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讀創/深圳商報駐穗記者 姚嘉莉
日前,在全球超算高手云集的2020-2021 ASC世界大學生超算競賽上,面對多個用超算解決科學前沿問題的考題,暨南大學從全球300余支高校代表隊脫穎而出,一路從預賽、初賽到總決賽,最終登上領獎臺,首次問鼎ASC總冠軍。暨南大學的“超算“”何以如此強大?記者5月14日采訪了暨南大學代表隊及其指導老師——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楊光華研究員。
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ASC Student Supercomputer Challenge)由中國發起組織,并得到亞洲及歐美相關專家和機構支持,旨在通過大賽平臺推動各國及地區間超算青年人才交流和培養,提升超算應用水平和研發能力,發揮超算的科技驅動力,促進科技與產業創新。大賽迄今已連續舉行9屆,共吸引了全球超過10000名大學生參賽,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大學生超算賽事。
ASC20-21超算大賽今年共有全球300余支高校代表隊報名參加,經過預賽選拔有28支隊伍晉級總決賽。總決賽爭奪異常激烈,采用現場競賽和線上競賽相結合的創新賽制,有包括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21支中國大陸高校隊伍參與現場競賽,7支中國大陸外高校隊伍通過云平臺進行線上競賽的比拼。
決賽要求各參賽隊伍在3000W功耗約束下自行設計并現場搭建超算系統,運行優化國際通行基準測試、人工智能自然語言理解、脈沖星搜索PRESTO、量子計算模擬QuEST、神秘應用跨尺度預報模式MPAS-A等前沿科學與工程應用。總決賽期間,28支隊伍還通過抽簽分組形式完成超級團隊賽,通過跨團隊、跨地域合作,共同挑戰新冠病毒演化預測賽題VENAS。
暨南大學代表隊由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楊光華研究員指導并帶領,參賽選手為珠海校區文詠濠(隊長、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工業工程專業2017級學生)、譚宇晗(國際能源學院電氣工程專業2017級學生)、賴梓萌(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2017級學生)、李嘉明(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軟件工程專業2018級學生)、胡靖(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安全專業2019級學生)5名本科生。
在本次大賽中,暨南大學代表隊發揮出色,在人工智能自然語言理解、量子計算模擬等多個賽題均有上佳表現,反映出全面、深刻的超算系統與應用理解能力以及出色的性能優化能力。
代表隊的學生告訴記者,這次比賽奪得冠軍有一點意外,但意外中也符合我們自己的期望。比賽現場有一些突發狀況還是很驚險的,挺考驗現場能力。印象比較深的是在決賽前兩天搭建集群的時候出現了很大的困難,因為在學校使用的和在現場使用的情況不太一樣,也就是說之前設計的方案用不上了,只能從0開始重新做,這部分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比賽前一天中午才終于搞好。
“總的來講大賽能取得好成績是7分實力+2分心態+1分運氣。”楊光華謙虛地說。
但是,一步步走來,并不容易。楊光華介紹說,“從對大賽一無所知走到今天的大賽總冠軍。算上本次比賽,暨南大學共參加了三次大賽。本次是第二次進入總決賽,首獲桂冠。”2018年第一次參賽,初賽獲第24名,未能進入決賽但獲頒大賽二等獎;2019年以初賽第4名首次闖入總決賽,最終排名在清華、中大、北航之后,并將大賽應用創新獎和一等獎攬入懷中。因為疫情關系,ASC20與21合并,總決賽中同學們遇到各種困難,現場狀況不斷,好在同學們能夠沉著應對、充分發揮水平,現場表現甚至超過平時備賽時的成績,最終奪得大賽總冠軍。
對于暨南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來講,超算是一個重要的支撐工具與平臺,學院的人工智能、物聯網工程等專業均與超算密切相關。楊光華表示,因為超算、人工智能等領域進展飛速,未來我們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實力,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以應對新的挑戰。從更大的視角來看,比賽最大的目標還是在于對人才的激勵與培養,接下來將加快學校相關人才隊伍建設和校級超算平臺建設,為暨大學科發展、特別是新工科、醫科等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審讀:孫世建
丁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