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到兒童手表,相信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小天才。從2020年全球出貨量來看,小天才以31.1%的占比牢牢占據第一位,其他品牌的出貨量都沒能超過20%,一家獨大的現象已經很多年了。并且,其他品牌主要瓜分的還是200元以內的中低端市場,小天才旗下
說到兒童手表,相信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小天才。從2020年全球出貨量來看,小天才以31.1%的占比牢牢占據第一位,其他品牌的出貨量都沒能超過20%,一家獨大的現象已經很多年了。
并且,其他品牌主要瓜分的還是200元以內的中低端市場,小天才旗下產品在高價位中,幾乎是唯一選擇。
電話手表能讓家長第一時間聯系上孩子,這是它問世的初衷。在當今社會中,每個家庭都將孩子視為掌上明珠,這樣的產品的確能解決“找孩子”這個剛需,就像大人出門必須帶手機一樣,孩子出門時,戴電話手表也成了必需品。
雖然市面上兒童電話手表種類繁多,但是小天才卻成為首選,甚至是唯一選擇,這是為什么呢?
洗腦式廣告轟炸
都說女人和孩子的錢最好賺,那是因為人的潛意識里,都有虛榮心,東西好不好是一回事,只要身邊的人都有,我沒有就不行。
想讓女人和小孩買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給他們看廣告。小天才投放的廣告可以說是鋪天蓋地,“不管你在哪里,一個電話馬上就找到你”“能打電話的手表,小天才電話手表”……就算只看到文字,是不是也會自動腦補出魔性的廣告語?
小天才清楚地知道受眾人群,邀請了《爸爸去哪兒》的童星CP天天和Cindy作代言人,再加上后續的黃磊和女兒多多,對目標用戶進行了“精準打擊”,比如新款Z6,前后雙攝的宣傳語也是在小區入戶大廳和電梯間瘋狂轟炸,極度洗腦。
不得不說小天才的這個戰術是成功的,我有個同事的女兒才5歲,平時出門都是大人全程陪同,暫時還沒有電話手表的需求。但是她經常有意無意地喊出小天才廣告中的宣傳語“前后雙攝”,家長迫于壓力,只好買了一塊,這絕非個例。
要知道,小天才的大部分產品都不便宜,比如新款Z6售價1598元,Z6巔峰版售價1998元(兩者主要區別是巔峰版表殼打開后可以旋轉,攝像頭和CPU更好)。只有前置攝像頭的Z5A售價998元,僅有基礎定位和通話功能的其他型號也得花300~400元。
是的,電話手表的售價已經達到了2000元了!而且,在孩子心中,不光要有,還得是最新款,這也是小天才在廣告營銷中,讓小孩子建立的價值觀。正因為無處不在的反復植入概念,讓小朋友潛意識地覺得大家都在用,而且一提到兒童手表,就必須是小天才,接下來自然就是對家長進行軟磨硬泡。小天才也正是深知父母對子女的“溺愛”,首先抓住孩子的心,再利用人類的這種“本能”,才能讓大家打開錢包。
沒有小天才,就沒有朋友
但是,能打電話的手表并不只有小天才一家,市面上的兒童手表還是很多的,360、米兔、華為等知名品牌都在做,為什么孩子“獨寵”小天才呢?
作為一名學生家長,其實我在她5歲的時候就買過另一品牌的電話手表,打電話、定位、拍照功能一個不差,滿足了我對“電話手表”的一切訴求。但是,孩子只用了一兩個月就不戴了,原因只有一個:同學都是小天才。
當時,我還試圖從功能層面跟她解釋,讓她理解其實她的手表啥都不缺。孩子表面上接受了,但是從此寧愿沒有,也不戴其他品牌的手表,還經常對我發脾氣,也不愛出去和小伙伴玩了。我發現苗頭不對,溝通后才知道是因為“大家都是小天才,這個表不能加好友,大家都不跟我玩”。
知道這個原因的我,十分后怕,本來天真的孩子,因為沒有小天才,被小伙伴“孤立”,甚至不愿意出去玩了,小孩子的這種心理問題一旦形成,很難通過講道理來解決。
碰一碰加好友,這就是小天才“綁架”孩子的另一個方式。
其他品牌的電話手表雖然也有類似功能,可以建立自己的好友關系,但是,架不住小天才的用戶壁壘,其他品牌的用戶根本融不進小天才的圈子。小孩子哪懂這些,“擁有小天才才可以交到朋友”,孩子因為沒有小天才被其他人冷落,試問這種“階級壁壘”哪個父母招架得住?
沒辦法,為了讓孩子能交到朋友,我也成了被綁架的一員,給她購買了小天才Z5作為她上小學的入學禮物。第一天報到回家,她就通過碰一碰添加了7個好友,并且建立了班級群聊,小伙伴們在小天才的“微聊”(和微信的聊天功能和接近)應用中聊得很開心,吃飯都喊不動——當時我只覺得是交了新朋友,也沒在意,但我沒想到,這才只是開始。
由于Z5在當時是最新款,我家孩子自然成了“大姐頭”,經常有小伙伴圍著她玩,她也很樂于給大家介紹各種功能,很快就進入了之前那個怎么也擠不進的“圈子”。
一周以后,班級群聊就已經有近20個同學,并且男生女生還有分別的群,經常一起玩的朋友還有各種小群——這完全就和大人們在微信群里的關系一樣,有段子手說,女生寢室4個人,可能會有5個微信群,表面風平浪靜,私底下卻像宮斗劇那樣驚心動魄。
也許小學生不會想那么多,也沒有那么多勾心斗角,但是通過物質建立小團體,拉幫結派的種子此時已經在心里埋下了。
但是,班上還有很多同學沒有加進群聊,雖然在學校大家還是和諧相處,但是從孩子回家有意無意的反饋中,明顯感覺到他們融不進圈子。晚上做完作業,孩子也經常在小天才上邀約朋友去小區里玩,其他沒有小天才的同學,大家并不是不想叫他,而是根本叫不到——受到冷落的同學,自然會纏著家長購買。
在小天才的宣傳頁面中,毫不避諱地用“孩子自己的朋友圈”來描述該功能,小孩子心中已經潛移默化地形成了社交壁壘——沒有小天才,就沒有朋友。
就算是戴著小天才的孩子,也會在無形中產生攀比心理。比如老款(Y系列)沒有攝像頭,不能拍照、不能視頻通話。春游的時候,戴著Z6的同學可以很自然地翻起表蓋拍照,自然而然地聚攏不少小伙伴圍觀。
而我家孩子使用的是Z5,只能很別扭地將手臂轉過來,也看不到取景框,只能“盲拍”,很是尷尬。至于老款,就更不說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同學們拍照發朋友圈——是的,小天才也有這個功能,無形之間,“階級感”也由此開始建立。
并且,在家長端APP中,還可以看到通訊錄好友使用的小天才型號,孩子雖然不會明說,但是言語中還是透露出對新款的向往,年年換新的壓力做家長的都懂。我有一個朋友,自己一直用著一兩千元的手機,兩三年都舍不得換,但是孩子每年都會換最新款的小天才,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不忍心看著自家孩子那么‘懂事’,自己不說,又眼巴巴看著小伙伴的眼神”,這種場景,是任何一個家長都會為之動容的,就算是自己省吃儉用,也會給孩子買。
從戴手表到戴眼鏡
除了好友關系,在小天才電話手表中還預裝/可額外安裝不少的“益智”應用,大部分都是通過答題等小游戲來吸引用戶,給予積分獎勵,可以兌換一些角色形象、穿搭裝飾等(針對女生),還有一些對戰游戲(針對男生)等,孩子們很難免疫,一玩就停不下來。
這些應用很懂小孩子需要什么,“內購”在小天才電話手表上并不是什么新鮮事,而且價格也不便宜。因為各種打卡、簽到功能讓孩子產生依賴性,然后用一些附加功能吸引購買,到頭來自然是對父母的一次次軟磨硬泡。
別說孩子,現在的大人都很難放下手機。為此,很多家長都開啟了上課禁用(僅能看時間和接聽家長電話)功能,但不少孩子在上課時仍然忍不住去看擺弄手表。
我孩子所在學校的老師還專門開了網絡家長會,要求嚴格控制孩子使用小天才電話手表,這學期開學一個月后,我就沒再讓孩子戴到學校去,不過,在家里她仍然會一有空就捧著玩,浪費時間不說,長時間盯著這么小的屏幕,視力下降也很嚴重——這是不可逆的!
所以,現在手表已經被我沒收,只讓她聯系同學時使用。
不僅如此,在手機端APP中,小天才還推薦了大量付費課程,以“超低價格”和“限量購買”吸引用戶,制造教育焦慮。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的低價營銷進行了高額處罰,而在小天才APP中,仍然有大量限時4元、特價9.9元的課程出售,這顯然也是違規行為。
要知道,小天才一直在企業內部強調“本分、誠信、團隊、品質、消費者導向”的核心價值觀,步步高(小天才母公司)創始人段永平也一直強調“本分和平常心”,但是小天才手表的這些功能,都是有違“本分”的。
電話手表的初心,就是能讓家長隨時聯系孩子,并且知道孩子在哪,但是現在的小天才,在商業化的路上越走越遠。為了利益,加入了太多的附加應用,讓更多第三方應用入駐,從而最大化地獲取利益,已經越來越不本分。孩子也因為這些功能,越發沉迷,浪費大量時間在上面,視力、學習都受到極大影響,而小天才為了賺取更多利益,似乎并沒有在意這些對孩子造成的損害。
社交壟斷就是行業壟斷
苦于沒有建立起自家的生態圈,學生群體已經被小天才牢牢控制住,像我這樣,以“評測思維”買了其他品牌產品的人,即使是它比同價位的小天才各項參數都要好,孩子仍然不喜歡,最終還是得換小天才——這不就是變相壟斷了嗎?
就在最近,阿里巴巴因為壟斷被罰了182億,小天才在兒童手表市場,壟斷的趨勢比阿里巴巴更甚。其他品牌想要融進這個圈子很難,就像沒有小天才的小天才們,也很難和戴著小天才的小天才一起玩。
同樣都是祖國的花朵,同樣是茁壯成長的“小天才”,因為小天才(手表),就從小將孩子分為三六九等,建立不同的圈子和階級,這是不應該的!
綁架了小天才的小天才,徹底將小學生控制在自己手中,就算其他品牌做得再好,也融不進這個圈子,它已經成為跟同學建交的“入場券”。有了這樣的屬性,什么性能、參數、設計都不再是產品好壞的衡量標準,價格再貴,家長也不得不為其買單。
在知乎上,有網友對小天才電話手表進行了直言不諱地控訴,雖然話糙,但是理不糙。相信這也是一個被小天才綁架的家長發自內心的聲音,也許只有打破壁壘,打破小天才的壟斷,才能形成真正的“起跑線公平”。
陳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