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以前說過,俄羅斯這個國家做事突然性很強,而且讓人意想不到。不過有些事還是有規律的,俄羅斯受到威脅時,就會進行演習,向敵對國家亮出“殺手锏”。還有個規律挺有意思,西方如果對俄羅斯打壓制裁時,俄羅斯就會突然在北極地區演習,而且演習規模很大。外界不明白,俄羅斯一不高興就在北極亮劍,到底有意圖?其實這是俄羅斯應急反應,與人一樣,受到威脅時就會做出應急反應。
2021年4月6日,從俄羅斯媒體得知,俄羅斯防長宣布:俄國防部將對俄所有軍區進行戰備檢查,此次戰備檢查涉及俄軍各兵種,而且在戰備檢查期間,俄軍在各大軍區、極極地區、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101個訓練場、520個期間進行4千多場演習。紹伊古要求,戰備檢查期間,要確保人員和裝備的質量和安全。
另外,4月底,俄羅斯面對西方打壓,還有一個動作很突然,那就是征召預備役,無論是戰備檢查還是征召預備役,其實兩者都是備戰姿態。雖然俄羅斯媒體發布的信息很短,但釋放的含義卻很深。為什么俄羅斯選在此時進行戰備檢查并征召預備役?
我們探討俄羅斯突然進行戰備檢查這件事,應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戰備檢查?關于戰備檢查,顧名思義就是“部隊戰備狀況的檢查。檢查內容主要包括戰備教育、戰備訓練、武器裝備、行動方案、戰場設施、物資儲備等”。
用通俗的話講,馬上要打仗了,軍隊戰備狀況能否達到作戰要求。戰備檢查雖然是例行性軍事常規行動,但在某些時期戰備檢查的含義不同。
戰備檢查過后,軍隊可視敵情進入戰備等級狀態。我國戰備等分1、2、3、4級,俄軍具體的分級與中國差不多。進入戰備等級后,表明軍隊已經具備打仗的條件,即使進入四級戰備等級,可以跳躍到1級,從1級直接進入戰斗狀態。
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每年的戰備檢查是軍隊的重要科目。因為軍隊要時刻打仗,誰也不知道明天戰爭是否會來臨,如果軍隊戰備不充分,打仗必敗無疑。
而遇到特殊情況,比如鄰國軍事異動,或者敵對國家對其挑釁,這樣的戰備檢查就是戰爭狀態前的準備工作,比常規情況下還要嚴。
聯系到俄羅斯當前情況,烏克蘭躍躍欲試,不斷增兵烏克蘭東部,大有一舉解決烏克蘭東部之勢。而且烏克蘭這種狀態,是在美國鼓動下進行的。聯系到年初,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顏色革命”,以及美國派軍艦在黑海等地挑釁,這些都是非常規狀態。還有東歐一些國家驅逐俄羅斯外交人員。因此,俄羅斯這次戰備檢查也是戰前準備。面臨這種情況,如果不進行戰備,這個國家也沒救了,但俄羅斯卻是一個警惕性極強的國家。
對于俄羅斯進行戰備檢查,外界評論很多,認為俄羅斯是應對烏克蘭,因為烏克蘭在美國的唆使下,大有與俄羅斯打一仗的形勢。因此,俄羅斯此次戰備檢查是為了應對烏克蘭。
雖然有這個意圖,但此次俄羅斯戰備檢查是全軍同步展開,而且在不同方向軍區以演習方式進行。這是俄羅斯向西方示威一種姿態。
我們都知道,美國從不同方向、不同方式對俄羅斯挑釁。今年3月初,就有專家稱,美國對俄羅斯進行了全方位打壓,各個方向都有,因此俄軍不能集中應對。所以俄軍這次戰備檢查也是各個軍區、各軍兵種同步進行。
聯想到俄羅斯3月在北極進行強悍演習,特別是核潛艇突然破冰而出,讓美國害怕。因為這意味著俄羅斯具備二次核反擊能力。
現在再進行戰備檢查和征召預備役人員,俄羅斯明擺著向西方叫板:不服來干!實踐證明,靠嘴反擊沒什么力量,也只有展示軍事實力,才能讓敵軍害怕。以俄羅斯的軍事實力看,與美國旗鼓相當。為什么美國總要打壓俄羅斯,就因為俄羅斯具備抗衡美國的軍事力量。
現在俄羅斯并不是秀肌肉了,而是進入戰備狀態,這種戰備檢查,隨時可以進入戰爭狀態。所以西方國家應該讀懂俄羅斯的意圖。
俗話說:“以戰止戰”,只要向戰爭狀態準備,才能避免戰爭。如果一支軍隊像小綿羊一樣,或者像待出閣的姑娘,沒人害怕你。只有敢打才能不怕打。軍隊從人員到裝備,都是為了戰爭而生。
美國為什么害怕俄羅斯,就因為俄羅斯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和強大軍事裝備。我們都知道俄羅斯被稱為“戰斗民族”,有一種不服來干的性格。甚至認為俄羅斯做出的動作很莽撞,讓人外界不解。但返回頭來再看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我們會發現,其實俄羅斯每次在受到打壓時都會敢于亮劍,并不是嚇唬西方國家,而是擺開架式要和你干,因此西方國家才害怕。
主席曾說“美帝國主義就是紙老虎”,這是站在我軍敢打硬拼的底氣上說這番話。朝鮮戰爭中,我們以鋼鐵般的毅志,以不怕犧牲的精神,打敗了擁有全球最先進武器美國的“聯合國軍”。
現在美國不僅挑釁俄羅斯,甚至也同時打壓挑釁中國。目前美國在中國南海、東海地區不斷挑釁,甚至派出航母到南海,從媒體資料來看,我航母也到灣灣附近,這就是一種氣勢,如果老美再挑釁,可以一舉拿下灣灣沒什么大不了的。
對于美國的打壓,以及無底線的挑釁,也應該像俄羅斯那樣全面亮劍。因為任何一場戰爭都是在不經意時刻發生,隨時應對不測。老美就欺負弱的,強大的國家,老美只會玩陰的。
還是老祖宗那句話:“積谷防饑有備無患”。目前目標就是灣灣,全力以赴拿下灣灣,問題就迎刃而解。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高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