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說起國酒茅臺,想必很多人就會想起它宣傳的輝煌歷史亮點—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怒摔酒瓶成名”、榮獲金獎,從而名揚世界。然而,多年前就有不少行業內外人士指出,這是茅臺酒的虛假宣傳,是個欺世盜名的“騙局”!而且,國內幾家知名酒企,也紛
一說起國酒茅臺,想必很多人就會想起它宣傳的輝煌歷史亮點—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怒摔酒瓶成名”、榮獲金獎,從而名揚世界。
然而,多年前就有不少行業內外人士指出,這是茅臺酒的虛假宣傳,是個欺世盜名的“騙局”!
而且,國內幾家知名酒企,也紛紛宣稱自己曾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由此引發了酒業廠商的口水大戰,互相炮轟、指責對方“憑空杜撰獲獎之事”。
這個事至今鬧得沸沸揚揚,撲朔迷離。
那么,茅臺酒是否布設了一個欺世盜名的“騙局”?
為什么酒業廠商們如此看重“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究竟哪個酒廠獲獎?
讓我們回顧梳理一下這段歷史,揭開其中迷局。
國內知名酒企一致看重“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
對于在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上獲獎之事,恐怕給國人印象最深的是茅臺酒。
在茅臺酒廠的官網里,不僅宣稱在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獲得金獎,還在幾乎同期在圣迭戈舉辦的“巴拿馬--加利弗尼亞國際博覽會”獲得金獎。也即兩“賽會”同時舉行,雙“金獎”分別捧回。
同時還宣稱:“1915年,中國貴州茅臺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同英國的威士忌、法國的白蘭地同時榮獲國際金獎,成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享譽全球?!?/p>
在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集團大門,便可見展示的“1915年勇奪巴拿馬金獎”參展酒罐復制品。 在辦公大樓前,有一尊高近20米的“貴州茅臺酒榮獲國際金獎紀念碑”。
2015年,是“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一百周年,茅臺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宣傳造勢:投資近億元拍攝電視連續劇《赤水河國釀》、推出售價100萬元的“金獎百年”系列收藏紀念酒等。
然而,其它知名酒企也不甘落后。
山西汾酒、四川五糧液、四川瀘州老窖、陜西西鳳酒等,都紛紛高調宣傳自己曾在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上榮獲金獎。還在2005年都紛紛舉辦了“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獲金獎90周年”紀念慶典活動。
更有意思的是,對于在巴拿馬博覽會上榮獲金獎的故事,幾大知名酒企竟然如出一轍。
當然,給國人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茅臺酒。
據說茅臺參展的酒包裝土氣,不受待見。直到工作人員不小心打翻了酒壇,酒香四溢,才吸引了評委,特意為茅臺酒補發金獎。
接著有個版本:茅臺酒的工作人員為了為國爭光,心生一計,故意摔酒破壇,酒香吸引了評委,也就有了“怒擲酒瓶振國威,香驚四座奪金獎”的佳話。
于是,“茅臺酒一摔成名”之事,成了中國人振國威、揚眉吐氣的經典佳話,令幾代中國人激奮、拍案叫絕。
然而,此事并沒有確切的史料證明。
更令人驚奇的是,瀘州老窖的獲獎故事也是“摔酒瓶”。茅臺后來美化為“打開瓶蓋”,五糧液也宣傳自己獲獎故事是“打開瓶蓋”。
其實想想,在一個國際博覽會上,靠打破酒瓶吸引評委頒發金獎,這也太童話了吧?
何況是中國幾大知名酒企都通過打破酒瓶吸引評委頒發金獎。這也太搞笑了吧。
對于酒企都宣傳曾在巴拿馬博覽會上獲獎之事,茅臺酒廠在官網里鄭重聲明:
一些廠家,甚至包括個別著名白酒企業,也毫無根據地憑空杜撰,為自己的產品冠以“榮獲巴拿馬博覽會獎牌”、獎狀之類的文字,以試圖證明其產品歷史悠久,享譽世界。
但其它酒企也不甘示弱,互打口水戰,甚至陷入爭奪金牌的“炮轟戰”。
2005年,茅臺酒在《山西日報》刊發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金獎90周年”紀念活動的整版廣告。廣告文案中稱一些酒廠“憑空杜撰獲獎之事”。
這個事件被視為到山西汾酒家門口的“宣戰”。
2010年6月18日,山西汾酒公司正面回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了“汾酒唯一榮獲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國白酒品牌甲等大獎章95周年紀念大會”。
會上,汾酒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李秋喜公開指出:“四川、貴州等地很多知名企業此前都稱自己的酒曾獲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完全是虛假宣傳?!?/p>
“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為什么受到國內酒企青睞?
1914年,美國開鑿建造的世界上最具戰略意義的人工水道之一--巴拿馬運河通航。它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工程”。
巴拿馬運河打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便捷通道。
為慶祝這個重大事件,美國政府決定,于1915年在太平洋東岸的舊金山舉辦“The 1915 Panama Pacific Intemational Exposition (1915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并向世界各國發出了參展邀請。
當時剛成立兩年的中華民國政府也受到了邀請,并非常重視。
盡管當時政府財政緊張,但還是撥付巨資積極籌辦,并派出工匠遠赴舊金山建造了規模宏大的“中國館”。
我國在近代閉關鎖國、積貧積弱,屢受西方列強欺凌屈辱,飽經苦難。
這個大型國際博覽會,是個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升國貨質量的機會,是向世界展示國家和中華民族正面形象的窗口,也可以促進發展海外貿易,建立邦交關系。
這次博覽會從1915年2月20日開展,到12月4日閉幕,展期長達九個半月,參觀人數超過1800萬人次,開創了世界之最。
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副總統托馬斯?馬歇爾、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以及美國及世界多國政要、名流出席。
顯然,能在這樣的國際舞臺展示產品甚至獲獎,有利于商品走出國門,行銷全球。
中國在近代落后于世界,工業產品、商品貧乏。但是酒及酒文化歷史悠久,具有獨特魅力,可以拿出手。
這也是國內酒企一致看重這次博覽會的幾大原因。
尤其是,獲得金獎,類似于在奧運會上力壓群芳獲得金牌,揚眉吐氣,值得驕傲、自豪。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真相
民國政府成立了由洋務派著名人士陳琪負責的“巴拿馬賽會事務局”,籌辦相關事務。
同時,從全國范圍的省份地區甄選了一批參展品,以農特產品為主。
這次博覽會共有三十多個國家的展品。
最終,經過評審委員會通過分門別類地評選,共有二萬多個展品獲獎。
中國選送的展品達十余萬種,約占博覽會展品的一半,并且獲得獎項榮譽之多,是除東道主美國之外獲獎最多的參展國。
國內關于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最權威的資料,是陳琪當年寫的《中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紀實》。由于時代較久,該書現在難覓真本。
但曾有人指出該書的一些統計信息并不完整,而且在獎項等級問題上還有值得商榷之處。
本次博覽會的獎項,按等級從高到低依次設置為:大獎章(Grand Prize)、榮譽獎章(Medalof Honor)、金獎(Gold Medal)、銀獎(Silver Medal)、銅獎(Bronze Medal)、表彰獎(Honorable Medal)。
中國共獲獎1211個(有說1076個、1415個):大獎章57個,榮譽獎章74個,金獎258個,銀獎337個,銅獎258個,表彰獎227個。
我國獲獎的展品中,除了自古就名揚世界的茶葉、刺繡、瓷器等之外,還有豆類、花生、羊毛、豬鬃、醬菜、蘑菇等農特產品。
酒類方面,我國有數十種展品獲獎,涵蓋白酒、黃酒、葡萄酒等品類。
至于具體獎項,較多的說法是,獲得最高獎項即大獎章的有四個:山西高粱汾酒、直隸高粱酒、河南高粱酒、山東張裕釀酒公司的葡萄酒。
據說“貴州公署酒”獲得銀獎。
這是貴州省將本地的成義燒坊和榮和燒坊生產的酒類,統一以“貴州公署酒”的名義呈送參賽。
這兩個燒坊都是貴州茅臺鎮的老字號酒坊,也是后來國酒茅臺的正宗前身。
然而,眾多酒企都紛紛高調宣傳自己榮獲金獎。
可是各家拿出的證據,都被對方指責是虛假、不符合史實的。
茅臺酒借“貴州公署酒”之名演變
“貴州公署酒”獲獎之后,兩家如何分配一個獎章?
成義燒坊和榮和燒坊為此吵得不可開交。
于是,當時的貴州省公署進行官方協調。
1918年7月14日,貴州省公署主席、省長劉顯世簽署了裁決令:
“獎憑、獎牌謹有一份,交縣商會事務領收陳列,勿庸發給造酒之戶以免爭執,而留紀念。榮和、成義兩戶均可模印獎品,以贈榮譽,不必專收執為貴也。仰即轉飭遵照,此令!”
也即裁定:獎狀、獎章放在商會陳列展覽,兩家燒坊共同擁有獎項,可以仿制獎狀、獎章,用這個榮譽做宣傳。
貴州省公署這個裁決,將此事平息。但是也無形中埋下了近百年之后的"MAOTAI TOWN"(即茅臺鎮)商標糾紛。
貴州茅臺鎮長期存在著三家最大的老字號酒坊:成義燒坊(“王茅”)、榮和燒坊(“華茅”)和恒興燒坊(“賴茅”)。
新中國成立后,在這三家燒坊的基礎上,成立了地方國營茅臺酒廠。
它先后采用了金輪、新輪、前進、金輪五星、金輪紅星等品牌商標。
1954年時,其酒瓶背標上印著“解放前曾在巴拿馬賽會評為世界名酒第二位”。
1982年時,文字改稱“貴州茅臺酒為中國八大名酒之一,早已享譽國際,曾于公元1915年在巴拿馬賽會評為世界名酒第二位”。
1984年時,文字變成“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獎章、獎狀。歷屆全國評酒會均被評為國家名酒,榮獲國家金質獎章”。
直到2003年時,文字變成“茅臺酒文化悠久,是中華文化酒的典型代表,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后,多次獲得國際金獎,蟬聯歷屆中國名酒稱號?!?這是茅臺酒首次把巴拿馬博覽會金獎正式寫進背標。
為何茅臺酒關于巴拿馬博覽會獲獎的說法多次更改、前后不一?既然有獎章、獎狀,那么為何從未公布獎狀?
有媒體曾就此問題采訪過茅臺集團前任名譽董事長、技術總顧問季克良。他回答:
“有的是說金獎,有的說是二等獎,因為我們是后來人,獎章獎狀也沒有了。到底得的是一個什么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繼承和發揚,把現在的事情搞好,繼承和發揚好?!?/p>
既然不能肯定“金獎”信息,又為什么要堅持高調宣傳呢?
已故著名白酒專家辛海庭先生,曾在《對今后白酒趨勢的幾點看法》文中稱:
“由1915年巴拿馬賽會的底案上來看,當時獲得三個大獎章。這個底案在上海博物館。當時三個大獎章一個是山西汾酒,一個是直隸(酒),一個是河南(酒),其他沒有得大獎章的,是有根有據的?!?/p>
著名學者劉景元先生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盛況重溫》文中也說:
“我國在此次博覽會上獲獎的食品中,唯有山西杏花村汾酒和山東張裕酒廠的酒榮獲甲級大獎章。”
出生于1918年、酒業元老周恒剛先生在《知味齋雜記?汾酒拾零》中記載:
“每聞某廠曾得巴拿馬賽會獎牌,然而吾得以親睹者,唯汾酒耳。”
也即,這些說法里,并沒提及茅臺酒在巴拿馬博覽會獲金獎。
1918年7月14日由貴州省公署主席、省長劉顯世簽署的裁決令,也只能證明茅臺酒在巴拿馬博覽會獲獎而已。
于是,行業內外一些人士認為,茅臺酒廠是故意對產品信息造假,誘導、欺瞞消費者。
綜上所述,在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獲得大獎的中國酒,認同度較高的是山西汾酒和山東張裕酒廠的酒。
而茅臺酒獲獎無疑,但是否金獎尚有存疑。
由于時代久遠,史料殘缺,這一事件也就成為行業公案。
#歷史冷知識#
馬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