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上海市民辦盛大花園小學四(2)班的黃嘉晨同學這幾天火了,年僅10歲的他在2021年《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上的表現圈粉無數。
黃嘉晨參加第六季《中國詩詞大會》 本文圖均為受訪者提供
《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在大年初二正式開播。首期節目中,黃嘉晨沖上擂主爭奪賽,在少年團大浪淘沙環節答題正確率最高、用時最短,順利沖出百人團。在之后兩兩對決中,黃嘉晨戰勝了來自云南的高一學生余雪梅。在個人追逐賽中戰勝了邊防警察王子豪,走上了擂主爭奪的賽場。雖然,黃嘉晨最終遺憾戰敗,但他從容不迫、大氣豁達的賽場表現,為他帶來了很高的人氣。
黃嘉晨參加第六季《中國詩詞大會》
觀眾們對于這位小小少年充滿了好奇,他那份玲瓏詩心是如何練就的?
黃嘉晨的媽媽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黃嘉晨從小就酷愛古詩詞,他的睡前閱讀不是故事而是古詩。他從小記憶力非常好,兩三歲時就能背幾百首古詩,后用一年時間背出了《唐詩三百首》中的三百多首唐詩,又用了一年時間背了近百首宋詞和毛主席詩詞,他也因此被大家稱為“背詩狂魔”。
黃嘉晨
黃嘉晨愛好廣泛,除了古詩詞,他對于畫畫、中國歷史和西方藝術都感興趣,他和同為詩友的同班同學創辦了公眾號《我不是二混子》,公眾號名稱來源于他們喜歡的一個歷史作家二混子,他也給自己取了筆名“四浪子”,公眾號文風詼諧幽默,字里行間充滿了“10后”孩子的靈動。
黃嘉晨
黃嘉晨說:“我們的公眾號里面有中國歷史、西方藝術,還有一些百科內容,可以傳遞知識給別人,自己也可以收獲知識。”
黃嘉晨很感謝上海市中小學生古詩文大會(賽)這一平臺。他連續兩年參加了上海小學生古詩文大會“桂冠少年”選拔活動,獲得了三年組和四年級組的“桂冠少年”稱號,并因此得到了參與《中國詩詞大會》全國選拔上海賽區的機會。
黃嘉晨參加了上海小學生古詩文大會“桂冠少年”選拔活動
在北京錄制《中國詩詞大會》的日子里,黃嘉晨碰到的最大挑戰是每天錄制完節目都要到凌晨兩三點,到了休息的酒店后他倒頭就睡,第二天仍然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繼續錄制,他克服困難最好的方法就是從詩詞中汲取力量。在北京,他還認識了志同道合的詩友。結束了近一個月錄制,從北京返回上海的高鐵上,他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原創詩《浪淘沙·贈別》。不少小朋友在幼兒園階段也能背不少古詩,但上小學后因為種種原因就很少背詩了,黃嘉晨堅持了下來。愛畫畫的他有一個背詩秘笈“詩配畫”,并手繪有一本詩畫集。此外,他還擁有學校這一強有力的后盾。
黃嘉晨詩畫集的其中一部分
黃嘉晨就讀的盛大花園小學,古詩文誦讀一直是學校傳統特色課程,從一年級開始,學校就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引領孩子們誦讀古詩文,除了課堂上的學習,每學期的開學典禮上有古詩文吟唱,每周升旗儀式上有名句分享,每學期開學第一課的“我是朗讀者”,還有走遍中國的綜合主題活動,美文吟誦的舞臺展示,古詩文小達人競賽,班級、年級古詩詞大會,古詩文配畫,書畫活動等。在古詩文的浸潤式熏陶中,學校涌現了像黃嘉晨這樣一批又一批的古詩詞小達人。
黃嘉晨的語文教師、班主任夏衍表示:“熱愛古詩詞,其實就是熱愛自己祖國的傳統文化。我十分贊賞他對古詩詞的執著,更希望黃嘉晨對古詩詞的熱愛,能夠成為一種傳承文化的基因,融入自己的生活。”
黃嘉晨有一個小小的目標,“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他的書包里常常放著一本《詩詞格律》,書中關于詩詞的格律、平仄、押韻的介紹成為他日常寫詩的寶典。
腹有詩書氣自華,從古典文化中所汲取的不僅僅是文化,還包含了中國的悠久歷史和傳統美德。教師們表示,曠達、謙遜、志向高遠,這些也許就是古詩詞和中國傳統文化給予黃嘉晨這個10歲少年的熏陶,讓他練就了獨特的“詩畫詩心”。
【對話黃嘉晨】
澎湃新聞:背了這么多詩,最喜歡的一首詩是什么?
黃嘉晨:我最喜歡朱熹的《勸學詩》: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因為這首詩能激勵我珍惜光陰,努力學習。
澎湃新聞:聽說你除了背詩畫詩之外還自己寫詩,能介紹幾首你的原創詩的代表作嗎?
黃嘉晨:我舉三個例子,第一首叫做《浪淘沙·贈別》,這是我北京錄制完詩詞大會,在回上海高鐵的路上寫的對詩友們的思念。第二首叫《沁園春·夏日》,這是我有感而發寫的夏天的美景。第三首詩叫做《觀天景·云》,這是我2019年到新加坡玩,在飛機上看到窗外那些云朵發生的變化有感而發寫的這樣一首詩。
黃嘉晨的原創詩《浪淘沙·贈別》
黃嘉晨的原創詩《沁園春·夏日》
黃嘉晨的原創詩《觀天景·云》
澎湃新聞:如何平衡學科學習和詩詞愛好之間的關系?
黃嘉晨:我所有的課其實都挺喜歡的,也沒有什么偏科。在完成學科的學習之外,我還會花一些課余時間在古詩文、畫畫、歷史這些愛好上。
澎湃新聞:有什么好的學習古詩詞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黃嘉晨:學習古詩有一個我覺得好的方法,就是把古詩想象成一幅畫。我有一本詩畫集,取名《等閑》,先手寫詩詞,然后配畫,現在大概有十七八幅,這樣詩就很好背,而且又輕松有趣。
責任編輯:欒曉娜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