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又是一年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首先是一個節(jié)氣,作為節(jié)日又被稱為“踏青節(jié)”,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的只有清明。
《淮南子·天文訓(xùn)》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fēng)至。”
《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清明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人的生命意識與家國情懷的一個節(jié)日,它包含了中國人的生死觀、善惡觀、宇宙觀,傳達了中國人的信仰。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令人“斷魂”的,并不只是對逝者的無盡追思,更有對世間萬物的悠遠感懷,對故鄉(xiāng)、親友的深深牽掛。
這一天,我們低頭追思永逝的親人。
這一天,我們抬頭邁向生機綻放的春天。
清明至,寄相思
據(jù)明《帝京景物略》記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dān)提尊榼,轎馬后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
此種情景,今日雖已不太容易見到,但清明節(jié)以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卻從歷史古卷里走來,至今從未散去。
現(xiàn)在的祭祖已然簡化了許多,就是“燃香奠酒”,然后在墳前焚燒紙錢,并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緬懷祖先的恩情。
有人覺得祭祖是迷信,但這種觀點未免太狹隘。
孔子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意思是,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
對祖先的懷念和感恩,體現(xiàn)著后世對祖先的“不忘”與“情深”,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孝道。
找風(fēng)水要找源頭,孝親祭祖,便是風(fēng)水之源。
我們的生命從哪兒來的?從父母祖先那里來的。那父母祖先就是什么?就是我們的根。一個家族如同一棵樹,我們給樹澆水的時候要澆到根上,才能根深蒂固,自然枝葉茂盛,最終參天如蓋、家族興旺。
所以人的福報來自于哪兒?來自于孝順父母、敬重祖先,這是最重要的一條。
馮友蘭先生說,“行祭禮并不是因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禮的意義是詩的,不是宗教的”。
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著一份對已故親人的思念,雖已是天人永隔,但這份念想?yún)s始終不曾淡忘,每到清明時節(jié)便愈加強烈。
故人已逝,記憶永存,忘卻的是傷痛,不忘的是思念。
清明節(jié),我們要憑吊的,是一份濃稠的相思;要表達的,是一份深深的懷念。
只要心靈足夠虔誠,祭祀形式和祭品種類,并不顯得那么重要。
一壺酒,祭奠過往的追思;一縷香,寄托未來的希望。
讓我們一起為逝去的親人,點一盞心燈。
讓我們深切的緬懷,寄托無盡的思念與懷念,祝福他們一切安好,祈求我們歲歲平安。
年年今日,追憶曾經(jīng)的美好;終有今日,你我再見把酒言歡。
清明節(jié),
捎去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捎去想對他們說的話語,
捎去對子孫祈禱的心愿,
捎去那些紛飛的祝福和夢靨。
清明節(jié)來到,
逝去的親人啊,
愿你們一切都好!
一年一年的清明,
一歲一歲的牽掛,
一次一次的想念,
一分一秒的記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我們都是時間的旅人,也是歲月的過客。
世間沒有永恒,生命不能重來,
唯有綿延不息的愛與念,會在時間中永存。
已逝不可追,未來猶可期。
慎終追遠,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一壺酒,足以慰風(fēng)塵;
清明一行淚,無以祭先人。
愿在天堂的親人清凈安息,
愿在塵世跋涉的親人歲月靜好!
更想告訴你,當(dāng)愛的人活著時,
盡己所能,關(guān)心、照顧、陪伴,
請用力愛他們,不留遺憾。
人生永遠沒有如果,珍惜擁有。
愿你所懷之人,不在遠遠鄉(xiāng);
愿你所念之人,近在咫尺望。
感謝你們讓人明白:
人的生命何其短暫啊!
有生之年宜應(yīng)好好珍惜。
珍惜稍縱即逝的年華,
珍惜身邊的人和事。
不要等一切來不及的時候,
而徒增悔意。
生死是我們唯一不能左右的事,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
坦然而快樂地告別。
比起害怕離別,恐懼死亡,
不如去面對它,
用愛去溫暖它,
或許這就是清明節(jié)最美的意義。
陳楠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zé)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