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天保六年,西梁皇帝蕭巋的夫人張氏生下一個女兒,她便是今天故事的女主角蕭氏。
因為蕭氏生于二月,所以她一出生便被父親視為不詳的存在。當時的人相信“二月生子者不舉”,這里面的“不舉”與現代漢語的意思不同,是不幸的意思。為了防止這個小女嬰給家族招致災禍,所以蕭氏被送到了六王爺蕭岌的府上寄養。
或許真的是命運使然,蕭岌在收養了蕭氏之后,沒過多久便暴斃了。似乎“二月生子者不舉”的確有那么幾分道理,總之蕭巋又將女兒送到皇后張氏的弟弟張軻那兒。女孩在張軻的撫養下健康成長,到了十幾歲時出落得亭亭玉立。
張軻雖然只個落魄的貴族,但張氏家風淳樸,屬書香門第之列。因此,蕭氏在舅舅的培養下有了“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的優點。在舅舅家里長大的蕭氏,在十四歲那年迎來了命運的轉折。
隋開皇元年二月,北周皇帝靜帝將皇位傳給了楊堅,天下易主。作為藩屬國的西梁換了主子,正在發愁該怎么討好宗主國,正好趕上楊堅為十二歲的晉王楊廣選妃子,于是蕭巋便打算從這里入手,鞏固兩國的宗藩關系。
面對西梁聯姻的建議,楊廣不假思索地同意了。對于隋文帝來說,這何嘗不是一個表現對藩屬國友好的良機?
不過,在挑選公主入隋的過程中,出了點小麻煩。
選和親公主是關乎門面的國家大事,所以選取的公主的姓名、八字等一定要符合“六禮”的規定。因此,蕭巋將女兒們的生辰八字送往宗廟進行占卜,結果沒有一個女兒適合出嫁,“皆不吉”。這可愁懷了向隋文帝許下諾言的蕭巋。
雙方早已約好聯姻的事宜,結果在選妃時自己掉了鏈子,該怎么給宗主國一個交待?
這件事若不能好好處理,勢必會上升到兩國外交的層面上,屆時楊堅怪罪下來,以西梁的國力根本承受不住“天子一怒”。正當火燒眉毛時,蕭巋突然想到了一個人,自己在將女兒們的八字送往宗廟時,偏偏落下了一個,她便是被送到舅舅家的蕭氏。
于是乎,蕭巋連忙派人來到張軻府上,把這個被遺忘了十幾年的公主接了回來,并帶著她一塊去太廟占卜。說來也怪,這個女孩的八字與楊廣非常合適,總算是沒辜負這番折騰。
將女兒送往大隋的蕭巋,滿以為自己的做法能為西梁換來點切實的利益。沒想到,沒過幾年西梁的國號便被楊堅取締了,蕭巋降格為“臣”,再也沒了往日的榮光。
按理說,娘家垮臺了,寄人籬下的蕭氏應該受盡婆家人排擠。所幸,蕭氏是個冰雪聰明的女人,她非常擅長處理與公婆和丈夫之間的關系,竟在楊家過得非常不錯。
“高祖大善之,帝甚寵敬焉”,如果每個嫁入豪門的女人,都能像蕭氏一樣得寵,估計現在也不會出現那么多婆媳斗得昏天黑地的狗血劇情了。
蕭氏的丈夫,就是那個深受后世鄙夷的隋煬帝楊廣。如果說在公公婆婆面前表現出來的東西都只是裝裝樣子,那蕭氏對老公的幫助那可都是切切實實的。
楊廣并非嫡長子,當時的皇儲是其兄長楊勇。雖說每個皇子都與生俱來地懷揣著奪嫡當皇帝的夢想,但楊廣的奪嫡之路卻并不輕松。
楊廣之所以能在這場勾心斗角的戰爭中勝出,是因為他從夫人蕭氏那學會了一樣東西——演技。從后來發生的事里我們能夠看出,楊廣的本性是相當怠惰的。所以,他在楊堅面前表現出來的勵精圖治,其實都是裝出來的。
蕭氏一直在鼓勵丈夫做一件事,那就是善待南朝。我們知道,楊堅始終在排擠江南士族,所以當時的南北矛盾非常嚴重。在蕭氏的建議下,楊廣對江南地區采取了一系列優待政策,牢牢地抓住了人心。加上蕭氏本來就出身于蘭陵望族,在南朝的影響力非常大。在這對小夫妻的召集下,越來越多的江南士族選擇唯楊廣皇子馬首是瞻。
奪嫡向來需要一個必備條件,那就是人心。不論是擁護者還是臣屬,他們才是皇子爭權的中堅力量。這個道理,太子楊勇不懂,所以開皇二十年“勇及諸子并廢為庶人”。重讀這段歷史,我們總會發現這對小夫妻的身上頗有“厚黑學”的意味,但誰都不能否認他們是成功的。楊廣不出所料地成為大隋皇帝,太子妃蕭氏也順理成章地母儀天下。
一句“夙稟成訓,婦道克修,宜正位軒闈,式弘柔教”足以說明她是個稱職的皇后。隋煬帝一生曾三度巡游江南,每一次都有蕭氏陪在身邊。至少在旁人的眼里,能看到這對夫妻雖地位提高,卻仍保留著恰到好處的感情。
這里面固然包含了蕭氏在江南地區的影響力這一政治因素,但誰都沒法排除二人感情甚篤這一點。
隋煬帝的墮落是有目共睹的,其實從蕭皇后留下的詩句中我們能看出,這一時期她仍期望丈夫能在大隋瀕臨滅亡的邊緣浪子回頭:“臨深而履薄,心戰栗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慮處滿而防溢。”
蕭皇后究竟有沒有正面規勸過丈夫,我們不清楚。不過,當大隋覆滅時,蕭氏已五十一歲高齡,憑借這么多年的風風雨雨,蕭氏未必會在面對隋煬帝時“心知不可,不敢厝言”。
當然,至于其中的內情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亦無法揣度。
江都之變爆發后,大隋覆滅已成為無可逆轉的事實。
隋煬帝已死,蕭皇后帶著剩下的王室遺族,過上了輾轉各地的流亡生活。國破山河在,蕭皇后一夜之間成了無家可歸的婦人,失去了往昔的榮耀,這無疑是最有噱頭的小說題材。所以,她的這段不為人知的流亡生涯,被后世的諸多野史作者爭相演義,其中既包括《說唐》和《隋唐演義》里的經典故事,又有“六嫁皇帝”之類的坊間流言。
尤其是“六嫁皇帝”這個版本的故事,簡直離譜到了極點。故事里的蕭皇后在大隋覆滅后,又轉嫁給了竇建德、突厥可汗、李淵、李世民,冰清玉潔的她竟被作者演繹成一個擅用房中術爭寵的狐媚女,著實令人憤恨。
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建德入城,生擒化及,先謁隋蕭皇后,語皆稱臣,素服哭煬帝盡哀”。從這一細節中我們能夠看到,蕭皇后并沒有受到侵犯,反而得到了禮遇。畢竟,竇建德入城之后,有必要樹立一個仁義的形象,況且此時的蕭皇后已五十一歲高齡,這樣的女人即便年輕時美若天仙,恐怕也很難讓男人動心。
接下來的天下局勢,就是李淵稱帝,依照歷史慣例將已故的隋煬帝尊為太上皇,同時再擁立一個傀儡皇帝。等到時機成熟,傀儡將皇位“禪讓”給以德服人的李淵,天下再次完成易主。
其實在整個過程中,這些企圖問鼎中原的統治者都不可能對蕭皇后做出什么違背倫常的事。畢竟,大隋的傳國玉璽還在這個女人身上,她的政治地位極其重要,怎有人敢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冒犯這位前朝皇后呢?
結合蕭皇后高貴的身份和隋朝滅亡后她的人生際遇來看,的確是凄慘無比。不過,比起國破家亡的事實,更讓她在九泉之下難以瞑目的恐怕就是后人對史料的歪曲了。一代落魄皇后,竟淪落到任由后世小說家欺壓的地步,令人唏噓。
雖說大隋江山就這么落在李氏手中,但李淵仍給予了這位前朝皇后應有的禮遇和尊重。《北史》有云:“大唐貞觀四年,破突厥,皆以禮致之。歸于京師,賜宅于興道里。”蕭皇后的小兒子楊政道也被賜了個沒有實權的閑官,總算是在嶄新的王朝安身。李淵、李世民給予蕭皇后的這一切禮遇,想必是為了博取美名罷了。
至于一些小說家稱他們兩父子覬覦前朝皇后的美色,純屬大放厥詞,當時的蕭皇后起碼有六十歲了,即便再駐顏有術也不可能魅惑到李世民。
李唐給予隋朝宗室和蕭皇后的恩寵,在很多人看來不可思議。其實,隋唐兩朝的統治者之間的關系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不堪,楊氏和李氏均出自北周八柱國,兩家世代交好,且常年聯姻。況且,蘭陵蕭氏曾是李唐建國時期最重要的擁護者之一,有他們在李淵、李世民的身邊,這兩位皇帝肯定不會為難蕭皇后。
甚至,還有許多小說上稱蕭皇后比楊廣小、天保二十年出生、自突厥南反時年四十多歲、與唐太宗關系曖昧、甚至封為昭容等等。小說《說唐》和小說評書《隋唐演義》里甚至說,蕭皇后叫“蕭美娘”,本是太子楊勇的妻子,后來被楊廣霸占,還有蕭美娘調戲李世民,私通李密的故事。可以說,這些更是無稽之談。
蕭皇后活到了八十一歲,堪稱高壽。在她亡故后,李世民恢復其位號并賜下謚號,將蕭皇后葬入了位于江都的隋煬帝墓里。
參考資料:
【《隋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一》、??《北史·卷十四·列傳第二》、??《太平御覽》、《神僧傳·卷五》、《釋氏稽古略》】
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