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上了歲數的人,膝蓋或多或少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很多人就是在炎熱的夏天都不敢開空調吹冷風,總覺得膝蓋一受涼就會不舒服,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是的,膝蓋的關節炎可以說是困擾眾多中老年人的頑疾。好在,隨著醫學的發展進步,針對中老年人膝蓋疼關節炎的治
上了歲數的人,膝蓋或多或少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很多人就是在炎熱的夏天都不敢開空調吹冷風,總覺得膝蓋一受涼就會不舒服,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是的,膝蓋的關節炎可以說是困擾眾多中老年人的頑疾。
好在,隨著醫學的發展進步,針對中老年人膝蓋疼關節炎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法也越來越多。而如今,在臨床上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中最代表性的兩種治療方法就是: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以及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比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鈉等)。
1、口服與打針
對于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相信很多關節炎的老病號都很熟悉,我在之前的各種科普文章中也反復介紹了很多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回顧下:這個藥,是骨科腰腿疼的常用藥,卻也是最容易被老百姓誤解的藥。
而往膝蓋里打玻璃酸鈉針,實際上也是近年來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那這個所謂的玻璃酸鈉,到底是干啥用的呢?打個比方,如果把咱們的膝關節想象成汽車的發動機,那么這玻璃酸鈉就相當于發動機里的潤滑油。
是的,簡單說,這個往膝關節里注射的玻璃酸鈉針主要的作用就是:機械潤滑和緩沖各種震蕩摩擦。除此之外,玻璃酸鈉還有一定的抗炎和鎮痛作用,而且對于膝蓋里的軟骨細胞和半月板都有明確的保護作用。
但是,這玩意畢竟是個“針”,是有創傷的,人們天生對打針都有排斥心理,更何況是往膝蓋里面打,想想都疼。而實際上,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確實有一丟丟風險,比如注射局部及關節腔反應 ,過敏反應,以及可能繼發關節內感染 。盡管這些風險都很小,但畢竟是有的。加上還疼,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打玻璃酸鈉針。
那么,就治療膝蓋關節炎這件事兒上,打玻璃酸鈉針和吃抗炎藥,到底哪個效果更好呢?
2、哪個更好?
是的,不只是老百姓想弄明白,專業的醫生更想搞清楚,到底哪種治療方法效果更好,所以他們就進行了科學而嚴謹的對比試驗。
2020年1月,著名醫學雜志Orthopaed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就發表了Miller醫生團隊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文章,如下圖。
為了搞明白打玻璃酸鈉針和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哪個更好,Miller醫生團隊綜合納入分析了6項隨機對照試驗,總計831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這831名患者中,有417人是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而414人是關節內注射了玻璃酸鈉。這831名患者在治療后,醫生隨訪了5周-26周時間,而后對照比較治療后,膝關節疼痛的情況、膝關節功能的改善情況、治療的不良事件情況等等。
Miller醫生團隊對于如此龐大的數據進行了專業的統計學分析后,發現:
(1)與口服抗炎藥的患者相比,那些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的患者,膝關節疼痛緩解程度,以及膝關節功能改善情況,要更好。
(2)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大家最關心的副作用方面,與口服抗炎藥的患者相比,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的患者發生各種不良反應不良事件的風險反而更小。也就是說,打針反而比吃藥相對更為安全。
(3)吃非甾體類抗炎藥的患者,最常見的不良事件就是胃腸道反應;而關節內打玻璃酸鈉針的患者,最常見的不良事件是注射部位疼痛和關節疼痛。
所以,Miller醫生團隊在文章的最后總結:
就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短期治療效果來看,打玻璃酸鈉針相較于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效果更好。
3、寫在最后
是的,這篇專業而權威的文章,在大數據統計學方面證實了,打玻璃酸鈉針會比口服藥物效果更好,至少短期效果更好,而且相對更為安全。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對往膝蓋里打針抱有排斥心理。
當然,另一方面來說,打針比吃藥更有優勢,這一方面是統計學上的,另一方面是對大宗數據的統計結果。對于具體到某一個病人身上,我們必須要找醫生仔細檢查,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治療,不能僅僅因為這一篇文章,就直接選擇打針而不吃藥,還是應該具體患者具體病情具體對待。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打玻璃酸鈉針,比如:局部或者全身有活動性感染的朋友、凝血功能有異常的朋友、膝關節腫脹嚴重的朋友,以及有過敏體質的朋友。
#真相來了#
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