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7月份的生豬行情并不是太好,其價格走勢如同過山車一樣,很難確定其的具體走向。盡管官方先后3次收儲,不過豬價并沒有因此而跟著大漲,反而一直在7-8元大關徘徊。不過隨著月末來襲,豬企完成出欄任務,出欄量大幅度下滑,屠企的壓力也在持續加大,只能無
7月份的生豬行情并不是太好,其價格走勢如同過山車一樣,很難確定其的具體走向。盡管官方先后3次收儲,不過豬價并沒有因此而跟著大漲,反而一直在7-8元大關徘徊。不過隨著月末來襲,豬企完成出欄任務,出欄量大幅度下滑,屠企的壓力也在持續加大,只能無奈上調豬價。
01、豬價“3連漲”
隨著豬農的壓力加大,對市場的抵觸情緒增多,再加上南北雨水偏多,生豬運輸難度加大,屠企在采購不易的基礎上,只好上調豬價,截止今日已實現了“3連漲”,生豬均價為15.5元/kg,比起上一天漲了0.1元/kg。
從今天行情來看,東北、華北豬價仍然保持穩定狀態,目前已接連多日穩定,主要是因雨水增多,市場交易冷清,盡管批發到貨量不多,但豬肉消費活力也有所低迷,因此豬價這才持續走跌。
西北區域豬價穩中有漲,漲幅為0.1-0.3元,行情為14.05-15.3元/kg;華東行情為15.5-16.5元/kg,上調了0.1-0.2元;華中反彈了0.2元,豬價為15.3-15.9元/kg;西南地區上漲了0.2-0.3元,行情為14.6-15.1元/kg;華南行情有所穩定,豬價為16.2-19.4元/kg,其中廣東漲了0.3元。
目前我國并不缺豬,但受近期的雨水頻頻降落,豬市交易受到影響,再加上大型豬企對未來行情看好,近期的惜售情緒高漲,散戶也受其影響,不愿意出售生豬,在出欄不足的背景下,豬價自然是迎來了一波上調。
當然,此次豬價上漲也和“斷檔期”有關,因1-2月份北方豬場受疫病增多,不少母豬遭受劫難,新產仔豬量偏少,結果7-8月份的育肥豬出現了“斷檔期”,出欄量不多。特別是在前些日子大豬大幅出欄的背景下,市場的生豬供應偏緊,其價格也因此而上漲。
02、立秋要漲破12元?
對8月份的生豬行情,業內對其普遍有看漲心態,主要是受3個好消息的影響:
1、進口量下滑
今年1-6月份進口的豬肉量為230萬噸,同比上漲了8.5%。不過因國際肉價大漲,再加上國家運費較以往漲了3倍,豬肉進口成本增加,達到了10元左右。而國內豬肉零售已降至10-15元左右,北方農村大集上更是探底8元,可見進口豬肉優勢不再,預計下半年進口的豬肉或減少50%。
2、空檔期來襲
20年冬季比較嚴寒,仔豬的存活率也受到了影響,再加上春節前后疫病增多,以及近期南方的“小飛飛”,這些都表明8月份生豬供應偏緊。
同時,6-7月份市場拋售的大肥豬明顯增加,也是豬價遲遲不漲的主因,不過隨著肥豬存欄量偏緊,目前生豬出欄均重從270斤降至230斤左右,這表明接下來大豬不會再“拖后腿”,市場回暖的信號強烈。
3、消費需求增多
從8月份開始,豬肉的市場銷量就有所增多,畢竟8月份的升學宴多了起來,再加上立秋即將到來,不少地方有“貼秋膘”的傳統,這也會帶動豬肉的消費提升。同時,近期雨水增多,氣溫并不高,再加上豬肉價格比較低,帶動了一波銷量,餐飲需求也在提升,這也會帶動一波上漲。
業內認為,8月初豬價大幅度走強上漲,特別是立秋節氣來襲,預計需求有所加大,到時候豬價或會上調至12元一斤,這對虧損多時的養豬戶來說是一大好消息。
那么,8月豬價真的要迎來大漲嗎?目前來看,立秋處在8月上旬,且還處在“三伏天”內,氣溫依舊很高,下游的消費需求提振,豬價會迎來一波上漲,不過難以大漲,在8月中旬前還會繼續漲跌波動。
不過8月下旬開始,生豬的利好因素多了起來,如升學宴扎堆出現,再加上學校食堂備貨,豬價將“一路上漲”、“一紅到底”,9月中秋前豬價或漲至10元左右,想要漲至12元還是有些困難。
03、可抄底仔豬嗎?
上半年養豬虧損偏多,不少大型豬企如正邦、新希望、溫氏都迎來了一波虧損。很多養豬人不甘心,有“抄底”仔豬的想法,畢竟如今仔豬已連跌了“17周”,官方均價為43.4元/kg,同比跌了58.6%,民間仔豬更是有價無市,交易價普遍在200-300元。
因此,不少人篤信年底可漲至12元以上,想趁機補欄。不過筆者認為這是冒險舉動,且不說官方已提醒養豬高利潤時代結束,再說到時候產能過剩,出欄量大增,豬價行情如何是一大風險,希望大家理性補欄。
陳楠