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支氣管擴張是一種反復發作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可有反復的咳嗽、咳痰,甚至還有間斷咳血,嚴重的支氣管擴張可因感染加重危及生命,其中咳痰是患者最為常見的臨床表現。正常人的支氣管呈倒立的樹狀分布,從中心向遠端延伸,管腔逐級變細,數量逐漸
支氣管擴張是一種反復發作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可有反復的咳嗽、咳痰,甚至還有間斷咳血,嚴重的支氣管擴張可因感染加重危及生命,其中咳痰是患者最為常見的臨床表現。
正常人的支氣管呈倒立的樹狀分布,從中心向遠端延伸,管腔逐級變細,數量逐漸增多。從氣管、左右主支氣管等大氣道逐漸延伸至遠端的微小氣道,大致可分為23個層級,它們共同作用維持著人體呼吸的順暢,而支氣管擴張病變就主要發生在3-4級支氣管及以下氣道的病變。
因為先天及后天的種種刺激因素,支氣管出現了反復的感染與阻塞。這兩者互為因果,感染在前,阻塞在后,感染引起了阻塞,反過來阻塞又加重了感染。如此反復的感染與阻塞,久而久之支氣管出現了結構與功能上的破壞,導致了支氣管的擴張。
這種支氣管擴張病變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反復的咳嗽、咳痰。因為長期的感染刺激,導致支氣管黏膜表面的纖毛運動功能減弱,進而排痰能力下降。反復阻塞擴張后的支氣管,管壁失去彈性,管徑增大,這種結構上的改變也影響了支氣管的排痰能力。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的肺部逐漸變成了一個痰匣子,反復的向外排痰,病情嚴重時咳出大量的痰,病情不重時也不斷的向外咳痰。這種不停的排痰不僅對患者的身心產生了影響,同時咳痰不盡也會導致反復的感染。
如何讓患者的痰液排出,是降低感染的一個有效措施。
目前有三種方法可以促進支氣管擴張患者的痰液排出。
1.藥物排痰
主要是一些祛痰藥,支氣管擴張的患者痰液粘稠且不易咳出,應用一些可以稀釋或液化粘痰的藥物,就可以使這些粘稠痰容易咳出。祛痰藥物按照功能可以分為三大類:
另外還有一些擴張支氣管的藥物也可以促進排痰,包括一些β受體激動劑,以及膽堿酯能抑制劑等,通過擴張阻塞的氣道也可以促進痰液排出。
2.體位引流排痰
這主要是利用重力的作用促進痰液排出,為了增加排痰的效果,首先需要明確患者支氣管擴張的部位,引流時讓病變的支氣管位于高處,這樣在重力的作用下支氣管內淤積的痰液就會流出。
具體引流時,患者需要采用頭低足高的體位,以俯臥位最為常用,當患者體位擺正后即可引流。在引流時患者最好做咳嗽及深呼吸動作,已促進痰液咳出。
對于一些引流不暢的患者可以配合拍背排痰,利用手的反復叩擊,震蕩氣道內的痰液,使之易于咳出。如果拍背效果不好,還可以使用體外震動排痰機,相比于手動拍背,體外機器震動的力度更加規律、有穿透性,通過反復的氣流震動,使氣道內的痰液松動,進而容易排出體外。另外,有研究證明體位引流前應用一些稀釋痰液的藥物,可以讓痰液引流的更加充分。
體位引流的時間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及身體狀態進行調整,一般建議每次的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患者引流排痰后應注意休息,每天建議引流3-4次,如果氣道內痰液較多,可以適當增加引流的次數。
3.氣管鏡下吸痰
有些患者氣道內痰液極其粘稠,通過藥物、體位引流排痰效果不好,這時可以考慮氣管鏡下吸痰。氣管鏡是一個前端帶有攝像頭的管狀儀器,中間通有引流管道,通過它醫生可以搜尋氣道內淤積的粘稠痰,進而通過負壓將痰液吸出。
當然了,有些痰液過于粘稠,即便是氣管鏡也無法吸引,這時可以使用一些液化痰液的藥物,比如糜蛋白酶,將痰液液化降低粘度后,再吸引排出。另外,對于氣道內感染嚴重的患者,還可以在氣管鏡引導下局部應用抗生素加強感染的控制效果。
氣管鏡吸痰有局麻和全麻兩種方式,具體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態進行選擇。局麻方便快捷,適用于那些身體耐受性較強的患者,全身麻醉相對復雜,麻醉中也有風險,適用于那些體質差、病情重的患者。
以上是臨床上常用的促進排痰的方法,對于支氣管擴張的患者來說,如何排出氣道內淤積的痰液,是減少氣道感染的有效方式。
支氣管擴張反復咳痰,遷延不愈,感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而痰液因為容易滋生微生物,成了反復感染的一個重要源頭。臨床上高度重視支擴患者的痰液引流,對于急性加重的患者,治療上往往是抗感染和排痰同時進行,目的就是控制感染,讓患者的病情恢復穩定。
當然了,在應用排痰的方法上,醫生往往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患者可以應用一種方法排痰,同時也可以多種聯合使用。
我是醫心雕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肺科知識,請關注@醫心雕龍
#清風計劃##青云計劃#
高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