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如何吃黃芪才不上會火
黃芪是有名的滋補中藥材,已經有兩千多年的藥用歷史,歷代很多中醫家都對黃芪青睞有加,稱其為“補藥之長”、“補氣諸藥之最”。
黃芪具有良好的補益作用,可作為“平民補藥”,能夠改善氣虛引起的各種病癥,起到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作用,但是黃芪吃不對的話,很容易會上火,甚至導致血壓升高!
68歲老大爺患高血壓病已經有15年,一直吃降壓藥維持,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提高身體抵抗力,他每天用30~40克黃芪泡水,喝了半個月,他感覺身體越來越燥熱,還覺得有些心慌和心悸,到醫院一量血壓,高壓竟然升到180 毫米汞柱,低壓升到120 毫米汞柱。
在醫生的詢問下,推測其血壓升高與黃芪有關,停用黃芪后,大爺的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黃芪對血壓是有影響的,而且黃芪對血壓的調節具有雙向良性調節作用。
藥理研究顯示:小劑量使用黃芪時,能夠幫助提升血壓,大劑量使用時能夠幫助降血壓。
黃芪可以改善心功能,從而達到明確的強心作用,這是黃芪升壓的作用機制;而另一方面,黃芪還能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這是黃芪降壓的作用機制。
當代名醫鄧鐵濤先生就善用黃芪調節血壓:治療低血壓,善用補中益氣湯,黃芪用量不超過15克,治療氣虛痰濁型高血壓,黃芪用量需增至30克以上。
如何服用黃芪不上火?
黃芪雖是補藥,但是如果缺乏全面的辨證,補藥入口也可能變成毒藥,危害很大,黃芪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出現“上火”癥狀,如面紅、心煩、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壓升高或頭暈等。
如果患者屬于肝陽上亢型,或者有眩暈、頭痛、頭脹、煩躁、易怒、面紅、目赤、口干、口苦、小便短少、舌紅、苔黃等癥狀,這種情況是不適合吃黃芪的,否則容易上火。
還需要指出的是,老年人、幼小者、身體虛弱者在春季不建議多喝黃芪泡水。雖然黃芪可以益氣升陽,但黃芪固表作用也強,春季氣候變化快,年老體弱者容易反復感冒,當身體已經感受外邪時再用黃芪,就會變成“閉門留寇”,把病邪留在體內,這樣反而會加重病情。
我是小玲藥師,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
關于能降血壓的中藥,小玲藥師建了一個專欄《57種降壓中成藥總結與對比》,4.22知識節活動期間(4月19日-4月22日),降價至30元,如果有需要的網友,可以點擊購買
參考文獻:高燕菁. 黃芪泡水 到底是升壓還是降壓?[J]. 家庭中醫藥,2021,04:72-74.
陳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