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計算機病毒是隱藏在計算機系統中, 利用系統資源進行繁殖并生存, 能夠影響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行,并可通過系統資源共享的途徑進行傳染的程序。 簡單地說,計算機病毒是一種特殊的具有破壞作用的程序,是人為制造的,具有傳染性,屬于軟件的范疇。當計算機運行時源病毒能把自身精確地拷貝或者有修改地拷貝到其他程序體內,影響正常程序的運行和破壞數據的正確性。
計算機病毒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傳染性:是計算機病毒的主要特征,計算機病毒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它可以將自身的復制品或變種通過內存、磁盤、網絡等傳染給其他的文件、系統的某個部位或其他計算機。
2.破壞性:計算機病毒的目的在于破壞計算機系統,表現在修改和刪除大量的文件和數據,占用系統資源使系統運行速度下降,使系統無法運行甚至癱瘓。
3.隱蔽性:是指計算機病毒進入系統后不易被發現,具有傳染的隱蔽性和存在的隱蔽性。
4.潛伏性:病毒具有依附其他媒體而寄生的能力,它入侵系統后不立即發作,可以潛伏幾周、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而不被發現。
5.激發性:是指計算機病毒是有控制條件的,當外界條件滿足計算機病毒發作條件時,計算機病毒開始傳染或破壞數據。
病毒的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也不同。
1.文件型病毒
這類病毒攻擊的對象是文件,并寄生在文件上 ( 主要感染各類可執行文件 ) 。當文件被裝載時,病毒程序運行。
2.引導型病毒
主要傳染磁盤上的系統引導區,它是把病毒程序加入或替代部分操作系統進行工作的病毒。系統一啟動時病毒就被激活。
3. 網絡病毒
上面1,2兩種病毒是傳統的,網絡發展后出現了網絡病毒,它占用網絡帶寬,造成網絡擁塞甚至網絡系統癱瘓。這種病毒通過網頁瀏覽、郵件收發、文件下載傳播,傳播速度快,清除難度大。
所有的計算機病毒都是人為制造的,來源大致分為以下 4 類:
(1) 計算機專業人員或業余愛好者惡作劇而編制出的病毒;
(2) 公司為保護自己的軟件產品而編制的病毒;
(3) 為達到某一目的的惡意攻擊或摧毀計算機系統而編制的病毒;
(4) 在研究、開發軟件過程中,由于未估計到的原因而對它失去控制所產生的病毒。前三種情況是人為故意所為,最后一種是人為無意所為。
1. 病毒的防范: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個:網絡和U盤,要防止病毒的侵害,就要以預防為主, 堵塞病毒的傳播途徑。
常用的防范策略:
(1)安裝殺毒軟件
(2)安裝個人防火墻
2.病毒的檢測和消除:為防止計算機病毒的侵害, 一方面預防, 一方面還要經常檢測和消除病毒。檢測和消除病毒的方法有兩種,一是人工檢測和消除,一是軟件檢測和消除。
(1) 人工檢測和消除:由計算機專業人員進行,可通過找出有病毒的內容將其刪除或用正確內容將其覆蓋來消除病毒。該方法難度大,技術復雜。
(2) 軟件檢測和消除:使用殺毒軟件 ( 如瑞星, 360等) 進行檢測和消除。該方法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適用于一般計算機用戶。
除以上兩種方法外, 還可通過對磁盤進行格式化來消除病毒。 由于采用此方法時磁盤上的信息也同時被消除, 故應慎重使用。
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