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生于此。
石窟則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盛于唐,終于清末。歷經10多個朝代陸續營造長達1400余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
石窟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余尊 與莫高窟、云岡石窟并稱中國三大石窟 。
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儀態雕刻的盧舍那大佛,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郊約13公里的龍門山上。交通十分便利,市區有83路、51路、60路多輛公交可以到達。
自建造以來盜鑿破壞十分嚴重。早在唐武宗時期因為滅佛運動,使石窟蒙難。清末和民國初年石窟造像被盜嚴重。
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
主佛手臂被人為破壞,旁邊的佛像也不同程度的被人損毀,這些損毀給中國石窟藝術帶來巨大的損失。
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龍門石窟造像受到了瘋狂的盜鑿,許多頭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國的文物商人收購。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
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
名。
萬佛洞位于龍門西山中部的崖壁上,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年間(公元608年),是專為唐高宗、武則天做“功德”而開鑿的功德窟,應窟內南北兩壁所雕15000尊小坐佛而得名。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
魚躍龍門的傳說故事,便發生在今洛陽龍門石窟所在地。李白《贈崔侍御》:“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
這樣的客房干凈、衛生,每晚九十元不算貴。
2021.5.3
丁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