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小人國中,他是那個飯量巨大、力量無窮、威風勇敢、無所不能的巨人山??柘履苄熊?,徒手能拖艦。出行會吸引眾人熱情圍觀,場面如國王大駕光臨。
在大人國中,他只是個會說人話、會模擬動作的三寸小玩偶,木頭水槽里劃船,銀碗奶酪里游泳,被猴子強行抱走喂食,被畫眉搶走甜餅,后來被老鷹當作縮在殼里的烏龜叼走,扔入大海。
飛島國參觀“天文學家之洞”,與鬼魂對話;慧骃國與馬兒為友,與灰馬暢談人類社會。
他是誰呢?
他就是《格列佛游記》的主人公格列佛-----一個酷愛冒險,經歷曲折又豐富的游者。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充滿離奇想象的小說。小說以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險的經歷為線索,一共由 四部分組成:《小人國歷險記》《大人國奇遇》《飛島國游記》《慧骃國游記》
英國著名作家喬治·奧威爾曾說:“如果要我開一份書目,列出哪怕其他書都被毀壞時也要保留的六本書,我一定會把《格列佛游記》列入其中。”
1726年,《格列佛游記》在英國首次出版,三周售出一萬冊。后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也成為我們的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之一。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愛因斯坦
一、想象豐富多彩 情節曲折離奇
讀這部小說,你無時無刻不被作者豐富多彩的想象,曲折離奇的情節所吸引,所感染。
我的腦海里經常浮現這樣有趣的場景:
格列佛躺在地上,五六個小人在他的手掌里跳舞。
小人國軍事演習,格列佛巨人一般站在那兒,兩腿盡可能地分開,步兵二十四人一排,騎兵十六人一排,擂鼓揚旗,手持長槍從他的胯下行軍。
在小人國中,格列佛多少是帶著一種優越感的,無論從體型、力量、智慧,格列佛都是強者,他無時無刻不讓小人國的成員感覺到威脅。
可是到了大人國,格列佛卻成了不折不扣的小人。
大人國里什么都是大的。貓有公牛的三倍大,猴子如大象,蘋果像啤酒桶,甚至冰雹都有歐洲的1800倍。海水還不到巨人的膝蓋,所以,格列佛常被他的保姆葛蘭達克莉用較小的箱子帶著出去玩耍。
身份的巨大落差,讓格列佛一時無法接受。為了活命,他淪為了會說人話,會模擬動作的三寸玩偶,被富農當作搖錢樹。后來被賣到王宮,贏得國王和王后的喜愛,卻遭到弄臣矮子嫉妒,把他塞進空骨頭里動彈不得,丟進盛著奶酪的銀碗里差點嗆死。
想象大膽,構思奇特是這本小說的一大特色。那么,作者是如何來表現的呢?
1、多種寫作手法巧妙雜糅,語言生動,內容豐富。
格列佛初到小人國時,為縛住他這個龐然大物,小人國可是費了不少人力物力。
“他們在我周圍豎起了八十根柱子。工人們用繃帶將我的脖子、手、身子和腿全都捆住,然后用包扎線粗細的繩索把繃帶送到木柱頂端的滑輪上。九百名壯漢齊拉繩索,用了將近三小時,才把我吊起來放到了機器上。”
“我全身被繩索捆得結結實實,有一千五百名四村半高大的御馬拖著,聲勢浩大地向半英里外的都城進發。”
數字的使用,凸顯了小人國的人類及各種事物的小,準確、形象、直觀。
“那匹御馬雖然經過很好的訓練,但是看見了我,還是像撞見一座搖動的大山,驚得它前蹄懸空立起,嘶叫起來?!?/p>
比喻和夸張手法的運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格列佛在小人國的巨人山形象,就連訓練有素、見慣大場面的御馬見了他也不免大驚失色。
“我曾饒有興趣地看到一位廚師,給一只不及普通蒼蠅大小的百靈鳥梳理羽毛,也曾看到一位年輕的姑娘,手拿細得看不見的絲線穿一枚小得看不見的針?!?/p>
這一段采用類比的寫法,把小人國百靈鳥的小和針的細,形象直觀地傳達出來,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整部小說,作者通過比喻、擬人、夸張、類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創造出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語言詼諧幽默,讓人忍俊不禁,自然而然會被吸引著不斷閱讀下去。
2、恰如其分的細節描寫,現實與幻想的粘合劑。
“我冒險擰開了把椅子釘在地板上的螺絲,將椅子挪到正對天窗的下面,再用螺絲把椅子固定好。我爬上椅子,把嘴盡量湊近窗口,用我懂得的各種語言高聲呼救。接著,我又把手帕系在我隨身攜帶的手杖上,伸出窗外,在空中搖動了好幾下。”
“擰、挪、爬、湊、系、伸、搖”這一系列動詞,描寫的是格列佛為獲救而做出的種種行為,那種迫不及待的心情,不顧一切的掙扎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是任何身處困境的人的真實反應,主觀形象,合情合理,如夢如幻。
還有,初臨慧骃國見到“耶胡”,對“耶胡”的長相、動作、行為的描寫刻畫形象逼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為推動情節的發展做了鋪墊。
二、寓辛辣的諷刺于敘述描寫之中
小說情節豐富多彩,引人入勝,比較適合青少年閱讀。如果你只是把這部小說當作一部有趣的童話故事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本書的意義已超越了“兒童讀物”的范疇,很大程度上,作者也是借這部小說來表達對英國當朝統治者的不滿和諷刺。
對現實的諷刺在小說中隨處可見。
以“大端派”和“小端派”之爭,諷刺當時英國社會新教和天主教關于教會儀式無謂的爭執。
以“繩舞”和“跳躍”的官員選拔方式,諷刺當時英國的政治的腐敗。
“他們的目標是:應用這些新方法和工具以后,一人能干十人的工作,一周之內可以建造一座宮殿,物品經久耐用永遠不會損毀,地上的一切果實則我們要什么時候成熟就什么時候成熟,而且收貨量將比以前多出一百倍。”
孟梭第是勞格多城里能看清事實的少數清醒者之一,借他之口來諷刺華而不實、不切實際的幻想。
小說中的“耶胡”這一形象設定,好吃懶做,貪得無厭,酗酒荒淫,是對當時英國社會政治生活和惡劣風氣的集中諷刺。
三、寫作背景介紹
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文章,以幽默風趣且諷刺意味見長。他的一篇揭露政府貪污行徑的政論,直接促使了當時英法停戰。后來,因為英國女王及其政要懼怕斯威夫特的影響力,把他逐出倫敦。
斯威夫特到都柏林后,積極投入到愛爾蘭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斗爭中,接連匿名發表了戰斗性極強的文論,號召愛爾蘭人民堅持斗爭,拒絕使用英國商人想要牟取暴利鑄造的半便士銅幣。在他因匿名作品被當局懸賞緝捕時,愛爾蘭人民處處保護他,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喬納森·斯威夫特創作出了諷刺英國政治黑暗、殖民統治殘暴的代表性作品《格列佛游記》,揭露統治階級唯利是圖的剝削本質。
陳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