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堂妹給我打電話,急得都快哭了,問我該怎么辦?仔細詢問下才知道堂妹公司已經大半年沒有發工資了,堂妹有了跳槽的打算,但是堂妹的領導一直拖著不同意,就是不簽字,堂妹一著急跟領導拌了幾句嘴,說什么都要走,領導的意思很明確:“你走可以,工資一分錢也沒
堂妹給我打電話,急得都快哭了,問我該怎么辦?仔細詢問下才知道堂妹公司已經大半年沒有發工資了,堂妹有了跳槽的打算,但是堂妹的領導一直拖著不同意,就是不簽字,堂妹一著急跟領導拌了幾句嘴,說什么都要走,領導的意思很明確:“你走可以,工資一分錢也沒想拿到。”
堂妹雖然不是很懂勞動合同法的內容,但是她知道如果公司拖欠工資的話是可以申請仲裁的,直接給領導撂下一句話:“不給我發工資我就申請仲裁。”
直接摔門就走了,走到半路上給我打電話突然意識到自己當時簽合同的時候合同上寫得很明確工資是2200,因為人事部說得很清楚,公司都是這樣簽的,不管你工資多少,都是簽這一個版本的《勞動合同》。
當時表妹覺得工作機會還不錯,剛入職就是4500塊錢的工資,很有吸引力就直接入職沒有在意合同上簽的2200塊錢,覺得反正公司按照自己實際的工資來發,無所謂合同上簽的多少了。
表妹在公司做的是綜合內勤的工作,其實說白了就是綜合打雜的,像招聘、考勤、接待、打掃衛生、整理資料等都需要表妹來做,剛開始沒怎么加班,但是慢慢的工作量越來越多,很多不是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也安排給表妹來做,表妹經常加班才能完成,那時候表妹就想離職,但是剛入職一年,再加上那時候工作機會不多,騎驢找馬將近一個月就先放棄了,繼續上班。
慢慢的表妹的綜合算下來基本工資+績效工資+補助+獎金等綜合平均一個月6000左右,對于只有大專學歷的表妹來說確實也算不錯的了,她也很知足,最起碼近兩年沒有離職的打算。
但是自打年后公司借口資金周轉困難拖著不發工資,第一個月的工資拖了半個月,第二月的拖到了下個月發,然后直接索性一直拖著,給員工的解釋無非就是“等有錢了就給員工都發了”。
公司里離職率還是挺高的,表妹部門也離職了兩個,導致很多的工作都堆到了表妹這里,不僅不發工資,工作量還大了,一兩個月還能堅持,時間久了自然是撐不住的,畢竟表妹還有房貸要還,壓力挺大的。
沒辦法騎驢找馬面試了一個合適的工作,只是轉正工資只有5500塊錢,但好歹這家公司的口碑不錯,不會拖欠工資,表沒打算入職。
提出離職部門經理直接不予理會,讓表妹安心上班,工資會發的;一直拖著也不在表妹的離職申請書上簽字,也不招人,更不找人交接工作,但是面試的公司頂多能等表妹半個月,表妹很著急,催著經理找人交接工作,經理說了幾句難聽的話,表妹一下子就急了,兩個人起了爭執,才有了開頭的事情。
表妹下定決心一定要離職,不能再拖下去了,所以直接吵完架就走人了,在路上給我打電話問我具體怎么維權,我讓表妹把自己的勞動合同原件找出來,考勤準備好,另外最好是有經理或者人事部關于拖欠工資的明確的說辭。
表妹這才想起來勞動合同上2200塊錢的事情,嚇壞了,要是按照2200塊錢發的話自己豈不是虧大了。我讓表妹寬心,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勞動合同》上只簽2200是什么原因?公司這么做的目的有哪些?
1、為了按照最低基數繳納五險,節省社保成本。
這是很多公司慣用的辦法就是為了按照最低基數繳納五險,能夠給公司節省不少錢,如果公司人數較多的話,是一筆不少的開支。
一個員工一個月少交300,100個人就是30000,一年就是節省36萬。
2、為了忽悠不懂勞動法的員工,如果真的遇到員工維權,想要按照勞動合同上的工資來進行補償。
我所在的上家公司在這方面表現得非常突出,老板是典型的富二代,沒有管理能力,但還想開公司,而且她的身邊都是她這樣的小老板,總是想方設法的省錢,在員工身上摳錢;之前我曾做過老板的工作,告訴她這樣做的弊端,但是老板的意思是我沒有站在公司的角度考慮問題,只是一味地向著員工考慮。
在我設計的績效方案、工資架構的基礎上,直接找自己做律師的表弟給改了,改成了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加班費+各種補助、獎金等,基本工資只有1810,之所以這樣做的目的,按照老板的話是這樣的說的“如果你這邊真的不能直接辭退員工,公司非要補償的話,就按照這個1810來補償就可以”。
我也解釋了這樣是不合理的,但是老板的疑心很重,堅信表弟的話,沒辦法后來我選擇了離職,畢竟“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必強求。
勞動合同只寫了基本工資2200,實際綜合工資6000,仲裁補償究竟按多少呢?
先來說個題外話:我發現很多的公司,尤其是小公司不管是員工升職、加薪還是轉崗,都不會給員工發通知書,也不會重新簽合同,只是口頭通知,下個月直接按照最新的工資來發,員工不在意,公司也不當回事,一開始入職的時候簽的多少就是多少。
這樣公司一直不虧待員工的話自然是沒問題,但是如果公司想要辭退員工或者難為員工的話,還是挺麻煩的,所以建議職場人能重視勞動合同還有通知書的重要性,防患于未然還是有必要的。
言歸正傳,一旦要與公司進行仲裁的話,補償金應該按照什么標準來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經濟補償金的補償范圍有哪些:
計時工資
計件工資
獎金
津貼和補貼
加班加點工資
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另外需要注意還有一部分是不計入經濟補償金范圍的:
社會保險福利費用,比如喪葬撫恤救濟費、生活困難補助費等
勞動保護費用:如工作服、清涼飲料等費用
其他勞動收入等
一般情況下公司財務部都會給每一位員工一張工資單,具體工資組成部分、具體部分多少錢多少都寫得很清楚,建議都留好,不要隨手丟掉。
在仲裁的時候將自己前12個月的工資單都附上;
如果沒有工資單的話,建議將自己發工資的銀行流水打出來一份,因為我們需要證明的是我們每個月的綜合工資是多少,并不是單純地勞動合同上簽的2200塊錢。
可能你會問:我之前半年沒發工資了,在勞動仲裁的時候該怎么算經濟補償金呢?
這樣的話就會按照最后一次發工資之前的12個月的平均工資來算。
你的工資單、銀行流水是最直接的證據,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也是這樣的算出來的。
記住:在核算經濟補償金的時候并不是你合同上簽的多少就是多少,而是優先看你的工資單或者銀行流水、工資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個別地區的經濟補償金范圍可能不太一樣,有的地方加班費是不算在經濟補償金范圍內的,需要咨詢當地仲裁委員會是否包含在內。
還要注意一點:如果你沒有證據來證明自己綜合工資不是6000的話,就會按照勞動合同上的2200來核算經濟補償金,所以平時證據的積累還是很有必要的。
表妹的事情給我們職場人幾個經驗教訓
1、在入職之前做好充分的背調還是有必要的,并不是單純地等著公司背調我們
背調什么呢?
公司主要幾個領導
公司行業發展前圖
公司在當地的口碑
是否存在拖欠工資的事情
員工滿意度如何
......
該如何背調呢?
行業論壇
熟人打聽
公司官方或者相關網站的一些員工評價等很有用
如果只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入職的話,只能說是靠運氣了。
2、一定要重視《勞動合同》的簽訂,工資是否是面試時說好的工資,如果低的話理由是否正當合理,如果只是簡單的一句“都是這樣簽的”建議多長個心眼;
另外不管是轉崗、升職加薪還是降薪等,只要是自己的崗位或者待遇發生變化都要有人事部書面的通知書才可以,否則是沒有法律效益的,而且需要本人簽字才可以。
所以如果你對降薪或者轉崗不滿意的話可以拒絕簽字,記住一旦你簽字就代表你已經同意,后期如果出現糾紛的話也只能是認定你本人是同意的。
如果升職加薪以后人事部如果沒有跟你重新簽合同,記得提醒一下重新簽最新的勞動合同。
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