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末年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蜀漢(季漢)丞相,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和散文家。隱居隆中,自比管仲、樂毅,人稱“臥龍”。劉備三顧始見之,為備畫據荊益、聯孫權、拒曹操之策,佐備取荊州,定益州,遂與魏、吳成鼎足之勢。曹丕代漢,備稱帝于成都,以亮為丞相。備死,亮輔后主劉禪,以丞相封武鄉侯,兼領益州牧。整官制,修法度,志復中原。屢次北伐,與魏相攻戰。建興十二年卒于五丈原軍中,年五十四,謚為忠武。
諸葛亮
短短的200多字,道盡了諸葛亮傳奇的一生,在包子看來,超脫功業之外,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自秦漢以來的2000多年間,越過了封建時代的刀光劍影,爾虞我詐,時過千古,人品,能力,道德,著作依然熠熠生輝的,也僅有諸葛武侯一人而已。
建安十二年起,26歲的諸葛亮遇到了一生的明主劉備,而后按照隆中三分天下之策,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入西蜀,定漢中,四處顛沛流離的劉備,這才有了一塊生存之地,結束了被曹操攆得狼奔豕突的日子。定計三分天下,諸葛亮的韜略堪稱當時的翹楚。戰略指定之后,部署相關的戰術執行也是謹小慎微,步步為營。如此才能在孫劉的包圍之下,生生開辟出了蜀漢的生存空間,從這點上來說諸葛亮才華驚人,功勞之大,劉備麾下無人可比。唐代時還將他列為“武廟十哲“之一。
諸葛亮是唯一死后建廟的權臣
入蜀之后,他鼓勵發展農桑,蜀錦遠銷吳國,魏國;興修水利,自秦李冰作都江堰以來幾乎處于廢止狀態水利工程,在他的手上獲得了新生,高效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經濟上重視鹽鐵,制五銖錢,流通全國,同時改進井鹽工藝,提高產量,提拔蒲元,改進冶鐵工藝,改進連弩,提升蜀國的兵備。對內依法家之策治理蜀漢,使得蜀漢 “科教嚴明,賞罰有度,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于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雖然六出祁山,五伐中原,蜀國人民依然生活安定,沒人說他窮兵黷武。以至于后人評論:“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此而久也。”
十七年間,每每劉備征戰于外,諸葛亮則運籌于內,章武三年,四月下旬,劉備于白帝城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定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干,你可以自取其位。)”
諸葛亮畫像
這是一個極其考研人性的時刻,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利己心,也就是私心,是主導幾乎所有歷史走向的更根本原因。諸葛亮是怎樣處理的呢?他哭泣著跪在劉備身前,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臣必定竭盡自己所有力量,報效忠貞之氣節,繼續至死為止!)”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他做到了,輔佐劉禪之后,他兢兢業業,謹小慎微,用他自己的話說, 那是“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 故而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年過半百,積勞成疾,五次北伐,生生將自己累死在了五丈原。
熟知歷史的的朋友們都知道,中國的朝代更替,八成是權臣取代了前朝皇帝,從王莽開始,到曹丕代漢,再到司馬家代魏,劉裕篡晉,楊堅代周,李淵竊隋,趙匡胤陳橋兵變,趙光義斧影搖紅…… 這些一時風光的英豪們,建功立業,說白了,都是在給自己打江山。
郵票上的諸葛亮形象
誰都知道,諸葛亮要想取代劉禪是輕而易舉,強枝弱干,必定天下動蕩,功高蓋主,大權旁落之后必然是血雨腥風,這是歷史規律,也是人性使然,是人的利己心在主導,權臣未篡的,如霍光,張居正,也是驕奢淫逸,家人狂妄不法。
這個問題上,幾千年來,只有諸葛亮在這樣一個大權獨攬的位置做到了不但皇帝不猜忌他,而且令得天下人都沒有猜忌他,是絕無僅有的。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各種陰謀陽謀層出不窮的三國時期,不論吳國或者魏國,沒人在諸葛亮身上用過反間計,盡管猜忌,是人類的天性,但是諸葛亮做到了讓所有人都知道,這招沒用,實在令人感嘆不已。
拋開一個人的私德,只談論他的功業,是中國史書一大特點,為什么,那些名人,大帝們的德行不值一提,曹丕還算可以,沒有對前朝皇室趕盡殺絕,柴榮對趙匡胤可謂青睞有加,轉眼柴榮一死,趙大就逼宮孤兒寡母,柴宗訓也終于未能活過20歲,趙二有樣學樣,斧影搖紅下讓趙大死的不明不白;至于李世民屠戮兄弟,霸占嫂子,楊堅逼得外孫讓位……中國的英雄們更愿意用一句“成大事不拘小節“來為自己的行為做解釋。
諸葛亮則與眾不同,清正廉明,僅有十五畝薄田,八百株桑樹留于子孫,教導后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他滿足了人們對于美好品質所有的向往。劉備白帝城托孤與他,因為他深深的知道,如果諸葛亮不值得托付,那這個世上還有誰值得他托付呢?
我們都知道,謚號是中國古代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相當于對一個人一生之蓋棺定論。經緯天地、道德博聞曰文,威強敵德、克定禍亂曰武, 文臣的謚號一般為文字后跟:正、貞、成、忠、端、定、簡、懿、肅、毅、憲、莊、等,武將一般后跟:寧、毅、敏、惠、襄、順、肅、靖、等。在這兩者之上,還有一種更高的級別,專門為出將入相的大牛準備,叫做通謚,而通謚中,等級最高的,就是忠武。諸葛亮死后,謚號即是“忠武“。
寫到這里,包子不禁掩卷長嘆,世事浮沉,讀史猶如憑欄望遠,高山江河,樹木花草,鳥獸魚蟲,皆是風景,五千年歷史長河,揚帆而過的英雄輩出。而諸葛亮,如青山綠水間一株屹立山巔的古松,不矯揉造作,不攀附而生,風神疏朗,攬日月入懷,千古映照,風骨巍然。
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