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第 17 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
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主要領域: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
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是最有前途的發展方向。國際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里程碑,人類由此進入信息化的社會。
生物工程師在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細胞學、微生物學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綜合性技術科學。克隆技術尤為引人注目。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1)速度快──不僅涌現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
(2)范圍廣──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的革命。
(3) 影響大──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 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 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較
比較內容 第一次(工業革命或產業革命) 第二次(電力革命) 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
開始時間 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70年代 20世紀四五十年代
完成時間 19世紀上半期 19世紀末20初 正在進行
主要發明 珍妮機蒸汽機火車機車汽船 內燃機汽車電燈電話飛機汽艇 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工程生
物技術(克隆)取得重大突破
標志性發明 蒸汽機的改良 電力的廣泛使用 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
領先國家 英國 美、德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實質 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 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 電氣化發展到自動化、智能化
進入的時代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網絡信息時代
交通工具 汽船(輪船)、火車 電車、汽車、飛艇、飛機 宇宙飛船
動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機(煤炭) 內燃機(石油)發電機電動機(電力)核能
★我們如何面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戰?
1)、從國家發展角度:
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綜合國力,為科技發展奠定物質基礎。
②大力發展科技文化教育事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③重視、尊重人才,充分發揮科技人才作用。
④建立知識創新體系,鼓勵知識創新。
2)、從個人角度:
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勇于開拓,才能適應經濟知識時代的挑戰。
②從身邊做起,把握全球化發展機遇,積極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
王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