍!當年新四軍的一把手,皖南事變時被叛徒殺害。項英早期是工人運動的領袖,1922年就入黨,他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職務一度高于毛主席,無論是在黨內或者是在軍隊中,項英的職務和級別都很高,曾經是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東南分局書記、新四軍軍分會書記、新四軍政委,按說,他有資格入圍軍事家之列,但是沒有,令人感到很遺憾。
張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