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芯片荒”和疫情的雙重陰霾下,很少有新車可以比預期提前交付,而寶馬i4就是鮮活例子。在上年的11月,已經開始登陸德國市場,而三個月后的2022年2月22日,于中國正式上市。目前推出兩款車型,分別是注重續航的i4eDrive40,售價44.
在“芯片荒”和疫情的雙重陰霾下,很少有新車可以比預期提前交付,而寶馬i4就是鮮活例子。在上年的11月,已經開始登陸德國市場,而三個月后的2022年2月22日,于中國正式上市。
目前推出兩款車型,分別是注重續航的i4 eDrive40,售價44.99萬元,以及主打高性能的i4 M50,售價53.99萬元,并且后者也是M部門打造的首款電動產品。盡管在高性能電車這場賽跑中,起步稍稍落后于奔馳和奧迪,但總算遲到得不算過分。
情理之中?
它們的價格貴嗎?其實給人第一印象確實挺貴的,畢竟我們國內的電動車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產品價格也不斷下探,比如同級對手特斯拉Model 3,憑著國產化率的不斷提升,售價早就打入了25萬左右的區間,在大城市幾乎成了“街車”了。
所以我們被市場“寵壞”了。但不要忘記,當年特斯拉Model 3以進口身份登陸中國市場時,售價也要去到40-50萬的價位區間。
再說了,寶馬壓根就沒打算讓這兩個版本走量,更多的是展示品牌最新的科技和產品,從而拋磚引玉。真想撼動國產特斯拉Model 3的銷量地位,早晚要走國產這一步。
新鮮感稍欠
看回這兩款車型,自從這一代的寶馬M3、M4率先采用巨大進氣格柵的設計便一發不可收拾,合不合眼緣是很主觀的,但不可否認確實讓品牌的辨識度更上一層樓,同時也更凸顯個性。
打了“預防針”后,車迷和消費者們對寶馬i4的外觀便少了些話題性和新鮮感,基本上延續了寶馬4系Gran Coupe的設計,四門溜背的輪廓注定了線條十分舒展。無論選擇哪個版本,都能在氣質上體現出轎跑的優雅。
在沒上綠牌之前要區分燃油版4系Gran Coupe和i4并不容易,除了繞過來車尾可以看到一個小徽標外,就是寶馬LOGO外圍被一圈藍色所圍繞,十分考驗眼力。
相對來講i4 M50更具辨識度,因為它擁有專屬的磨砂藍色漆面以及M外觀運動套件,其實也就是黑化飾件加持。整體視覺很清爽,比較時尚運動,但由于定位所限,注定了“攻擊性”不算很過分。
性能頂呱呱
盡管它們這兩個版本所主攻的消費人群不同,但動力部分均搭載了寶馬最新一代電驅系統。先來聊聊i4 M50,前后雙電機組成的四驅系統,在544馬力和795?!っ椎募映窒?,加速僅需3.9秒即可破百,已經和新款M4打個平手。且由于電動的扭矩涌現隨時到位,所以在行駛中提速,也無需等引擎轉速和變速箱,理論上會更迅捷。
據外媒實測,其0-400米加速甚至要稍微領先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版本,在真刀真槍的比拼下可以看出兩者動力水準叮當碼頭。
另外主打長續航的i4 eDrive40我認為性能表現也不差,畢竟坐擁340馬力和420?!っ祝浼铀倨瓢俪煽優?.7秒,同樣和后驅長續航版的特斯拉Model 3針鋒相對,不過后者在改款后降低了動力,還漲了價。
續航有看頭
無論是選擇哪款型號,它們的續航都符合如今主流中高端電動車的表現,i4 eDrive40在CLTC標準下擁有625公里的續航,而天平往性能那邊傾斜的i4 M50車型則稍微打個折,但也有560公里的續航。
也許用戶被其他車企的數據“坑怕了”,所以覺得實際續航至少打個八折,但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寶馬的慣例,續航往往都會比較實在,而且跟燃油車類似,其剩余里程的顯示為動態的,意味著它會根據你當前的行駛工況來實時推算,務求做到更精準,讓用戶心理落差沒這么大。
和多數新能源車不同,寶馬新款電動車的動能回收模式可以根據當前駕駛條件,比如路況、車流量等數據,來自適應調節動能回收的強度,從而最大限度地延長續航,這項科技我在寶馬iX3上已經領教過,結果十分“種草”,而i4車系也同樣擁有。我認為很值得其他品牌借鑒和學習。
未來更精彩
在好幾年前特斯拉Model S P90D面世時,用2.X秒的破百成績單刷新大家的三觀,但由于動力凌駕于操控之上,所以被不少人嘲諷為直線王彎道亡。
后來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橫空出世,不僅售價僅為百萬級高性能房車的1/3(國內市場),性能方面無論是加速還是圈速,都讓AMG、RS和M Power汗顏,消費者自然歡呼起來。
如今寶馬推出的這款i4 M50,目的就是要治一治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但實際上,它還“誤傷”了自家的M3和M4。雖然寶馬努力避免這種情況出現,但不難猜到,真實的性能表現足以構成威脅。
電動化大勢所趨,我們該留戀今天還是期待明天?當高性能汽油車被各種法規搞到暈頭轉向的時候,電動化是最終的結果。也許每個環節、每個產品都沒有錯,但這就是時代的選擇。
王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